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臨港構建“虛擬城市”:可以無限次復盤的仿真系統
春節前后,在上海臨港南匯新城鎮城運中心的監控大屏上多了一個又酷又炫的“虛擬臨港”,這個虛擬城市是上海臨港的數字雙胞胎“Digital Twins”,它原樣復制城市的建筑地理構造,感知城市的運行脈搏,并可對城市未來發展進行推演和預測。


據了解,臨港在2018年以后將面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冰雪世界”等一系列世界級旅游景點的開門營業,而這些景點將為目前常住人口僅8萬的臨港新城帶來10萬人次/日的極端高峰客流,臨港的交通能否承載,治安能否保證,游客的食住行能否保障,到底哪個級別的措施能應對什么級別的情況。這些問題都給臨港的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傳統的依賴經驗、事后打補丁的做法顯然已經不能應對新的形勢,而組織大規模的演練模擬成本高昂,耗費時間長、資源巨大,可重復的次數非常有限。

該平臺是國內外首個城市級地理建筑設施融合的數據平臺,覆蓋整個臨港315平方公里城市空間,包括2D GIS地圖、3D GIS地圖、典型建筑對象化BIM模型可全面展現、查詢到所有的地理和設施的要素,既包含道路、建筑等重要設施的高度、坐標等地理數據,也包含管委會、滴水湖地鐵站等重要建筑的內部結構、房間布局、管線鋪設等對象化設施數據。這樣的一個虛擬城市遠勝當前主流的“三維城市”,主流的“三維城市”僅達到城市外表面模型的3D GIS Lod2/3級別,而臨港虛擬城市構建的是從建筑內到建筑外、從地面到地下的全方位三維模型,達到Lod4級別,并可精細到每個路燈、每個變電箱進行對象化管理。在這樣一個虛擬城市模型底圖上,基于時空標定和數據融合打造城市運行大數據平臺,完成城市人流、遷徙、車流、人流密度、以及交通流量等各類數據的動態采集,匯聚關聯,統一呈現,多規合一,從而實現整個城市尺度的動態管理和決策支撐。

目前,臨港管委會著力聚焦城市治理、信息惠民、產業經濟、信息基礎等建設領域,布局實施一批臨港智慧城市項目,城市運管平臺、特種車輛監控識別系統、智慧交通一期、地下管線、智慧旅游等一批重點項目將陸續啟動建設投入運行。后續,臨港管委會將以 “面向未來,規劃在先”為基本理念,構建面向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城市大腦,通過平行空間之中的虛擬城市指導真實城市的管理和建設,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前預判城市發展中的瓶頸和痛點,引導臨港地區智慧城市的建設,促進臨港產業生態的培育,進一步加速產城融合,拓展現代化濱海新城的實質內涵,將臨港建設成為著眼未來、智能高效的新型智慧城市——真正成為“未來之城”。
(原題為《5-10年后的上海長什么樣? 臨港建設全國首個BIM+GIS城市大數據平臺打造“未來之城”》)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