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香港立法會原主席范徐麗泰:年輕人不一定非要留港發展
香港首任立法會主席、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這次是以列席的身份來參加兩會的。3月1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名單公布,沒有了她的名字。十年過后的這一屆,73歲的范徐麗泰未再連任。

這位叱咤香港政壇的女政治家,已頭發花白,為了久坐時能更舒服,她加了一只靠枕墊在椅背。她已經做好了卸任的準備?!伴_完會,我就可以回香港了?!苯邮馨ㄅ炫刃侣勗趦鹊拿襟w采訪時,范徐麗泰笑容輕松,但語調中的果決鏗鏘卻是一如既往的,尤其在談到內地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時,她的聲音更加自信堅定。
過往的這四十年,對于范徐麗泰來說,是意味深長的,這四十年間,她參與推動著內地與香港法治與社會的變遷。而這四十年,也記載了她深刻融入政壇的歲月芳華。
“歷史告訴我們,香港參與內地的發展是能夠得到紅利的”
澎湃新聞: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你覺得改革開放給中國內地帶來了哪些變化?
范徐麗泰: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四十年前,我們還是計劃經濟,是改革開放帶來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四十年間,我國的生產總值翻了很多倍,成為世界上的奇跡,政府的目光也越來越恰當地聚焦到民生保障上,老百姓的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尤其過去五年,內地在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方面的發展更令人嘆為觀止,從前我們去別的國家,都說他們的科技做得不錯,比我們先進;現在香港人到了內地,體驗到微信、支付寶等互聯網科技等便捷,開始感嘆這是很多國家都趕不上的。而且在國際上,中國在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一切源頭都是改革開放。
澎湃新聞:對于香港,通過改革開放收獲了什么?
范徐麗泰:改革開放對香港太重要了。正是有了改革開放,香港制造業才找到了新出路,制造工業逐步遷入內地,先是到廣東省,后來慢慢到了更多的省份。在這個過程中,香港企業家賺到了錢,他們的錢拿到香港來用,也促進了香港的繁榮。歷史告訴我們,香港參與內地的發展是能夠得到紅利的。
澎湃新聞:你用半生的時間推動香港與內地的法治進程,你如何評價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來的中國法治化發展?
范徐麗泰:坦率地說,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覺得內地的法治不應單單只是法律制度,不少人的守法意識有所欠缺,當時總有人想方設法地“走門路”,認為不管怎么樣,只要能夠賺到錢,那就是成功的??墒墙陙?,我一直在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我深刻感受到內地為法治進程所作出的努力。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制度逐步增強,在黨和政府依法治國、依法施政的影響下,法治觀念越來越深入民心。
“香港年輕人不一定非要留在香港發展,整個國家都是可以發展的地方”
澎湃新聞:這四十年之中,內地與香港的融合程度越來越高。在你看來,香港應該如何進一步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之中?
范徐麗泰:“一帶一路”倡議和正在謀劃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來說都是千載難逢的機遇,香港人必須更加深刻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因為國家好香港就好,香港好國家更好。
現在大灣區的GDP和人口基礎都很好,它的發展可以促進灣區內城市互補互贏。對于香港來說,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香港地方很小,有700多萬人口,其中不少是老人家,居住環境也不大好,香港想建立老人院很困難,大灣區建設后,香港可以擁有更多通向內地的高鐵和高速公路,與其他城市構成一小時生活圈,這樣就能為老人們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務。香港土地資源非常緊張,年輕人很難置業,有了大灣區的一小時生活圈,區域交通的便利可以讓更多的香港年輕人考慮住在生活圈、工作在香港。特區政府會在這方面努力,讓年輕人無后顧之憂地為自己的事業打拼。在經濟方面,如果香港可以與大灣區的其他城市形成合力,就更能增加經濟談判的籌碼。
說到“一帶一路”,香港已經成為亞投行成員,香港金融市場歡迎大家來集資、融資,一些基建項目也可以在香港集合資本。最近香港聯交所會改變規矩,可以同股不同權,這對內地一些創新科技企業來說很有吸引力。
澎湃新聞:在思想的融合上,香港接下來會如何加強?
范徐麗泰:在與內地的融合過程中,一段時間以來,因為與內地生活習慣的較大不同,一些香港青年人在心理產生了負面情緒。香港青年人應該理解,內地游客來香港是對本地經濟極其有利的,也創造了許多的就業崗位。也希望內地的朋友們理解,到任何一個地方去都應該入鄉隨俗,不要把自己的習慣帶出去,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國家的形象大使,尊重自己的國家,就必須作出文明的行為??傊p方應該互相理解。這是有一個過程的,不需要覺得這件事大的不得了,在發展、融合過程中,自然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有些香港年輕人覺得內地有很多研究生過來,拿到博士學位后留在香港工作,搶了本地人的飯碗。我就常跟香港的年輕人講,不要總想著人家搶了你的飯碗,而是要想著提升自己的能力,因為不只是內地的研究生,外國研究生也會跟你競爭,香港這么小一個地方,如果我們不能容納各方面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發展?必須有海納百川的胸懷,來香港的人才多,不僅對香港好,對年輕人也是好的,因為人才和人才之間互相啟發才有更好的前途。
另外,香港年輕人不一定非要留在香港發展,整個國家都是可以發展的地方,眼光不要留在小島上,要看著神州大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