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上海繞城、京滬高速年底開放測試智能網聯汽車

嘉定新城 徐瑞哲 攝
靠自動駕駛,也能上高速?沒錯,上海內測中。在今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暨第二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上,打出“人文教化地,智慧汽車城”口號的上海市嘉定區透露,依托國家“雙智試點”——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不僅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正在嘉定實現除特殊區域外的全域開放,今年年底還將率先開展高快速路的開放測試,包括G1503上海繞城高速、G2京滬高速路段。
2日進行的2022全球城市論壇上,嘉定區委書記陸方舟“劇透”了如何構筑智慧交通高地,全區計劃總共完成230.6公里開放道路車路協同環境建設,以及全息道路感知系統、路側智能終端等一批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本文圖片均來自上觀新聞
據了解,今年底前,嘉定區共將完成170多公里開放測試道路的車路協同環境建設,涉及208個路口智能感知系統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基于前期嘉定汽車城區域已完成的50多公里道路基礎環境建設,還將新建50個全息路口,構建交通數據智能處理系統,為傳統交通參與者、網聯車和自動駕駛車提供應用場景支撐,同時運用全息感知技術對自動駕駛車輛和車路協同智能應用進行評測,打造雙智協同發展的“中國樣板”。
作為上海這座超大城市發力的五個新城之一,對于嘉定新城的發展目標,陸方舟表示,到2025年,新城智慧交通覆蓋率將達到100%,實現30分鐘可達本市中心城,40分鐘可達相鄰新城,45分鐘可達近滬城市。

這恐怕就是所謂的時空壓縮力量。其中最顯著的要素之一,便是交通技術進步,速度越來越快,運量越來越大。同時,通信技術作為時空壓縮力量,也一樣日益增強。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看來,“人們不再‘故土難離’,因為一方面交通工具的快捷性、舒適性日益提高,使人員往來日益便利;另一方面即時通信技術的發展,使人們情感交流能夠突破空間限制。”
“未來的城市不僅不會消亡,而且越來越成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最主要的空間。”侯永志表示,目前,全球城鎮化率55%左右,2021年中國城鎮化率64.7%,而發達國家城鎮化率超過80%。“僅從這兩個數據的差距,就可以看到未來的城市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角色和地位。”
城里的人,越來越多,超大城市會變得更大。眼下,在聯合國人居署等國際組織預期中,全球1000萬以上人口的超大城市,正從33座再增10座,到2030年可以達到43座。在中國,超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在傳統意義上有7座,分別是“北、上、廣、深、津、成、渝”,而隨著更多城市人口突破千萬,“超大城市俱樂部”屆時也將變為兩位數。從智慧交通到智能互聯,在如此發達的技術背景下,城市規模在理論上可以無限擴大。侯永志認為,就城市物質產品和服務產品的生產看,在供給端,投入來自全球,不受限制;在需求端,需求也來自全球,不受限制。

由此,對于建設全球城市,啟示在于開放競合、追求共贏,城城相連、融合一體。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吳建南表示,比如在形態上,應虛實結合——一方面,保持城市間原有合作形態的活躍程度,如加強城市結對、城市論壇、城市會展等活動;另一方面,進一步挖掘數字技術在推動開放合作中的重要潛力,以數據安全為前提,打造城市合作“數字孿生形態”。
(原標題:上海繞城、京滬高速年底開放測試智能網聯汽車,時空壓縮力量讓超大城市更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