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洋商家看人下菜碟,中國消費者真能做到用腳投票嗎?
據報道,日前有自稱在倫敦希斯羅機場T2免稅店打零工的中國留學生爆料稱,Dufry免稅店在價格上區別對待中國消費者,要求中國客人必須付1000英鎊才能領取優惠券,而外國人只需付79英鎊,“把中國人當猴耍”,此事引起網友的關注。
雙重標準,看人下菜,不僅讓中國消費者堵心,也讓身在中國的同胞產生不公平感和被剝奪感,這是事實。目前希斯羅機場已公開致歉,并回復網友稱:“我們的合作伙伴現在已立刻發現問題并做出了糾正,對去往任何目的地的旅客提供相同的福利。”
從道歉到糾錯,再到安撫中國消費者,無不說明涉事方認識到此舉不妥。哪怕從危機公關的角度看,這一系列步驟也是必須的。對此,我們該如何反饋?
一方面不應上綱上線。這并非政治事件,過于強調自己的屈辱形象,甚至“綁架”民族和國家,實屬劍走偏鋒。另一方面,更該追問的是,希斯羅機場和相關商家為何歧視中國消費者?難道真如該留學生所稱的,“把中國人當傻子”,認為中國消費者“人傻錢多”?
認為洋巨頭個個都老實,都講究商業倫理,那是天真。不少洋巨頭對中國市場、中國消費者充滿傲慢與偏見,早已是潛規則,比如有的企業把一流產品留給國內,二流產品留給“友邦”,三流產品銷往中國等市場。賺著中國消費者的錢,卻不尊重中國消費者,這是冷峻的現實。
據統計,2017年,我國國內游、出境游市場出游人次突破50億,人均出游達3.7次,出境旅游人數居世界第一位。如今中國人出境游越來越常見,在國外消費一擲萬金,給人一種財大氣粗之感。讓外國商家賺個盆滿缽贏,但中國消費者并未贏得相匹配的尊嚴,而是常被揶揄為“行走的錢包”。
買!買!買!一些中國消費者只顧搶購,動輒把貨架上的商品搶購一空,而不論質量,更忽略自身的權利維護,也不善于維權,這是被歧視乃至被“欺負”的重要原因。以此次事件為例,如果不是這名中國留學生仗義執言,恐怕不少中國消費者仍蒙在鼓里被“宰”吧?
此外,由于信息不對稱,再加上出手闊綽,不懂得“錙銖必較”,以及對洋品牌過于崇拜,便慣得一些外國商家忘乎所以。同樣的商品,一些國家的消費者只需買79英鎊的商品就可領到優惠券,這是因為商家需要降低門檻,激勵他們購物,而中國消費者則不然,對洋品牌過于癡迷,撿到筐里都是菜,哪怕不打折扣也瘋狂購買,商家自然優哉游哉,守株待兔,有意無意地抬高門檻了。
作為消費者,可能我們也需要反思,面對洋商家看人下菜碟,我們是否真正能做到了用腳投票?春節假期將至,境外游又將迎來高峰,不能一邊對洋商家的歧視義憤填膺,一邊好了傷疤忘了疼,繼續買買買。
法學家耶林有句名言,無論個人的權利還是民族的權利,大凡一切權利的前提就在于時刻都準備著去主張權利。面對一再被洋商家歧視的尷尬,我們是不是該學會用腳投票?最起碼該學會維權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