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際思想周報|霍金逝世;蒂姆·伯納斯-李談網絡安全

蒂姆·伯納斯-李談網絡安全
上周,在萬維網誕生29周年之際,“萬維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談論了互聯網的發展前景,互聯網信息傳播與信息安全,以及網絡科技巨頭們對今天互聯網的影響。他直言不諱地談到了互聯網在今天面臨的危機,包括謠言誤報、“可疑的”政治宣傳以及對個人信息安全的控制等等。當然,作為樂觀主義者,蒂姆·伯納斯-李依然堅持認為,互聯網依然是一個自由、開放且充滿活力的空間。
而要維護這樣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就需要人們一起認真應對當前出現的種種網絡安全危機。在信中,蒂姆·伯納斯-李也把矛頭對準了科技巨頭們,他說:“近年來,我們聽過很多關于社交媒體平臺的陰謀論,比如說,Facebook和Twitter上常有冒牌賬號出來煽風點火干擾輿論,還有一些外來用戶對別國選舉進行干擾,又或者是會有盜取用戶個人信息資料的犯罪活動等。”他認為,這些損害網絡信息安全的活動正在急速加劇,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則是互聯網巨頭們手中的權力過于集中了,包括谷歌、Facebook、Twitter在內的互聯網公司,正在壟斷當前的網絡環境,他們可以操縱出現在互聯網上的種種信息,左右人們的視聽。
顯然,這種壟斷行為和蒂姆·伯納斯-李心目中那個自由、開放而且充滿活力的空間相去甚遠,他也不由得感慨,當年的互聯網有著各式各樣的博客和網頁,那是多么“富饒”的信息共享空間,而如今卻只能放任互聯網巨頭們肆意妄為。這些大公司通過吞并一些體量較小的競爭對手來鞏固他們的地位。而盡管這些科技巨頭也意識到了網絡安全面臨的危機,并且做出了修補行為,但在蒂姆·伯納斯-李看來,重要的是建立起相應的法律或監管機制,以應對當前由于信息安全所帶來的危機。
萬維網在跨入第29個年頭之際,也即將迎來一個里程碑般的時刻,接下來世界上的網民數量將超過世界總人口數的一半。蒂姆·伯納斯-李提出了兩個疑問,一是如何讓剩下的那一半人口也成功“通網”,二是如何確定我們今天所使用的互聯網,能夠合乎余下的另一半人口的想象與需求。對此,蒂姆·伯納斯-李也談到了他對于所謂“網絡鴻溝”的擔憂。他認為,互聯網應該是傳遞夢想與希望的空間,而不是用來散播負面情緒的地方,更不是用來加深人與人的區隔的存在——“在今天,如果不上網,那就意味著你很有可能會失去大量學習和賺錢謀生的機會,會失去獲取更良好生活服務的機會,還會失去參與民主政治的機會。如果我們不好好地彌合這一道鴻溝,那么,剩下那些人可能得等到2042年才能夠接觸到互聯網,那就意味著,有整整一代人將被拋在我們身后。”

這位62歲的英國計算機科學家一直堅信自己一手創造出的萬維網反映出的其實是“人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還有丑陋的一面。而在今天,他所設想的自由且開放的互聯網空間,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自詡“樂觀主義者”的蒂姆·伯納斯-李自然也感受到了危機,他在公開信的最后也極力呼吁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到互聯網的建設事業中,一起對抗盤旋在互聯網上空的種種威脅。

霍金逝世
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家人發出聲明稱霍金已經離世,享年76歲。消息一出,各大媒體幾乎都在第一時間發出訃告,用簡潔明了的文字重述了霍金一生的經歷及其貢獻。
英國的《泰晤士報》稱,霍金是極具開創性的物理學家,同時他與病魔的斗爭也昭示著人類強大的生命力,成千上萬的人因他而備受鼓舞。另一家英國媒體《衛報》在訃告中把霍金稱作“科學界最璀璨的明星”;而在另外一篇社論里,《衛報》方面則認為霍金作為一個人,同時也是最為著名的科學家,霍金是如此杰出,又如此復雜,以至于他的逝世將使得全人類的智慧都變得貧乏,因為他已經無法繼續徜徉在他的多元宇宙當中了。
著名的科學刊物《自然》雜志在其官網發文,稱霍金是世上最為知名的科學家,同時在他的一生中,霍金也克服了重重困難,當他在21歲的年紀里,被確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亦稱盧伽雷氏癥)時,他能不能完成博士學業都是一個疑問,結果他不僅成功拿到學位,還打破了醫生的預言,繼續生活了55年,并做出了卓越的科學成就。在歷數了霍金的科學成就,包括提出霍金輻射理論,以及在科普領域極為重要的《時間簡史》的出版之后,《自然》的悼文提到了霍金生前表現出令人稱道的樂觀品質,這位熱衷戲劇和歌劇的天才科學家,并沒有被病魔和輪椅束縛住。在得知患有重癥時,他的人生看似走到了盡頭,也因此,在往后的日子里,霍金稱他生活中的所有人、事、物,都像是一種恩賜,對此,《自然》的悼文表示,霍金和他一生的經歷,以及他的貢獻,對于物理學,對于千千萬萬受到他著作啟發的人們來說,同樣是一種恩賜。
大洋彼岸的美國媒體也紛紛就霍金逝世發出悼念。《華盛頓郵報》稱這位理論物理學家克服了病痛的折磨,探究了關于宇宙的謎團,成為了人類智慧的象征,文章的最后還提到霍金曾經說過,他心目中的三個英雄分別是“伽利略、愛因斯坦和瑪麗蓮·夢露”,這位天才科學家從來沒有掩蓋他對夢露的喜愛,還對采訪他的記者表示“我想你可以把夢露稱為屬于全宇宙的模特”,這也讓這位行動不便的科學家的形象顯得更加親切可愛。《華盛頓郵報》還刊登了另一位理論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M. Krauss)所寫的回憶霍金的文章,在文中,克勞斯回憶起了他第一次帶霍金去牛仔酒吧的情形,稱幾乎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像霍金一樣享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同時克勞斯也表示,霍金是一個勇敢、風趣而且勵志的人。
在另一家美國媒體《洛杉磯時報》上,霍金則同流行文化聯系在了一起,撰文的作者稱霍金既是流行文化的寵兒,也是流行文化的擁躉。很多人知道霍金,并不一定是通過閱讀他高深的科學論文,甚至也不一定就是通過《時間簡史》這部現象級暢銷書才了解到他的經歷和成就,他們可能就是在動畫片、電視劇、電影或者流行歌曲里得知了霍金是誰。霍金也樂此不疲,他是《星際迷航》的超級影迷,并成功在該系列中露臉;他的聲音也出現在了平克弗洛伊德的歌曲中;在《生活大爆炸》這樣的情景喜劇,以及《辛普森一家》和《飛出個未來》等動畫片里,霍金的形象也是屢見不鮮;以霍金生平為題材創作的電影《萬物理論》則讓飾演霍金的英國演員埃迪·雷德梅恩摘下奧斯卡影帝桂冠,霍金本人也為片中計算機發出的聲音“配音”。
這位一生都在追尋“萬物理論”的物理學家,用他的專業知識和天才智慧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了解,同時又將他的思想盡可能傳播給了最廣大的普通讀者,晚年還關心人類生存狀況和人工智能議題,同時也借助流行文化媒介給世人帶去歡樂,而這一切都是在輪椅上完成的,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奇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