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巴黎圣母院》① | 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到底講了啥?

領讀 | 小靜
十點人物志出品
今天,我們為您帶來一本新書,維克多·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
2019年4月15日下午,世界上最美的、擁有古老浪漫傳說的巴黎圣母院教堂,被一場大火無情吞沒。
在人群的哭泣與祈禱聲中,巴黎圣母院標志性的高聳尖頂被燒斷。歷經七百年風雨不倒的橡木屋頂,化為一片斷壁殘垣。
你或許沒有親身來到巴黎,欣賞過那絢麗的玫瑰花窗,卻一定曾聽說過雨果筆下圣母院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1831年初版,小說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內容環繞少女愛絲梅拉達和駝背敲鐘人卡西莫多展開。情節曲折離奇,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
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借此奠定了世界著名小說家的崇高地位,這本書也成為了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里程碑。
卡西莫多為救出愛絲梅拉達攻打圣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驚心動魄。這種極端的美丑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力量是如何傳遞的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司法宮大廳
故事發生在1482年1月6日的巴黎,這是慶祝愚人節的日子。
一大清早,市民們統統鎖上屋門,從四面八方涌來,沉浸在歡聲笑語中。
其中,通往司法宮的大街尤為擁擠,因為市大廳要上演戲劇和愚人王大賽。
司法宮大廳被譽為舉世無雙的大廳,這一天要擠進去卻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群猶如洶涌的大海,街道各似河口,每時每刻都涌出一股股澎湃的人流來。
演出十二點才開始,可不少人天剛亮就在臺階前等候,凍得打哆嗦;甚至為了一開門能搶先進去,已在大門中間歪著身子熬了一夜。
人群每時每刻都在增多,就如超過水位的水流,開始沿著墻壁升高。群眾感到渾身不自在,急躁,煩悶。

何況這是可以恣意胡鬧一天,要是誰的手肘尖碰一下,或是鞋子踩一下,他們就大動肝火,喧囂聲早已變得尖刻而辛辣。
只聽見一片埋怨聲和咒罵聲,把各位大人、主教、公主、捕役、天冷天熱、刮風下雨、柱子塑像......一切全部罵遍了。
好不容易到了正午十二點,就在人們翹首以盼幕布開啟時,發現舞臺上依舊一個人影也沒有,真是令人難以忍受。
正在群眾們的情緒快要爆發時,傾注了落魄詩人甘果瓦全部熱情的戲劇《圣母瑪利亞的公正審判》,終于開演了。
當使臣們全都到齊時,人們早已對枯燥煩悶的圣跡劇毫無興趣。于是有人提議開始競選愚人王,并規定以扮相最丑、笑得最怪者為勝。

愚人王選舉
大家非常滿意,一齊動手,把門楣上面那扇漂亮的花瓣格子窗的一塊玻璃砸碎,露出一個石框的圓洞,約好每個競賽者從這圓洞伸出腦袋。
人們弄來了兩只大酒桶,把它們摞起來之后,參賽者只要爬上桶去就夠得著那個圓洞了。
為了保持怪相的新鮮印象,比賽還規定每個競選人先得把頭蒙起來,并躲在小教堂里面,不到正式露面不得去掉蒙頭。
沒有一會兒,小教堂里擠滿了參賽的人,小教堂的門隨即關上了。
愚人節怪相競賽正式開始了。第一張露出窗洞的臉孔,眼皮翻起,呈現出血紅的顏色,張著血盆大口,額頭皺得像靴子皮。大家一瞧,爆發出一陣難以抑制的狂笑。
接踵而來的是第二個、第三個、爾后又是一個,接著又再一個。笑聲,快活的跺腳聲,一陣高過一陣的始終不絕于耳。
接踵出現的場面,形形色色、奇形怪狀,從三角形直至梯形,從圓錐體直至多面體,各種幾何圖形,不一而足;這一連串面相的表情,從悲憤直至不健康,占盡世上所有的表情,應有盡有。
這一連串面相所體現的年齡,從皺巴巴的初生嬰兒,到老紋縱橫的垂死老太婆,各種年齡都有。
這種種面相還表現了一切宗教上的神怪幻影,從農牧神到鬼王別西卜;表現一切動物的古怪形狀,從咧嘴至尖喙,從豬頭至馬面。
總之,這是一個人間面相萬花筒!
整個大廳成了亂七八糟,烏煙瘴氣的場所。張張嘴巴狂呼亂叫,雙雙眼睛電光閃閃,個個臉孔丑態百出,人人裝腔作勢。一切都在吵吵鬧鬧,一切都在狼嚎狗叫。
猙獰怪異的面孔,一張接一張來到花瓣格子窗洞,咬著牙,張著許多怪模怪樣的面孔,就好比有多少根丟入熊熊烈火中的柴棒。

從這沸騰的人群中,有如鍋爐中的蒸汽,冒出一種嘈雜聲,刺耳,尖銳,凄厲,就像蚊蠅振翅那樣噓噓作響。
“哇!真可怕!”
“看一看那張臉孔!”
“一點也不稀奇!”
“下一個!”
“絕了!真絕!”
“我快窒息了!”

卡西莫多
這會兒,在窗口上出現了一個奇妙無比的丑相:
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巴,左眼上擋著濃密如茅草叢的紅眉毛,一個大肉瘤完全遮住右眼,牙齒橫七豎八,一顆長如象牙的獠牙伸出厚繭的嘴唇,下巴劈開。
全場一齊歡呼,一致認為他最丑最可笑,一起高舉著這位狂人教皇涌出來。
這時,大家一看,驚訝的無以復加,嘆為觀止:原來這副怪相竟然是他的真面目!
更恰如其分地說,他本人就是世上所有丑相的組合體:
一個大腦袋,紅棕色頭發豎起;兩個肩膀之間聳著一個偌大的駝背,與其相對應的是前面雞胸隆凸;大腿與小腿,七扭八歪,不成個架勢,兩腿之間只有膝蓋才能勉強并攏。

從正面瞧去,就像兩把只有刀把接合在一起的月牙形的大鐮刀;寬大的腳板,巨大無比的手掌。
可是,有一種難以描述的體態,存在這樣一個身軀中:精力充沛,矯健敏捷,勇氣非凡。
力與美,都來自和諧,這是永恒的法則使然,但這是例外,例外得離奇!
這就是教皇,狂人們剛剛選中的教皇。這純粹是打碎后又胡亂焊接起來的一個巨人。
這樣一個獨眼巨人一出現在小教堂的門檻上,一動也不動,體寬與身高不相上下,墩墩實實,穿著件一半紅一半紫的滑稽披風,尤其是他那盡善盡美的丑相,民眾一下子認出了他,大聲叫起來:
“是卡西莫多,那個敲鐘人!圣母院那個丑八怪駝子、獨眼龍、瘸子卡西莫多!太妙了!太妙了!”
大家熱烈討論他的樣貌,言辭里是各種關于丑的描述,只聽見嘈雜的人聲中傳來一句句‘太丑了’、‘太可怕了’的感嘆。
成為眾人談論中心的卡西莫多,一直站在小教堂門檻上,神情陰沉而莊重,任憑人家欣賞自己的丑陋。
這就是新當選的愚人王。人們蜂擁而上,給他戴上硬紙片做的王冠和道袍,然后,抬著他到城中的大街小巷游行。
當愚人王的游行隊伍離開后,空蕩蕩的大廳內僅剩下一些老弱婦孺。詩人甘果瓦以為他莊嚴的圣跡劇可以繼續吸引人的注意,可他的樂隊也被“愚人王”的游行隊伍帶走了。
突然,窗口上有人喊道:“愛斯梅拉達在廣場上!”
這句話使得大廳里剩下的人全都涌向窗口,去觀看美麗的愛斯梅拉達的舞蹈。連演出用的梯子都被搬走了。

圣跡劇被迫停止,徹底絕望的詩人甘果瓦,垂頭喪氣地離開大廳。
結語
今天我們讀到了,丑陋的卡西莫多被選舉為愚人王,游行示眾,愛絲梅拉達則出現在廣場上表演。
人們喊叫的愛絲梅拉達究竟是什么人,這女子又為何讓卡西莫多終生難忘?我們明天繼續閱讀《巴黎圣母院》。
人們對卡西莫多百般戲謔,外表的丑陋,真的能遮擋一個人的高貴品質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源于《巴黎圣母院》劇照。
原標題:《《巴黎圣母院》① | 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到底講了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