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常州沖擊“新能源之都”,預計到2025年產業規模上萬億

蘇南強市常州今年頻頻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11月11日,2022世界工業與能源互聯網博覽會將在常州開幕。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常州的動力電池產銷量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居第一位;有理想、比亞迪等4家整車企業,新能源整車產量占江蘇全省的一半;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條完整,電池片及組件產能約占全國一成……市工信局副局長楊軍告訴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新能源產業鏈條和應用場景,有的城市可能在單一領域表現突出,而常州是“全能選手”,形成了發電、儲能、輸送和應用——也就是“發儲送用”的產業閉環,在國內首屈一指。
打開地圖軟件,在常州范圍搜索“鋰”,會密密麻麻地出現各種鋰電池公司,甚至鋰享商業廣場、鋰享家快捷賓館……
當地人或許已習慣這個金屬元素的頻繁出現。2016年,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在常州溧陽建設產能50億瓦時的鋰電池長三角基地,2017年又聯手上汽集團在溧陽建設鋰電池生產基地。目前,常州擁有動力和儲能電池生產及配套企業80余家,產業鏈完整度達94%,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的龍頭企業中有四家在常州布局,其中兩家將中國總部放在常州。
隨之而來的是以鋰電池為動力的新能源汽車在常州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目前,全市已培育和集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3400多家,今年1~8月整車產量18萬輛,預計年產量將突破30輛。
市發改委副主任沈莉告訴澎湃新聞,除了以動力電池為代表的“儲能”和以新能源車制造為代表的“應用”,發電方面,常州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條完整,電池片及組件產能約占全國10%;在輸送方面,更是全國最大的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制造基地,變壓器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
今年1~8月,常州動力電池行業產值增長109%、新能源整車制造業產值增長192%、光伏行業產值增長36%,對全市規上工業產值的增長貢獻率分別達到48%、23.2%、19.3%。在疫情多點散發的當下,這是一組亮眼的數據。
表面看,常州的“新能源重鎮”溧陽、金壇此前是蘇南相對欠發達地區,除了土地資源和發展空間,也有更強烈的進位意識,但項目落地后迅速壯大,則與常州保持產業定力、深耕實體經濟息息相關。
市工信局副局長楊軍稱,常州多年來將“開年第一會”的主題聚焦于項目發展,形成全方位的產業配套能力。41個工業大類,常州有37個;207個中類,常州有191個;666個小類,有600個;全市57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四成從事裝備制造。常州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獲得的中國工業大獎、工業強基工程項目、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均列全國地級市第一。
市政協原副主席顧森賢表示,常州長期受城市規模不大、科教資源欠缺的限制,但一直沒有失去個性,那就是“常州制造”。
這種優勢,對于企業逐漸成為一種依靠。常州市政府研究室原主任王粉龍告訴澎湃新聞,他問過一些企業家為什么選擇落戶常州,不少人看中的是產業配套能力,上下游缺什么,在本地都能找到供應商,“曾有企業前往東南亞,結果還是回到常州。”
營商環境是另一關鍵。沈莉表示,營商環境不光靠吆喝,更要提供服務,讓企業有獲得感。常州有多個“重點企業服務群”,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區縣、局辦的領導以及重點企業老總都在群里,有次快半夜了,一位企業家在群里求援,相關部門十分鐘內就拿出兩套解決方案,“企業對常州的產業配套能力和營商環境有了切身感受,會主動幫我們招商,介紹相熟的企業家前來投資。”
常州是“蘇南模式”發源地之一,2021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807億元,因地域、人口不占優勢,近來經濟總量與蘇州、無錫的差距逐漸拉大。但憑借新能源賽道,常州正怒刷存在感,預計2025年新能源領域有望形成萬億級產業規模,在沖擊“GDP萬億俱樂部”甚至更高的城市能級上扮演重要角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