- +1
這艘法國科考船停靠在上海黃浦江畔,已有1400名學生參觀
在從法國啟航近兩年、航行6萬公里后,近日,法國科考帆船Tara號首次來到中國,停靠在上海黃浦江岸。
除了開展科考任務外,Tara還將在上海開展為期兩周的公眾活動,對外開放參觀。

首次整體勘察太平洋珊瑚礁群落
Tara號科考船此次“2016-2018Tara太平洋科考項目”計劃航行10萬公里,對氣候變化及珊瑚礁生存狀態的影響進行全新而系統的研究,這也是針對太平洋珊瑚礁群落進行的首次整體勘察。
作為一艘極地考察研究用雙桅帆船,Tara號建于1989年,可載重120噸,為全鋁結構,具有粗壯的龍骨和精巧的設計,保證其在極地環境中的牢固性和機動靈活性。
它的名字也有一個浪漫的由來,塔拉(Tara)莊園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所著《飄》中女主角斯嘉麗的家,亦是心靈港灣,船的主人因鐘愛此意而命名。

自2003年起,Tara號就開始揚帆出海,迄今已航行超過40萬公里,完成11次征程,在60多個國家停靠,因科考隊成功完成了對南北極地區大浮冰的重要研究、在公海上首次進行全球范圍的浮游生物研究以及塑料制品污染的危害研究,并以這些研究成果為基礎,出版了大量論著。尤其是2015年5月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論文,使Tara號贏得全球聲譽。
縱觀全球,35億人口依靠海洋獲取食物。然而,每年近480萬至1270萬噸的塑料制品因疏于管理排入大海;全球已有近500個海域因缺氧嚴重成為“死亡海域”。
自2016年開始,Tara號已經通過2500余次潛水作業采集了超過2.5萬個珊瑚礁研究樣本。此次前來中國,Tara號也在廈門和臺灣基隆采集了珊瑚礁樣本。他們發現海洋生態因人類活動面臨巨大威脅——珊瑚礁為三分之一海洋生物提供庇護和生存空間,在毗鄰中國的太平洋的眾多海域中,30%至90%的珊瑚礁群落已出現了大規模脫色和退化現象,讓敏感的珊瑚礁生態系統變得更加脆弱。

已經有1400名學生參觀
自Tara號停靠在黃浦江邊以來,除了完成其一系列的科考任務、促成在中國的多項合作外,還承擔著公眾交流這項重要使命。
Tara號最多可容納16人,除船員外,還會邀請藝術家和科學家隨船同行。不但能為大家的航行生活增加樂趣,也能為藝術創作者帶來靈感。目前還未曾有中國人加入航行,但Tara探險基金會執行秘書長Romain Troublé表示予以期待。
在停靠上海期間,Tara號科考船將向公眾開放,并邀請上海青少年登船,幫助他們了解海洋的富饒與脆弱,感受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緊迫性。
近日,上海市徐匯區愛菊小學已經組織學生登船參觀,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也跟Tara號展開了科研方面的合作。截至4月25日,已有約1400名上海學生參觀了Tara號科考船。同時,Tara號還得到了歐萊雅企業的助力。此外,借助于Tara號研究成果,歐萊雅研發與創新團隊致力于進一步優化產品配方對包括珊瑚礁生態在內的海洋環境的影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