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一場大病窮一家?上海大調研讓更多政策陽光照進因病致貧家庭
“重病之家無完巢”,小研今天的開篇有些暗淡。但對我們這座城市里那些因病致貧的家庭來說,可能長時間都在“至暗時刻”里掙扎。一人重病,可能頃刻間,把一個幸福家庭逼至賣房賣車的絕境。而因病、因災致貧,只能自家承擔嗎?上海的答案,當然是“不”
今天起,小研將關注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水務局等12個委辦局的大調研,記錄下和市民息息相關的問題和解決辦法。首期我們跟隨市民政局關注困難群眾的醫療救助問題。
隨著民政局調研的深入,更多彈性的、定制化的辦法,不斷完善的政策,正把陽光灑向那些,掙扎在命運泥潭的“沉默的少數”。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總理記者會上表示,常說病來如山倒,我們就是要運用大病保險等多種制度,不讓一個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市委書記李強在春節走訪慰問因病致貧家庭時說,困難家庭的情況各不相同,有些可能連反映困難的能力也沒有,必須格外關心關注,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市民政局牽頭,會同衛生、人保、醫保、保監等部門在大量走訪調研中了解,本市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的現實困境。這樣的案例有不少,而現有的政策似乎還不能完全幫到他們。
比如,相繼患重病的老兩口“心里沒底”:“ 一般情況沒有什么大病,生活開銷還可以。現在就是真的要算著用。不是講頂層設計嘛,怎么來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

街道通過生活救助和社會組織慈善幫扶為他們申請了一些補貼。近來,石女士又查出肺癌,接踵而至的病痛,讓老兩口對今后的生活感到沒底。
還比如,本就收入微薄的家庭患病后“更著急了”:“ 不能不憑良心講話,但仔細想想還是不夠。如果看了病,生活就困難了。希望還能夠多報銷一點,有的病是急出來的。”

這剩下的1萬多元,街道通過各類幫困政策疊加,又幫林先生解決了近5000元,但最后剩下的5000元,對這戶年收入總共才1萬出頭的家庭來說,依然是沉重的負擔。
自費部分負擔重、大病報銷困難……民政局在調研中聽到許多這樣的聲音。那么,是現有的政策沒法照顧到他們嗎?
小研了解到,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政策的工作,從去年起便開始了提速研究。2013年,上海提出了“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生活救助制度”:對城鄉居民因患病導致醫療費用等剛性支出較大、實際生活水平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家庭,由政府給予基本生活保障,在實踐中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但是,還不夠。通過大量的調研,市民政局等有關部門感到,困難群眾還希望在救助范圍、救助標準、救助內容上,再有所擴容,尤其是“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以及其他收入不高的家庭,希望在獲得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時,也能適度納入醫療救助范圍。

主要會有這些方面的調整:適度擴大醫療救助的對象在低保對象、特殊救濟對象、低收入困難家庭的基礎上,增加“支出型貧困家庭”。適度擴大醫療救助內容、提高醫療救助標準 具體政策目前仍在制訂中。
進一步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 對不符合剛性條件或經救助后仍有困難的群眾,將通過慈善幫困、綜合幫扶等方式給予幫助,使社會力量與政府救助互為補充,更加柔性化、個性化地回應困難群眾的需求。進一步考慮把商業保險機制引入救助項目。
為了更好地完善相關政策,有關調研仍然馬不停蹄。市民政局救濟救災處帶著相關方案,來到靜安區大寧路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收集到不少基層的實實在在的建議。
比如,“因病支出型貧困的認定流程時間比較長,目前的救助形式和標準都有待更新。”“談到自費,我們很多街道也反映過,保險公司現在有一個大病報銷,建議醫療自費部分給保險公司做,因為藥品目錄里什么藥是自費的,什么可以報什么不可以報,保險公司更清楚。同時建議藥品目錄的范圍擴大一些。”“基層碰到的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大重病住院需要提前繳納少則3000元,多則5000甚至1萬元的押金。很多低保低收入對象就到街道借錢。”“但實際上操作并不方便,人一多甚至借不出那么多備用金。有些人還不上錢,又成了街道的壞賬。相關醫療救助政策能否事前救助,或適當減免押金?”

好的,那小研就和大家一起拭目以待,期盼著更多政策陽光照進更多因病致貧家庭,我們也一起來想辦法、出謀劃策。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