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華將展“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
亞歐大陸的東方,中國與日本隔海相望,地理相近的客觀因素使得兩國產生了天然的聯系和悠遠的人文交流歷史。9月24日,特展“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即將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展覽的重點為展示奈良縣立橿原考古學研究所收藏的考古材料,追溯日本的國家發展進程,從接受中國皇帝冊封“倭王”來統治“倭國”的時代開始,直至脫離冊封體制,從中國學習各種制度和文化后,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古代律令國家“日本”。
亞歐大陸的東方,中國與日本隔海相望,地理相近的客觀因素使得兩國產生了天然的聯系和悠遠的人文交流歷史。《漢書》即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以歲時來獻見云。”《后漢書》則記載了已知兩國最早紀年的官方往來:東漢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中國在從“倭國”到古代律令國家“日本”的發展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特別是,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7世紀初至9世紀末期間,曾四次遣使入隋和十幾次遣使入唐,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中日文化交流的高潮。
無論在“倭國”時期還是“日本”成立和發展的時期,以奈良縣為中心的近畿地區始終作為國家中樞,訴說著日本的國家歷史起源,是佛教文化開花結果的地方,也是中日交流的中心,兩國眾多人員曾在此往來,而這種交流構成了直至今日兩國關系的基礎。可以認為,奈良是中日文化交融的結晶與象征,是人們憧憬向往的文化圣地。

展覽海報
2019年8月21日,奈良縣荒井正吾知事率團訪問清華,與清華大學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希望雙方在人才培養、藝術文化交流等方面,在傳承歷史遺產的前提下,建立穩定的長效合作機制,開展高層次的、高水準的全球視野下的交流合作。兩年前,為了迎接202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清華大學和奈良縣共同策劃了本次“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展覽。兩年來,在人類面對新冠肺炎的威脅下,奈良方面在荒井知事的領導下,所有同仁克服巨大困難,終于完成了此次展覽的所有準備工作,這是中日關系史上的重要活動,更是我們共同努力推動中日文化交流合作,把理想變為現實的第一步。
奈良縣內目前有三處世界文化遺產,每一個地方都有代表日本的史跡和古社寺。考古工作發現了珍貴的埋藏文化財產,不僅揭示了它們的歷史,也使建筑、佛像及其他美術工藝品得以精心保護和傳承。奈良的文化財產都是在古代亞洲東西方交流的背景下孕育的,奈良縣立橿原考古學研究所為具有超過80年的傳統的考古研究機構,此次展覽的重點為展示該研究所收藏的考古材料,追溯日本的國家發展進程,從接受中國皇帝冊封“倭王”來統治“倭國”的時代開始,直至脫離冊封體制,從中國學習各種制度和文化后,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古代律令國家“日本”。此外,展覽還將展示佛教文化在日本開花結果的盛況,展出在倭國和日本制造的各種文物,以及與奈良有關的繪畫作品和利用現代技術復原的壁畫復制品,以探索源遠流長的中日兩國文化交流歷史。此外,與日本密切相關的部分中國國內的珍貴文物也將被展出。
大學承擔著教書育人,傳播交流文化的社會重任。清華大學希望加強與奈良的合作,共同努力開啟新時代的中日關系,努力構建東亞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展品清單
第1章 倭人百態
1 陶偶(距今約3000年前)
2 陶偶(距今約3000年前)
3 鳥裝人物紋陶器(彌生時代中期·公元前1世紀)
4 建筑物與鹿紋陶器(彌生時代中期·公元前1世紀)
5 船紋陶器(彌生時代中期·公元前1世紀)
6 樓閣紋陶器(彌生時代中期·公元前1世紀)
7 房屋紋鏡(古墳時代初期·3-4世紀)
8 男性坐俑(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9 鳥形木制品(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陶偶(距今約3000年前)

鳥裝人物紋陶器(彌生時代中期·公元前1世紀)

男性坐俑(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第2章 倭國與中國
① 國際外交的發端
10 陶船(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11 七支刀復原(古墳時代·4世紀,東晉制造)
12 帶狀金具復原(古墳時代·4世紀,東晉制造)

陶船(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七支刀復原(古墳時代·4世紀,東晉制造)
② 倭國的建立——前方后圓式古墳的建立和發展
13 弧紋圓板(彌生時代·3世紀)
14 特殊器臺(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15 特殊壺(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16 天理市中山大塚前方后圓古墳模型
17 石鐓(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18 紡錘車·車輪石(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19 石釧(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20 石坩(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21 石盒(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22(1~3)瑪瑙勾玉(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22(4~6)水晶勾玉(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22(7~9)翡翠勾玉(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23 二聯翡翠勾玉(古墳時代前期·4世紀)
24 翡翠勾玉(古墳時代前期·4世紀)
25 玻璃珠串(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26 水晶管玉·瑪瑙勾玉(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特殊器臺(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紡錘車?車輪石(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瑪瑙·水晶·翡翠勾玉(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玻璃珠串(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③ 效仿技法:中國制與倭國制的銅鏡
27 半圓方枚神獸鏡(古墳時代初期·3世紀,東漢末期—三國)
28 三角緣龍虎鏡(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29 三角緣神人神獸鏡(古墳時代初期·3世紀)
30 三角緣神人神獸鏡(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31 連弧紋鏡(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32 連弧紋鏡(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33 五鈴鏡(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三角緣龍虎鏡(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三角緣神人神獸鏡(古墳時代初期·3世紀)

連弧紋鏡(古墳時代初期·4世紀)

五鈴鏡(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④ 倭五王及其時代
34 垂飾金耳環(一對)(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35 神人神獸紋鏡(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36 半圓方枚神獸鏡(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37 大型陶屋(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38 胄·盾形陶器(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39 陶雞(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40 陶馬(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41 陶鹿(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42(1~5) 陶魚(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垂飾金耳環(一對)(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大型陶屋 御所市宮山古墳 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陶馬(古墳時代中期·5世紀)
⑤ 歐亞大陸東西交流 / ユーラシア東西交流
43 鎏金鞍具(前輪裝飾復原) (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44 鎏金鞍具(后輪裝飾復原)(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45 龍紋金屬零件(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46 鎏金銅冠飾復原(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47 鎏金銅制筒形器復原(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48 鎏金銅大帶復原(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49 鎏金銅履復原(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50 發飾復原(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51 銀珠·金耳環(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52 單鳳頭環首刀柄(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53 f字形附轡(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54 杏葉(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55 鐘形杏葉(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56 心形杏葉(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鎏金鞍具(前輪裝飾復原) (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鎏金銅制筒形器復原(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發飾復原(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心形杏葉(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第3章 “日本國”的建立
① 遣隋使、遣唐使的派遣及“日本”國號
57 飛鳥凈御園宮主殿建筑模型
58 無紋銀錢(飛鳥時代·7世紀)
59 “和同開珎銀錢”(飛鳥時代·8世紀)
60(1~12) 皇朝十二錢(奈良-平安時代8-10世紀)

飛鳥凈御園宮主殿建筑模型

皇朝十二錢(奈良-平安時代8-10世紀)
② 墓葬與器物中的中國文化
61 七寶裝飾金屬部件復原(飛鳥時代·7世紀)
62 玻璃珠·琥珀殘塊(飛鳥時代·7世紀末-8世紀初)
63 鎏金銀飾(飛鳥時代·7世紀末-8世紀初)
64 鎏金鏤空銅飾(飛鳥時代·7世紀末-8世紀初)
65 瑞獸葡萄紋鏡(飛鳥時代·7世紀末-8世紀初)
66-1 陶板復原高松塚西壁女子群像(飛鳥時代·7世紀末-8世紀初)
66-2 陶板復原高松塚西壁男子群像(飛鳥時代·7世紀末-8世紀初)
66-3 陶板復原高松塚東壁女子群像(飛鳥時代·7世紀末-8世紀初)
66-4 陶板復原高松塚東壁男子群像(飛鳥時代·7世紀末-8世紀初)
66-5 陶板復原高松塚西壁壁畫·白虎·月(飛鳥時代·7世紀末-8世紀初)
66-6 陶板復原高松塚東壁壁畫·青龍·日(飛鳥時代·7世紀末-8世紀初)
66-7 陶板復原高松塚北壁壁畫·玄武(飛鳥時代·7世紀末-8世紀初)
66-8 陶板復原高松塚天井壁畫·星宿(飛鳥時代·7世紀末-8世紀初)
67 髹漆皮袋(飛鳥時代·7世紀)
68 唐三彩獸足(奈良時代·8世紀)
69 奈良三彩小壺(奈良時代·8世紀)
70 奈良三彩底托(奈良時代·8世紀)
71 三彩瓦殘片(奈良時代·8世紀)
72 “皇甫東朝”銘文土師器杯殘片(奈良時代·8世紀)
73 威奈大村藏骨器(奈良時代·8世紀)
108 元明天皇奈保山東陵石函(明治32年仿制碑)拓片

玻璃珠?琥珀殘塊(飛鳥時代 · 7世紀末-8世紀初)

鎏金鏤空銅飾(飛鳥時代 · 7世紀末-8世紀初)

陶板復原高松塚西壁女子群像(飛鳥時代 · 7世紀末-8世紀初)

陶板復原高松塚東壁壁畫·青龍·日(飛鳥時代 · 7世紀末-8世紀初)

奈良三彩小壺(奈良時代?8世紀)
③ 都城與祭祀
74 陶馬(飛鳥時代·7世紀)
75-1 陶馬(奈良時代·8世紀)
75-2 陶馬(奈良時代·8世紀)
76(1~2) 木板繪馬(奈良時代·8世紀)
77 墨繪人面紋陶器(奈良時代·8世紀)
78 獸面紋瓦當(奈良時代·8世紀)
79 獸面瓦(奈良時代·8世紀)

木板繪馬(奈良時代·8世紀)

獸面瓦 奈良市平城宮遺址 奈良時代(8世紀)

墨繪人面紋陶器(奈良時代·8世紀)
第4章 祈拜形象
80 多尊像磚佛(飛鳥時代·7世紀)
81 方形三尊像磚佛(飛鳥時代·7世紀)
82 方形六尊立像磚佛(飛鳥時代·7世紀)
83 六尊座像磚佛(飛鳥時代·7世紀)
84 火頭形頂三尊像磚佛(飛鳥時代·7世紀)
85 方形三尊像磚佛(飛鳥時代·7世紀)
86 鴟尾(奈良時代·8世紀)
87 法隆寺金堂一號壁壁畫(陶板復原燒毀前貌,飛鳥時代·7-8世紀)
88-1 法隆寺金堂六號壁壁畫(臨摹)阿彌陀圖(飛鳥時代·7-8世紀)
88-2 法隆寺金堂六號壁壁畫(臨摹)觀音菩薩圖(飛鳥時代·7-8世紀)
89 法隆寺金堂六號壁壁畫(臨摹) 菩薩圖(飛鳥時代·7-8世紀)
90 中庭煖華繪作《熒光燈》(1946年)
91(1~2)平山郁夫《法隆寺》《斑鳩町·法輪寺塔》(1986 年、1987 年) 【限展4周】
92 錢弘俶塔(塔身·方立)(平安時代·10世紀)
93 天臺大師像(鐮倉時代·14世紀)【限展4周】
94 天臺大師像(室町時代·15世紀)【限展4周】
95 弘法大師像(鐮倉時代·14世紀)【限展4周】
96 多武峰曼荼羅(室町時代·15世紀)【限展4周】
97 渡唐天神像(室町時代·15世紀)【限展4周】

多尊像磚佛(飛鳥時代·7世紀)

方形三尊像磚佛(飛鳥時代·7世紀)

鴟尾(奈良時代·8世紀)

法隆寺金堂一號壁壁畫(陶板復原燒毀前貌,飛鳥時代·7-8世紀)

中庭煖華繪作《熒光燈》(1946年)

平山郁夫《斑鳩町·法輪寺塔》(1987年)

多武峰曼荼羅局部(室町時代·15世紀)
第5章 大和地寶
98 繩文陶缽(繩文時代末期,距今約4000年)
99 繩文注口陶器(繩文時代晚期,距今約3000年)
100 細頸壺(彌生時代中期·公元前1世紀)
101 須惠器器臺(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102 小型炊具(籠·鍋·甑)(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103 灰釉短頸壺(平安時代·9世紀)
104 綠釉花瓣碗(平安時代·9世紀)
105 越窯青瓷盤(平安時代·9世紀)
106 灰釉四耳壺(鐮倉時代·12世紀)
107 常滑燒壺(鐮倉時代·12世紀)

繩文陶缽(繩文時代末期,距今約4000年)

須惠器器臺(古墳時代末期·6世紀)
第6章 中國視角的日本
109 第74號楔形墓磚(東漢末年)
110 屋宇紋殘磚(東漢)
111 建筑與魚錢紋殘磚(六朝)
112 北斗紋楔形墓磚(三國-晉)
113 佛像紋殘磚(三國吳)
114 佛像紋殘磚(三國吳-西晉初)
115 佛像紋殘磚(西晉太康七年,286)
116 嵌松石連珠紋金珠(十六國前燕)
117 步搖冠(十六國前燕,僅圖錄)
118 金步搖(十六國前燕)
119 金珰(十六國前燕)
120 鏤花連珠紋方形金珰(十六國前燕)
121 山形金珰(十六國前燕)
122 連珠紋泡形金墜(十六國前燕)
123 金鈴(十六國前燕)
124 透雕鎏金銅馬具飾件(前橋)(十六國前燕)
125 龍鳳紋鎏金銅鞍橋飾(后橋)(十六國前燕)
126 鎏金銅透雕翼形飾(十六國前燕)
127 鎏金銅刻鳳紋山形箭箙飾(十六國前燕)
128 鎏金銅當盧(十六國前燕)
129(1-10)鎏金銅杏葉(十六國前燕)
130 鎏金銅馬蹬(十六國前燕)
131 蓮花紋瓦當(十六國前燕)
132 菱葉、戴勝、神獸紋畫像磚(晉-南朝)
133 長方形平面菱葉紋、蓮花紋畫像磚(南朝)
134 蓮花紋畫像磚(南朝)
135 長方形平面蓮花、端面凈瓶畫像磚(南朝)
136 長方形側、端面蓮花忍冬紋畫像磚(南朝)
137 長方形端面青龍畫像磚(南朝)
138 長方形端面白虎畫像磚(南朝)
139 長方形平面朱雀(鳳鳥)畫像磚(南朝)
140 長方形平面玄武畫像磚(南朝)
141 長方形平面“千秋”畫像磚(南朝)
142 長方形平面供養人畫像磚(南朝)
143 長方形端面女供養人畫像磚(南朝)
144 長方形端面飛仙畫像磚(南朝)
145 聞雷泣墓畫像磚(南朝)
146 禪宗七祖菏澤神會墓出土陶缽(唐)
147 禪宗七祖菏澤神會墓出土鎏金青銅柄香爐(唐)
148 白石馬頭明王坐像(唐)
149 白石文殊菩薩坐像(唐)
150 高玄墓志拓片(唐)
151 井真成墓志拓片(唐)
152(1-4) 李訓墓志(《大唐故鴻臚寺丞李君墓志銘并序》)原石、志蓋及拓片(唐)
153 星云紋銅鏡(西漢)
154 “君忘忘”銘四神博局紋鏡(西漢)
155 “尚方”銘四神博局紋鏡(西漢)
156 “中國安寧”銘博局紋鏡(新莽東漢)
157 三角緣神人神獸鏡(東漢)
158 袁氏銘神人龍虎畫像鏡(東漢)
159 三角緣龍虎紋鏡(東漢,僅圖錄)
160 “三羊作竟”銘七乳龍虎畫像鏡(東漢)
161 龍虎鏡(東漢)
162 神人神獸紋鏡(東漢)
163 “角王巨虛”銘七乳神人神獸紋鏡(東漢)
164 八連弧云雷紋鏡(東漢)
165 “佛”字銘佛像鏡(三國吳)
166 北斗紋銅鏡(六朝)
167 “金神之靈,銅山之精”銘四神紋銅鏡(隋)
168 “永徽元年”銘四神紋鏡(唐,僅圖錄)
169 瑞獸葡萄紋鏡(唐)
170 十六曲邊八葵形瑞花瑞獸紋鏡(唐)
171 菱葉紋鏡(唐)
172 菱花形雙鸞鴛鴦紋鏡(唐)
173 菱花形透腿龍鳳瑞獸花鳥紋鏡(唐)
174 龍紋鏡(唐)
175 “千秋”銘龍紋鏡(唐)
176 雙鸚鵡紋鏡(唐)
177 纏枝花卉紋鏡(唐)
178 趙緒成(1942- )《鑒真東渡圖》(1980年)

十六國前燕,嵌松石連珠紋金珠,朝陽縣文物管理所

十六國前燕,金珰,朝陽縣文物管理所

十六國前燕,鎏金銅刻鳳紋山形箭箙飾,朝陽縣文物管理所

十六國前燕,鎏金銅馬蹬,朝陽縣文物管理所

南朝,朱雀畫像磚,襄陽市博物館

南朝,蓮花紋畫像磚,襄陽市博物館

唐,禪宗七祖菏澤神會墓出土鎏金青銅柄香爐,洛陽博物館

唐 白石馬頭明王坐像,西安碑林博物館

唐,白石文殊菩薩坐像,西安碑林博物館

李訓墓志(《大唐故鴻臚寺丞李君墓志銘并序》)原石,深圳望野博物館
備注:以上展件清單,以實際展出為準。
(本文轉載自“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公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