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獨具魅力的鯨,在《奇怪的律師禹英雨》中出現了哪些鯨
我們聽過很多關于鯨魚的故事:一頭名為Alice的鯨魚,因為傳出來的聲波頻率高達五十二赫茲,導致別的鯨魚“聽”不到它的聲音,它因此被稱為是“最孤獨的鯨魚”;體型龐大的、活躍于淺海的藍鯨,在海洋中死去后,它龐大的身體在逐漸沉沒于海底的過程中,能夠供養一套以分解者為主的循環系統長達百年,“一鯨落,萬物生”,生命之瑰麗在于此。
今年熱播的韓劇《奇怪的律師禹英雨》中,主人公禹英雨是一位患有抑郁癥的天才律師,她對鯨類有著特別的熱愛,劇中她時刻在向身邊的人科普關于鯨魚的知識。最近,一本由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生物學者安娜麗莎·貝爾塔寫作的《圖說鯨類百科》出版,下文中,我們由《奇怪的律師禹英雨》中所涉及的鯨魚為引,結合鯨魚科普類書籍,了解我們熟悉又陌生的鯨類動物。

書影
鯨、海豚和鼠海豚被稱為鯨類,其中包括目前公認的90個現存物種,盡管一些鯨類物種正處在滅絕的邊緣(比如白鰭豚已功能性滅絕),但也有讓人興奮的新物種被發現。
90個鯨類物種可以統分為齒鯨和須鯨2個亞目。齒鯨較為多樣化,有10個科、34個屬以及76個物種;須鯨只有4個科、6個屬和14個物種。其中,齒鯨包括抹香鯨、遠洋性鯨類、淡水豚、一角鯨科動物(白鯨和一角鯨)、海洋性海豚以及鼠海豚。須鯨則包括露脊鯨、小露脊鯨、灰鯨、藍鯨、長須鯨、鯨、布氏鯨、大翅鯨、小須鯨和南極小須鯨以及最近發現的大村鯨。

《圖說鯨類百科》內頁
躍身擊浪的大翅鯨:海洋中最壯麗的景觀
在《奇怪的律師禹英雨》開頭,地鐵里擁擠的人群加之周圍嘈雜的噪音讓女主頭痛不安,閉眼后,一頭鯨魚出現在了都市上空,此時出現的鯨魚就是大翅鯨。
鯨類的體型大小對比懸殊,90個鯨類物種中,有10種以上體型超過十米,是鯨魚家族中的“大塊頭”。
大翅鯨(又稱座頭鯨)是超大型鯨魚中體態最為特別的鯨種,它的身體呈梭狀,鰭肢伸長且尾葉寬大,背鰭短粗但很凸出,當大翅鯨在下潛拱起背部時,背部的突起十分明顯。它有須鯨類的鯨魚非常突出的24條甚至更多的喉腹部褶溝,在海表翻滾或進食時清晰可見。

《奇怪的律師禹英雨》中的大翅鯨
大翅鯨屬于須鯨,須鯨如其名稱所顯示的,它們的嘴里沒有牙齒,但有整齊排列的鯨須板,就像掛在鯨上顎的一列有流蘇的窗簾。這些流蘇的作用和篩子相似,能從鯨嘴里流過的水中過濾出小塊兒的食物。

大翅鯨嘴里的鯨須板
大多數須鯨身軀龐大,并采取極為多樣化的進食策略。
比如,灰鯨由于喉部的靈活伸縮性較差,因此主要在海底進食,利用舌頭攪動海水,將含有甲殼類動物和糠蝦的沉積物吞進口中,該鯨種會在泥沙底質中側面著地翻滾以形成一個進食坑。由于采取這種進食策略,灰鯨的鯨須較短且稀疏、較粗,因此才可以經受住海底以及濾過鯨須的沉積物長期的摩擦。

擱淺的灰鯨
露脊鯨和北極鯨則采取濾食的方式進食。相比一次吞一大口海水,這些鯨種采用張開大嘴并在小型橈足類動物及磷蝦群中游動的方式進食——迫使海水流經鯨須將小型的食物留在嘴里,與鯨鯊的進食方式相似。

躍身擊浪水的露脊鯨
大翅鯨是須鯨中進食行為最為顯眼、最為驚人的鯨種之一。大翅鯨會團隊協作,通過制造網狀的和成片的氣泡來圍困住獵物進行捕食。在阿拉斯加,大翅鯨以鯡魚群為食,曾有記錄多達15頭大翅鯨利用氣泡網的方法共同協作捕食。
大翅鯨通過釋放氣泡將魚群(例如鯡魚、玉筋魚以及毛鱗魚)集中并控制起來。由于鯡魚會躲避氣泡,鯨可能會利用鯡魚對氣泡的反應將魚群更緊密地聚集在一起以便更容易捕食,或將魚群向上方逼而將它們困在海表。大翅鯨會精心布置氣泡的排列方式進而捕食,也經常會有其他的進食行為,例如傳播聲音、集體捕食以及利用它們巨大的鰭肢的反光晃暈被捕食者。
大翅鯨有著活躍的海表活動,包括用鯨尾擊浪、用鰭肢拍水、浮窺、將頭部猛扎進水里以及躍身擊浪。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劇照,因嬉戲、聚集、清潔或交流為目的,大翅鯨會躍身擊浪
《奇怪的律師禹英雨》中,劇中女主感到豁然開朗時,就有一頭大翅鯨將頭部猛扎進水里,這一瞬間極為恢弘。
另外,大翅鯨的大腦比人類大腦大3倍,而且通過細長的神經元相連,在處理情感和社會認知時會被激活,大翅鯨因此有著復雜的社交行為。大翅鯨也有著令人驚奇的發聲能力,它們將韻律和語法融入進不斷變化的曲調中。隨著歌曲不斷地重復演奏,其他的伙伴相互模仿和再創,使得聲音的潮流在浩瀚的海洋中泛起漣漪。

《奇怪的律師禹英雨》劇照
親緣關系深厚的鯨魚
鯨類在出生時就發育得很好。它們從出生起就可以呼吸以及自由地活動,對于小鯨魚的哺育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于母鯨,可從不到1年(大部分須鯨)到長達3年(如領航鯨),更有甚者長達13年(如抹香鯨)。
通常母鯨會單獨哺育幼崽。斷奶后,大部分的幼崽會離開它們出生所在的群體以及出生地。然而,領航鯨以及定居的虎鯨對出生的環境有極強的歸屬感,無論雌鯨或雄鯨都不會離開其出生時所在的群體。在這種母系社會群體中,個體彼此間聯系較為緊密,并且它們會通過與其他群體交配而避免近親繁殖。
一些鯨種中的雌鯨會形成一個哺育的群體以撫養彼此的后代。這種現象被稱為異母撫育,這種現象常見于瓶鼻海豚、抹香鯨以及領航鯨。如果這些雌鯨彼此間具有親緣關系,親緣選擇則極有可能發生。一頭雌鯨在有“保姆”的情況下,可以長時間離開其幼崽,并盡可能地深潛以找尋獵物,而不善潛水的幼鯨則會和其他成員一起待在表層。

短鰭領航鯨和幼崽。視覺中國 資料圖
《奇怪的律師禹英雨》中,女主向同事科普的長須鯨,其體型僅次于藍鯨。長須鯨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作為非群居的鯨類物種,是目前唯一已知社交紐帶是母鯨—幼鯨的群體,幼鯨常會伴隨在雌鯨身體的右后側。
長須鯨通常在6—10歲時達到性成熟。交配行為一般發生在冬季,妊娠期為11個月,哺乳期通常在6個月左右,在斷奶后,雌鯨通常會有6個月的繁殖不活躍期,而后開始交配。

《奇怪的律師禹英雨》劇照
長須鯨會短暫地下潛至100—200米,閉氣時間達到3—10分鐘。躍出水面、鯨尾擊浪以及其他的躍出水面的活動極少。可以發出包括低頻的呻吟以及咕嚕聲。雖然長須鯨并不是群居物種,但它們也會經常與藍鯨一起結伴,有時與海豚或領航鯨在一起,這幾個物種之間關系親厚,還有人曾發現海豚收養(也可能是照看)比自己體型大很多的領航鯨寶寶。
聲名在外的抹香鯨與優秀的獵食者虎鯨
在《奇怪的律師禹英雨》劇里的一起訴訟案件中,一對老年夫妻起了爭執,妻子一氣之下用熨斗打了老公的額頭。禹英雨在看照片的時候,覺得熨斗長得很像抹香鯨。

抹香鯨幼鯨
齒鯨類抹香鯨亞目包括抹香鯨科唯一的物種——抹香鯨以及體形遠小于抹香鯨且不被人熟知的組成小抹香鯨科的小抹香鯨和侏儒抹香鯨。
所有抹香鯨物種的名字都來源于其頭部中容納蠟狀液體同時也是重要發聲器官的鯨蠟器。相比于小抹香鯨和侏儒抹香鯨,抹香鯨的鯨蠟器要大得多且發出的聲音更大。抹香鯨最顯然的特征是它們有一個又大又方的頭。

《圖說鯨類百科》中的抹香鯨
抹香鯨的分布和行為在兩性間差異很大。年輕雄鯨會在4—21歲離開它們出生時所在的種群,進而組成一個流動性較大的“單身漢”群體并向高緯度地區前進。只有成年雄鯨會出沒在南北極附近的海域,他們會獨自向熱帶和亞熱帶水域遷徙,尋找母系群體進行繁殖。
與雄鯨的活動范圍橫跨整個洋盆不同,雌鯨的活動范圍非常小。但無論雌鯨還是雄鯨都會經常出沒在富饒的水域。抹香鯨的飯量奇大,它們一天要吞掉1噸重的食物,尤其喜歡獵殺章魚和大型烏賊。
在宮斗劇中負有盛名的龍涎香就出自抹香鯨。抹香鯨食用魷魚、章魚后,腸道中的油脂和分泌物會將不好消化的異物(比如這類頭足類動物的骨頭)包裹,經過生物酸的侵蝕和微生物把其他有機物分解,隨消化系統或經嘔吐排出體外,然后在海水中經過漫長的氧化過程,并遇到海洋中的鹽堿而自然皂化,形成的干燥固體香料。
抹香鯨聲名在外,也給自己招致殺身之禍,如19世紀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于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長篇小說《白鯨》,遠航船和漁人們追逐的白鯨,就是有巨大經濟價值的抹香鯨。

劇照
《奇怪的律師禹英雨》的一場庭審中,也出現了憨頭憨腦的虎鯨。
虎鯨是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動物?;ⅥL的體形呈紡錘形,表面光滑,身體上的顏色黑白分明,背部為漆黑色,在鰭的后面有一個馬鞍形的灰白色斑,兩眼的后面各有一塊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為雪白的顏色。
虎鯨會協作捕食體形較大的獵物并在獵物到手后共同分食。其獵物包括海鳥、海龜、海豹、海獅、鯊魚、大型鯨類、海豚以及海牛。

劇照中出現的虎鯨
捕食中的虎鯨是很有智慧的。
在南極地區,據悉不同生態型的虎鯨(從其體形、顏色以及進食喜好進行區分)會捕食魚類、海豹、企鵝以及其他鯨類。最有名的團隊合作獵食的例子之一就是虎鯨協作捕食海豹。為了捕食海豹,虎鯨會利用多種不同的戰術將海豹從安全的浮冰上沖到水中以便進行下一步的獵捕行動。最初,虎鯨會在浮冰周圍偷偷探出水面確定它們更偏愛的海豹種類(通常是韋德爾氏海豹)以及目標海豹的位置。一旦它們確認好以上兩點之后,會排好隊形從水下推浮冰,將浮冰傾覆、打碎,或者拍打水面以激起波浪將海豹推下去。在實施最后一種戰術時,虎鯨會在水下保持密集排列的一排一起向浮冰游去。在靠近浮冰的最后一瞬下潛,以將一大波水沖到冰上,將浮冰上的海豹沖到水下,送到其他正在等待的虎鯨口中。
正面臨著各種威脅的鯨類動物
《圖說鯨類百科》收錄有200余幅以鯨類動物為主體的水面水下實拍圖,以及500余幅與鯨類研究相關的手繪圖,對于每一種類的鯨魚進行介紹。
以“解剖學與生理學”特征部分描述鯨類完全適應水中生活所必需的特性;以“行為”部分強調鯨類的社會組織,從單獨物種到一些齒鯨共存的高度復雜的群體;以“食物與覓食”部分闡述鯨類如何利用技術定位并捕獲獵物,從追逐個體魚類到吞食大量浮游生物。以“生活史”部分介紹鯨類的生長、繁殖以及生存,包括測定鯨類年齡的技術等等。
但也在對每一種鯨類的介紹中設置了“保育與管理”部分,討論一些瀕危物種的現狀、主要威脅和效果顯著的鯨類動物保護策略。
書中介紹,鯨類面臨許多直接(直接造成死亡)或間接(通過引起周圍環境的變化而對鯨類造成危害)的威脅。直接影響包括:謀生獵捕、商業捕鯨、非法捕鯨和驅趕捕撈的發展,被纏在捕魚工具中或誤食海洋垃圾,誤捕,被船只撞擊,由于沿岸的發展而導致的棲息地喪失,由水下聲吶測試所導致的死亡。

《海豚灣》劇照 被獵殺的小海豚
間接影響包括:由于氣候變化而引起的遷徙路線改變和食物短缺,由于食物短缺導致的繁殖成功率降低,體內污染物積累引發的危害,以及噪聲污染與船只交通對其造成的持續性壓力。
其中很多數據都是觸目驚心的,書中列舉,超過3/4的北大西洋露脊鯨身上都有以前被漁具纏住所造成的傷疤,特別是兩頁尾鰭相連接的位置。有些鯨會有多次被纏住的經歷。白鱀豚與加灣鼠海豚都處于極度瀕危的狀態。白鱀豚極有可能已經滅絕,因為在上次對其棲息地(長江)綜合調查中沒有觀察到任何白鱀豚個體。棲息地的喪失與誤捕是造成該物種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誤捕也是造成科特斯海的加灣鼠海豚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意外溺死于刺網中使得其目前種群數量下降到少于100頭個體。

加灣鼠海豚。視覺中國 資料圖
另外,一些海洋動物表演中也使用到海豚、白鯨、虎鯨等,這被動物保護組織和個人所反對,影視劇中對此也表現出一定的反思性。

鯨這類龐大而美麗的物種的保護之路依舊修遠而漫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