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15關注|全屋定制家具標準缺失,“貓膩”有六大方面
實測面積與合同面積偏差兩成,定制家具分縫值達3.0mm,測量面積重復計算……“不滿意,但又說不出里面到底有多少問題”,是不少經歷過全屋定制家具消費者,對這一行的總結。
為了理清這一行到底有多少問題,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展開全屋定制家具消費體察,于2018年3月7日公布體察結果,列出材質標識不規范、計價方式混亂、費用結算不合理、定制流程缺少銜接、有害物質釋放缺少總量控制等六大方面“貓膩”。
同時,上海市消保委發布首個《全屋定制木(制)家具》團體標準。該團體標準將于2018年3月15日開始實行。
上海市消保委秘書長陶愛蓮表示:“我們希望定制全屋家具行業規則清晰,真正成為定制。”
混淆人造板和實木的概念
此次體察征集了上海29名消費者參與,涉及品牌13個,定制家具合同金額從11500元至128000元不等。
上海市消保委告訴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由于相關標準的缺失,全屋定制產品的設計生產安裝普遍沒有標準,或是參考相關家具或原材料標準,不能符合全屋定制家具的實際情況。而本次消費體察的29件產品的合同中,均未明示該產品參照的標準。

除了標準缺失,材質標識不規范也是主要問題。
在定制家具材質標識問題上,上海市消保委調查了20名消費者。僅有4人的合同或訂單明示了產品主要材質、15人的合同或訂單上未注明家具使用木材、人造板的名稱及其使用部位,另有1人合同標稱材質與實測材質不一致。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部分企業在合同和訂單中使用不規范的名稱,混淆人造板和實木的概念。


面積測算最大偏差達23%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不同的計價方式對于消費者定制成本影響較大,也容易造成面積反復測算,或者測算面積出入大。
體察中,有19個樣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面積偏差,偏差率從0.08%至23%不等,有兩件樣品的偏差率超過20%。其中,某品牌一件定制隔斷柜產品,報價單中注明產品按照展開面積計價,合計面積為16.64平方米,通過人工測算,得出該產品的面積為12.77平方米,面積偏差達23%。

消費者還反映稱,定制家具的每個環節,均由獨立的操作主體責任,缺少有效的溝通和統一標準,往往最初設計與安裝成品間存在差異,要到產品安裝階段才會發現瑕疵。


首個團體標準今年3·15實施
對此,上海市消保委聯合上海市化學建材行業協會、上海市室內裝飾行業協會、上海市家具行業協會、上海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上海市建筑材料行業協會等五家行業協會以及47家企業共同制定了《全屋定制木(制)家具》上海市團體標準,目前已報上海市質監局登記,并將于2018年3月15日實施。
該標準就各不見銜接、安裝偏差、構件強度、五金件耐蝕性、有害氣體等做出詳細要求,并強調產品安全性、穩定性。
上海市消保委秘書長陶愛蓮表示,該標準要解決的就是“全屋定制”的定制不定、規則不清、信息不透明等問題。2018年下半年,上海市消保委將對企業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監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