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馬克·墨比爾斯:中國遍地都是掘金機會,科技創新將成新增長點
【編者按】大江大河,十年奔流,中國經濟躍上新臺階。2012—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由53.9萬億元突破至114.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比重,也從11.4%上升至18%。
中國經濟闊步向前,對外開放的大門也越開越大。越來越多的全球投資巨頭,開始參與中國經濟的發展進程,并從中持久獲取紅利。
那么,這些國際巨擘如何看待中國過去十年的發展歷程,又如何展望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呢?
“中國仍然是未來十年我們不可忽視的超大規模經濟體。”
“中國正在實現的科技創新,將成為中國新經濟的新增長點。”
近日,”新興市場教父“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給出的“中國作為最重要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遍地都是掘金機會,有著投資的必要性”的論斷。
馬克·墨比爾斯是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被譽為“新興市場教父”。從1987年加入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成為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公司的主席開始,馬克·墨比爾斯前后40余年,一直專注于新興市場投資。

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
寬松貨幣政策,或更加明智
中國市場還是一塊待琢璞玉之時,馬克·墨比爾斯就已關注到中國的投資機遇。其在1987年發行第一支新興市場基金,中國香港就已成為馬克·墨比爾斯“選項”,并在中國香港工作時,關注中國內地,對潛在巨量的投資機遇而感到興奮。
即使有所預期,但中國速度仍然讓馬克·墨比爾斯驚詫,尤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20多年時間,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曾多次以10%以上增速騰飛,而他認為,大個位數增長就已經相當可觀。
中國經濟站上新臺階之后,全球經濟進入衰退預警。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緊縮政策負外部性突顯。世界銀行在9月發布《伴隨著加息,2023年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上升》指出,地緣政治沖突疊加金融市場壓力,2023年全球GDP增長率將放緩至0.5%。
盡管外部擾動,但馬克·墨比爾斯認為,中國將保持宏觀政策獨立性,“走自己的路”。全球其他經濟體是否被迫跟隨加息政策,對中國影響較小。
由于能夠較大幅度地刺激經濟,馬克·墨比爾斯表示,中國降低利率的決策或更加明智。“很多人對通貨緊縮避之不及。但通貨緊縮通常伴隨著物價水平的下降,這會對公眾和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馬克·墨比爾斯還笑道,“某種程度上,我們就處于通貨緊縮的環境中,因為技術革新會降低生產成本,“物美價廉”也是一種趨勢。”
科技創新,將成為中國經濟新引擎
對于未來中國十年經濟發展預期,馬克·墨比爾斯表示,中國仍然是不可忽視的超大規模經濟體。“作為最重要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中國遍地都是掘金機會,有著投資的必要性。”
馬克·墨比爾斯認為,中國在推動經濟轉型過程中,高端制造業比重將逐步加大,而這必然帶來生產力的解放以及生產效率的極大提升。“科技創新,將成為中國經濟新增長點。”
在這一硬科技領域,馬克·墨比爾斯看到了中國的投資機會。馬克·墨比爾斯長期看好半導體軟硬件企業,并表示這是他較為偏好的投資領域。
不過,中國過往十年中大熱的互聯網板塊,馬克·墨比爾斯直言,杠桿太高。“互聯網公司在一級市場融資規模大,估值太高,基本上VC/PE的投資回報率太低,或者沒有回報。”他認為,互聯網公司低回報狀態短期內難以改善,應避免在這一領域的投資。
除此之外,在中國“一帶一路”全球影響力之下,馬克·墨比爾斯看好中國多邊主義政策。
2013年-2021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由6.5萬億元增長至11.6萬億元,年均增長7.5%,高于同期整體貨物貿易年均增速;占同期中國外貿總值的比重由25%提升至29.7%。
馬克·墨比爾斯表示:“中國與新興國家緊密的貿易往來,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大推動力。”
由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逆全球化浪潮沖擊著全球供應鏈體系。馬克·墨比爾斯對此進行了批評,他向澎湃新聞表示,貿易保護政策之下,沒有誰能獨善其身。“我們必須謹記,國際貿易以中間品貿易為主,在全球制造業供應鏈一體化的情況下,諸多國家的原材料、零配件都依賴進口。”
至于中美關系的走向,馬克·墨比爾斯認為,中美關系深厚,已經無法完全切割,雙方不僅是貿易關系,還互為重要的投資伙伴,“中國在美國市場進行大量的投資,美國在中國投資亦是如此。因此,中美完全脫鉤是不現實的, 我不認為兩國的關系將持續地惡化下去,相信人們也是如此希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