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戊戌年話|可可西里守護者:救助受傷禿鷲,分年貨牛肉給它吃
【編者按】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到新春共語年話時。
在邁入新時代的中國,回望過去的丁酉雞年,展望戊戌狗年,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有何心語心愿?
時值新春,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聚焦近年新聞事件或日常場景中的家庭和個人,聽聽他們的“年話”。
【人物名片】
姓名:解安程
年齡:26歲
職業: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巡山員
算上今年,我已經五年沒有在家陪媽媽過年了。
我是來自雪域高原的解安程,今年26歲。2013年,我入伍成為一名武警戰士,退伍后成了可可西里巡山員,被分派到海拔4470米的索南達杰保護站(以下簡稱“索站”)工作,至今已逾3年。
今年1月1日,局里(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下發了春節值班表,輪到我上站值班。
自入伍那年始,我已有五年沒在家過年了。為了不讓媽媽獨自一人在家,姐姐每年都會把她接到西寧過年,今年也不例外。
2月13日,農歷臘月二十八,媽媽堅持陪到我啟程去可可西里這天才動身前往西寧。此前我調休了半個月,也算提前把年過了。媽媽走之前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讓我注意安全,照顧好自己。
戰士守土一方,為的是百姓安居、社會穩定;巡山員守土一方,為的是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這是我們共同的底色。
我慶幸能成為守護可可西里的一員。

本應是2月15日交班,但考慮到15日就是大年三十,下站的隊員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只能在火車上過年,所以我決定提早兩天上站交接,讓他們安心回家。
冬季食物保存時間比夏日久,伙食也可以置辦得豐富些。局里也關照我們一定要置辦好春節補給,注意安全的同時過個好年。
除了必備的牛羊肉、掛面、罐頭、蔬菜之外,我還買了速凍水餃、湯圓以及火鍋食材。
中午補給置辦齊后,我就一路向南。出了駐地格爾木市,喧囂遠去,孤寂襲來。我喜歡這帶著蒼涼感的孤寂。
過了海拔4100米的西大灘,路旁的山坡上幾只藏原羚悠閑地吃著草,偶爾回頭張望,警惕著來自其他物種的威脅,這當然包括我們人類。
人們往往把藏原羚和藏羚羊搞混。其實,藏原羚有它獨特的標識,臀部有一塊很大的白斑,正因此它也被稱為“白屁股”。
一個小時以后,終于抵達海拔4700多米的昆侖山口,這里就屬于可可西里轄區了。
我緩緩停下車,走到索南達杰塑像前脫帽敬禮。這已然成為我們每次進站的一個儀式,以表達我們對索南達杰的敬意,也希望他保佑我們不出意外。

從昆侖山口出發再行駛半個小時,就到了可可西里保護區的第一個保護站——不凍泉保護站。我與隊員貢卻扎西交流了最近的巡護情況。因天色已晚,不敢多做停留,我直奔索站。
行至索站,為不耽誤兩位隊員回家的時間,我們沒有過多寒暄。簡單交接后,我目送他們離開。
那時,月亮已是又大又圓。
初二落雪
2月15日,農歷大年三十,早晨我開車去保護站周邊巡視了一番。一是完成日常巡護,二是了解新生湖與野生動物情況。
方圓十幾公里,一圈巡視下來我發現周邊的藏羚羊數量越來越多。雖然都是五六只的小群,但有十多群,野牦牛和藏野驢也時有出現。
這些動物離公路邊越來越近,過往車輛絲毫沒有影響到它們正常的覓食。這說明我們的保護工作是有成效的,人與動物愈加和諧。

過年了,不管怎樣年味兒還是得有。燈光下,包裹糖塊的紙反著刺眼的光亮;鐵鍋里,翻騰著土豆和牛肉;壓力鍋中,煮著肉餡兒的速凍餃……
2月17日,正月初二。一睜眼,窗外落了雪,可可西里更顯圣潔。

救助禿鷲
正月初三晚間,過往游客上門告知,距保護站十公里處有只大鳥,趴在路邊一動不動,人靠近也不理會。我趕緊前往現場,并沒有發現大鳥的蹤影。
第二天一大早,不凍泉保護站的隊友抱來一只受傷的禿鷲。五個保護站只有索站成立了救助中心,所有救助的動物都要送到這里來。隊友貢卻扎西說是昨晚游客打電話,他們趕往現場發現的。
不凍泉保護站和索站只有三十公里的車程,轄區范圍有一定的交叉,或許他們先我一步找到了這只受傷的大鳥。

相較于成年禿鷲,這只禿鷲體色淡,我猜它是去年冬天出生的。它的一只腿斷了,經過簡單的消毒處理和固定,斷裂的位置恢復了原狀。
野生動物的救治工作難度很大,除了皮外傷,其他傷都很難治愈。這只禿鷲雖然固定了斷開的腿,但它不會像人一樣安靜養傷,這給救治痊愈帶來極大困難。
簡單包扎后,我把它放進救助欄里,將我自己伙食中一半的牛肉丟給它。
這只禿鷲的精神狀態不錯,吞下好幾大塊牛肉,食量驚人。我不得已又切下幾塊給它。
禿鷲意外到來,而我置辦的伙食總量有限,這幾天還得想辦法給它找食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