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合作共贏“非長”精彩 長沙對非貿易迎“井噴”
“沒想到,在長沙就能買到正宗地道的非洲咖啡。”11月1日,在第二十三屆中國中部農業博覽會非洲進口農產品館參觀時,市民周海燕和朋友看到了150余種包裝精美的非洲商品,不禁嘖嘖稱奇。
農博會現場,非洲小哥們拍鼓熱舞,咖啡師在現場沖煮咖啡,路過的客商們駐足停留,紛紛拍照發朋友圈。
從散裝批發到品牌孵化、定制包裝、精品銷售,在農博會現場可以看到非洲產品連點成鏈的全過程。而深耕產業產品落地環節的“非洲品牌倉”,還給進入中國市場的非洲產品配備了瑯瑯上口的名字,在消費的供需兩端,蹚出了一條中非合作的新路。
長沙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利用產品、技術、品牌、管理的比較優勢,實現了價值鏈向海外延伸。
占地5.17平方公里的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在中非經貿領域成為配置全球資源的先行者,借助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的平臺優勢和高橋大市場的產業優勢,瞄定“對非深度合作示范高地”目標大膽闖、大膽試,成為中非經貿合作改革創新試驗的執牛耳者。
今年1—10月,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實現對非貿易超20億元。
創新金融業態
探索對外貿易新方式,為“走出去”加足馬力
2018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暨第七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同非洲共同實施產業促進、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綠色發展、能力建設、健康衛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動”。
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是“八大行動”中“產業促進”的第一條具體舉措。
湖南聞訊而動,與17個省市展開激烈的競爭。最終,憑借對非合作的歷史沉淀和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拿下了首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的主辦權以及永久落戶權。湖南正式成為中非經貿戰略發展的“國家隊”成員。

(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已成為中國地方探索對非經貿合作的“橋頭堡”。)
2020年9月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批后,湖南有了更大的底氣全力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意在將先行區打造成全國對非合作主體,構建功能互補、協調互動、錯位發展的“一核心、三片區、五大功能聚集區”布局,成為中國地方探索對非經貿合作的領頭人。
背靠大樹好乘涼。深諳“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道理的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迎來了最佳的發展機遇,很快成為中國和湖南對非貿易的“橋頭堡”。
要成為全國對非合作主體,首先得弄清楚雙方能在哪些領域可以進行深度合作。很快,一個統籌全局的中非經貿合作“政研商”一體化促進中非經貿合作新模式出爐,通過整合政、研、商等多方資源,創新構建“政府、專業智庫、企業主體”協同推進模式,通過統籌規劃、平臺搭建、優化服務、業務創新等多維舉措,有效推動中非經貿合作政策溝通、平臺聯通、市場暢通及資金融通。
好風憑借力。頂層的一攬子計劃制定好了,包括企業、項目、人才、技術、信息、資金、服務等要素在內的全方位資源對接與磋商平臺也全面發力,串連起完整的發展鏈條。

(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正成為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的最強助力。)
金融先行。中非貿易難點之一在于非洲國家擁有大量非資源性產品但外匯短缺,中國企業有市場需求但擔心對非貿易資金回籠難。結合國際外匯管制、匯率波動的實際情況,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開展了對非本幣結算貿易試點,全國首家跨境易貨貿易B2B服務平臺—中非易貨貿易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易貨貿易”并非簡單的“以物換物”,而是以服務平臺為基礎,撮合雙邊進出口事項,在需求、金額匹配的基礎上,雙邊進出口主體各自本幣結算,實現跨境易貨貿易。
“例如,湖南的農業機械出口到非洲某國,得到了以該國家貨幣結算的貨款,國內企業再用這筆貨款在該國家購買其他產品回中國,將這些非洲產品銷售完成后,得到人民幣?!焙鲜Ψ且棕涃Q易公司負責人陳細和介紹。
目前,服務平臺已有近兩百個注冊客戶,湖南省對非易貨貿易公司以“0130易貨貿易”通關,并成功與南非、加納、馬達加斯加、尼日利亞等四個國家完成五筆共12單的交易,“易貨貿易”正觸及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

(全國首家跨境易貨貿易B2B服務平臺—中非易貨貿易服務平臺首單。)
另一項國家交付的重要任務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也同步被解鎖。
這個集政策研究、產品創新、跨境人民幣清算、投融資、交易銀行、大零售、信息服務、跨境人民幣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對非金融服務中心,已開通南非、尼日利亞、加納、肯尼亞、博茨瓦納、贊比亞等6個非洲國家的對公即期結售匯業務。
今年6月,中國工商銀行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承辦的242萬肯尼亞先令(約合13.7萬元人民幣)跨境匯款、先令結匯全國首單業務順利完成。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確認,該業務為全國首筆肯尼亞先令匯至中國并兌換人民幣的業務,金融賦能中非經貿合作打通了人民幣在對非經貿往來中的閉環流通路徑,為中非貨幣匯率風險管控提供金融保障。
目前,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已掛牌了肯尼亞先令、加納塞地、贊比亞克瓦查等六個非洲貨幣結售匯交易,并將為越來越多走出去的客戶提供主要非洲貨幣遠期、掉期、外匯買賣等匯率套保產品。
據統計,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已為中資和外貿企業從境外申請跨境融資15億元,同比增長173%。累計為8家企業建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實現了資金池收付業務同比增幅71%。
建平臺聚產業
升級多元消費模式,構建“非品入湘”貿易鏈
喝一杯埃塞俄比亞咖啡、嘗一口盧旺達辣椒、嚼一顆坦桑尼亞的腰果、觀一眼五彩斑斕的南非鉆石……如果沒去過非洲,又很向往非洲的風土人情,不妨來長沙高橋大市場體驗“非洲一日游”。
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已成為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探索中非經貿合作新機制的重要載體?! ?/p>

(中非直播電商孵化中心里,非洲小哥正在用流利的中文向大家推薦著家鄉的好物。)
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體量不大,卻聚集了中非經貿博覽會常設展館、中非直播電商孵化中心、中非醫藥健康產業園、中非經貿企業總部基地等各類專注打造綜合性的中非經貿服務平臺,吸引了9100家市場主體入駐,成為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鏈接世界的橋梁。
走進擁有12000平方米直播基地的中非電商直播孵化中心,你可以看到非洲小哥們用流利的中文向大家熱情地推薦著家鄉的好物,南非堅果、盧旺達辣椒醬、烏干達咖啡豆、剛果水晶、坦桑尼亞腰果、摩洛哥精油……這些推薦的好物,在同一棟樓的中非經貿博覽會常設展館里都可以看到。2022年,通過舉辦“雙品網購節”“非洲好物節”等系列活動,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推動非洲特色產品對接中國市場,達成訂單20萬單,成交金額2000余萬元。
引進來,如何落地?
幫助入湘的“非品”實現本土化改造并完成消費升級,是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給自己“加碼”的任務。
在這里,不少遠渡重洋而來的非洲產品通過與湘品的創新“嫁接”度過了水土不服的階段,兼容成雙方都受益的新產品。盧旺達辣椒與湖南豆豉就是其中一對,兩者產生的化學反應產生了一個新的品牌,名叫“火酋長”辣椒醬,如今已在國內吃辣區域內占有一席之地。產品升值后,許多非洲辣椒供應商都愿意將辣椒出口過來,直接帶動貿易的放量。

(今年7月,阿爾及利亞、埃塞俄比亞等15個非洲國家的駐華使節參觀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
目前,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打通過了產地直采、倉儲、物流、加工、設計包裝、展銷、售后服務等全產業鏈,形成咖啡、腰果、碧根果等6條非洲產品進口鏈,培育出100多個非洲品牌產品,并陸續進駐長沙各大商圈商城,讓長沙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嘗遍非洲好味。
湖南本土非洲咖啡品牌—“小咖主”是全國首家以“非洲咖啡文化博物館”形式打造的非洲咖啡在華營銷中心,依托全國第二大綜合性市場高橋大市場健全的流通體系,“小咖主”建立了烘焙、包裝、供應鏈為一體的系統,致力于推廣非洲咖啡產品、傳播咖啡文化,目前已在長沙在長沙國金街、大學城等核心商圈開設了14家門店,市民走上街頭,隨時隨地都可以喝上一杯8塊錢的非洲咖啡。
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肖向東介紹,雨花區塊致力打造非洲產品、品牌在中國的發源地和核心區。而隨著湖南省對非易貨貿易的多套“組合拳”陸續鋪開,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的產業聚集度穩步提升,產業鏈實現全面轉型升級,形成了強大的消費帶動效應。
如今的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內,非洲風情已彌漫四周,并以此為據點向越來越廣泛的區域擴散,形成咖啡、可可、腰果、小五金、小農機等10條進出口產業鏈,成為中非人民“買買買”的“大后方”。
據統計,截止今年7月底,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已促成咖啡、堅果、可可、芝麻、干辣椒等非洲非資源性產品交易額達7.69億美元。
強監管優服務
“私人定制”新模式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新動能
2022年5月,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印發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一批制度創新成果的通知》,長沙片區探索的24個制度創新成果被點贊,自貿長沙片區雨花區塊的市場監督領域“觸發式”綜合監管新模式、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發展新路徑和創新實施免罰三清單,均被列入湖南自貿試驗區第一批制度創新成果。
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是全國唯一以市場主體為載體的自貿試驗區區塊,具有得天獨厚的市場環境優勢,但也存在“業務量大、業務復雜、執法要求更加嚴謹”等市場監管的問題?! ?/p>

2021年,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開展“觸發式”市場綜合監管新模式試點,打造以大數據為支撐、以信息化為手段的智能監測一體化平臺,重點將市場監管領域網絡交易、廣告、食品、藥品、化妝品、特種設備等作為平臺監測對象,科學合理制定監管標準和信用風險等級,明確“觸發式”監管底線,以淺觸線預警提醒、深觸線核查處置、無觸線則不干擾的監管方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及時對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進行自動化監測和系統預警。
通過試點,新模式將958家市場主體納入監測系統,實行線上監管,全年減少上門監管1000余次,從原本人工排查1家市場主體需要10分鐘,到1天完成全轄區經濟主體、上千萬個網頁的檢查,效率提速了數百倍。5人的監管團隊,即可對轄區范圍內7家社區電商、2859家各類餐飲、5家直播電商、6家批發商超、517家零售藥店的經營行為進行全業務流程監管,實現最少人員投入下的高效監管。
“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的無感化監管環境,極大提升了區塊內市場主體的體驗感、滿意度,市場營商環境得到顯著改善,高橋大市場也因此榮獲2021年中國商品市場綜合百強榜第四名。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隨著中非經貿熱度的不斷升溫,發展環境的日益優化,中非經貿博覽會等平臺的強大引流能力讓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進入,僅2021年就有106家對非合作龍頭企業和商協會入駐。如何引導高橋版塊由傳統內貿市場成功轉型為內外貿一體化,推進本地商貿流通產業進入雙循環階段,是擺在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面前的一道難題。
很快,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管委會就挖掘了一條降門檻、重培育、產利潤三大體系分工明確的商貿流通進入雙循環發展新路徑。
市場主體經濟體量小、對非貿易經驗少,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管委會就通過市場采購出口體系降低商戶開展對外出口所需投入的初始門檻。同時,建立標準化服務體系,孵化、服務、培育商戶在低成本投入下開展外貿經營業務,清晰的產業鏈邏輯,有效促進了本地商戶實現成功轉型。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成立以來,高橋大市場進出口貿易額達56億元,其中市場采購貿易出口放行金額40億元,節約企業轉型外貿所需時間成本50%以上。培育企業市場整體在酒水食品麻辣熟食、休閑食品銷量等領域居全國第一。
制度創新不斷激發發展潛力,完善的服務幫助企業高效發展,優化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徜徉在發展的溫床上,如今的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區塊,在“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使命召喚下,厚植市場主體的成長沃土,加速推進改革機制落地落細,努力將長沙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地方對非深度合作示范高地。
來源:自貿長沙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