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盒馬鮮生被曝“綁蟹繩比螃蟹重”,CEO:今后一律無繩賣
上觀新聞3月20日消息,三只綁著橡皮筋的活梭子蟹總價232元,但橡皮筋重量為666克,按照梭子蟹90元/500克的定價,意味著橡皮筋的價格達到120元,超過了梭子蟹本身。消費者鐘女士在盒馬鮮生上海灣店的這一遭遇被媒體曝光后,立刻引發關注。
對此,盒馬鮮生CEO侯毅3月20日通過自己的微頭條表示,承認錯誤:“螃蟹用這么重的繩捆,這個事情肯定是沒做好,接受批評”;同時表示盒馬鮮生在生鮮銷售上將立下兩個新規矩:一是螃蟹一律無繩售賣,安全原因必須有繩的,按只或者按凈重賣;二是水產裝袋后,袋子剪角去水后再稱重。他還說,請消費者監督這兩個新規矩:“但凡是沒做到的,現場直接奉送”。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在鐘女士的事件一開始遭到曝光時,盒馬鮮生門店的負責人并不認為捆綁繩子有問題。這名負責人表示,橡皮筋是為了避免店員和消費者在挑揀梭子蟹時被夾傷,屬于“行規”。媒體的進一步調查也發現,鐘女士遇到的捆蟹橡皮筋確實不是盒馬鮮生所獨有的,不少海鮮和水產在銷售時都有使用。但市場監管部門提出,將橡皮筋按照螃蟹的價格計算,不合理也不合法。
為此,侯毅在表態的同時也向盒馬鮮生所有員工明確:“就算全世界都這么賣(捆綁橡皮筋或包裝袋儲水),盒馬也不能,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建設一個更好的新世界。”他還表示,目前門店的涉事螃蟹已經全部下架,將在優化管理后再銷售。
不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盒馬鮮生決定以后賣螃蟹不再按“毛重”計價,但在海鮮市場乃至水產市場,類似按“毛重”計價銷售的情況并不罕見。還有些消費者發現,一些冷凍水產在解凍后的凈重與解凍前的“毛重”也相差甚大。可見,盒馬鮮生的“橡皮筋梭子蟹”只是揭開了水產行業銷售的一個“潛規則”,市場需要的不僅是盒馬鮮生一家的整改,而是整個行業的清理。
對此,有律師在接受新聞坊采訪時表示,根據上海市消費者權益與保護條例的第27條的規定,經營者經營商品或者提供服務,以量值作為結算依據,應該標明法定的計量單位;特別是該條款的第二款規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不得短斤缺兩,不得將包裝物的數量作為計價依據。同時,上海市計量監督管理條例也規定,經營者經營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應當確保商品的量或者服務計量的準確。
換句話說,市場監管部門有責任對以“毛重”計價銷售的行為進行查處。同時,消費者在遇到類似情況時,也有權利要求商家把包裝去除掉后稱重。還有律師建議,如果商家不愿意去除包裝,消費者可以通過照片、視頻等取證,之后向市場監管部門或消費者保護組織舉報和維權。
(原題《盒馬生鮮CEO說以后賣螃蟹一律不用繩子,但“毛重”計價何時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