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扎根臨港|建未來之城靠人腦還是AI?這家公司要解交通難題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賀梨萍
2022-09-15 16:13
来源:澎湃新聞
自貿區連線 >
字号

“我其實蠻喜歡坐地鐵,很方便,時間上也通常能保證準點。就上海而言,現在改進的空間在于運量要進一步提升,如果地鐵既不擁擠又很舒適,而且能比現在更快地到達目的地,我相信這對城市的助力是非常大的。”

近日,上海閃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閃馬智能”) 創始人兼CEO彭垚在接受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彭垚系原上海七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七牛云”)的技術合伙人,其一個核心業務為七牛云人工智能實驗室。鑒于專注領域等方面的差異,2019年4月,脫胎于七牛云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閃馬智能正式成立。 

閃馬智能上海辦公室。

“交通一直是一個城市的大難題,一個城市高速發展之下其流動性必然會非常大,最核心的是人的流動性和信息的流動性,這應該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發達程度最顯著的指標。”閃馬智能成立之初的目標,就是用人工智能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

彭垚將閃馬智能注冊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環湖西二路上。彼時,臨港新片區尚未正式揭牌,臨港和市區的重要紐帶——上海地鐵16號線龍陽路和滴水湖之間僅需37分鐘的直達車也尚未開通。“走出地鐵站你就能發現進入了一個大工地。”

對于為何選在臨港,彭垚說,“原來七牛云是在張江生根發芽,從開始創業到逐漸成長為云計算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成立閃馬智能的時候我們就想去找一個上海更‘新’的地方,臨港就是可選擇的發展生命力更強的地方。”

“很多樓在這三年內都建成了,也看到很多的數據中心,也有包括芯片公司在內的很多合作伙伴都在臨港,大家在這里生根發芽,都是鄰居和好朋友,一起做大。”彭垚認為,這種“從無到有”的氛圍,以及和公司專注領域極為匹配的“未來之城”建設的需求,讓他“特別開心”。

互聯網“視頻智能分析”的反向啟迪

彭垚并非交通領域出身,切入之初多少有些偶然。

“其實最早的時候是一些政府來原先的公司參觀,他們發現我們能識別互聯網涉黃涉暴等各種行為,互聯網上不希望有這些行為,但政府部門,比如交通領域恰恰希望能揪出這些行為。”

如何用智能化的手段高效地發現城市管理、交通管理中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這些問題,這是人工智能應用的場景之一。彭垚帶領團隊將專注領域從互聯網轉向了交通。

對于“AI+交通”的市場潛力,彭垚持有非常樂觀的預期。“整個城市里面有很多交警,高速公路上也有很多工作人員,他們要去及時發現道路上有沒有安全事故、拋灑物,或者揚塵等,一直有人在巡檢,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他們并沒有辦法顧及到所有的點。”

彭垚最初的設想是,如果能實時掌控整體的交通運行狀況和道路狀況,“這不僅大大減輕了政府部門的工作壓力,同時也起到了全程的全智能化的交通保障和安全提升的效果。所以我當時覺得用人工智能來賦能交通的空間非常廣闊。”

實際上,城市數字化浪潮席卷下,交通管理與服務的確面臨著更高要求。《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推進數據資源進一步賦能交通發展。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公布的數據則顯示,2011年至2020年,我國智能交通市場總規模由420億元增長至1658億元,年化增長率接近20%。

手握技術、AI熱潮、智慧交通……閃馬智能自然而然落地。2019年,閃馬智能在臨港注冊成立。當年9月,公司完成金額為5800萬元的第一輪融資,由線性資本領投,上海科創基金、紅點中國、沛華資本和波宜實業跟投。2020年6月,獲得近億元的第二輪融資,領投方為香港新世界集團旗下六脈資本,線性資本、紅點中國和沛華資本繼續增持。2021年3月,完成2億元第三輪融資,投資方為國創中鼎、線性資本、紅點中國、六脈資本和沛華資本。

最近的2022年8月9日,閃馬智能宣布完成4億人民幣第四輪融資,張江高科、張江集團、朗泰資本以及央視融媒體基金聯合領投,老股東國創中鼎、線性資本繼續跟投。

團隊在三年多時間里快速發展壯大,從最開始的50人,到如今400多人。根據公司官網顯示,基于自主研發的ATOM深度學習平臺和VisionMind視頻智能分析平臺,閃馬智能目前主要面向智慧交通、大客流管理、城市環境治理、崗位規范管理、互聯網內容安全五大場景。

閃馬智能團隊。

彭垚表示,最新一輪的融資將主要用于新產品的持續研發、核心系統的產品化以及產品運營體系的打造,同時加大ATOM深度學習平臺、智能AI計算時空數據庫等核心技術的科研投入。

“我們要持續地拉開差距去保持領先,同時我們原來主要是按照智慧公路的思路去做,未來將逐步把整個的公共交通、智慧公路、軌道交通都連起來,對整個城市的交通起到一個系統性、立體式的人工智能賦能。”

AI落地難?需基于行業深度理解

人工智能浪潮掀起之后,被寄予著賦能百業的厚望。然而,技術在行業應用中如何落地,這仍是重要挑戰之一。

對于閃馬智能這家公司,第四輪融資的投資方之一張江高科的副董事長、總經理何大軍博士表示,“人工智能只有賦能實體產業,自身才有不斷發展的動力之源,這就要求創業團隊對于行業和應用場景有更深的理解和認知。”

何大軍評價稱,閃馬智能專注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行業深耕,并且能通過自研的ATOM算法開發平臺和VisionMind產品開發平臺,實現軟硬件解耦、高效率算法迭代、高復用模塊開發,解決了AI行業落地難、定制化程度高的痛點,在系統集成和底層算法上都有很深的積累。

彭垚從公司根本的商業模式去探討這一問題。“因為我是一個系統出身的AI創業者,做過很多的大型系統,廣泛用于能源行業、交通行業等。我在IBM、七牛云又創造了很多大型的存儲平臺和云計算平臺,然后又有很深度的一些AI研究可轉化。所以做事情的時候,首先是以搭建一個大型的系統平臺去解決大規模的問題的角度出發。”

彭垚同時談道,以人臉識別技術為例,通常來說,AI領域的學院派思路大多是先研究出人臉識別,然后嘗試以此賦能百業,“其實這里面最難的一點就是,人工智能做人臉識別在某些場景下確實可以做得很精準,但是在賦能百業的過程中,比方說不同的光線、不同的狀態下,當場景越來越多的時候,它的落地性就會難。”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不停地投入研發以匹配各種條件,“戰線很長,投入極其大,但是行業深度并不深,解決的也可能只是識別這么一個環節的問題,但并沒有給這個行業帶來多大變化。”

彭垚帶領的閃馬智能則一開始就從行業實際需求入手。“我覺得要通過閃馬智能專注地去解決交通的問題,所以后面找了非常多的交通行業內的專家,然后我們去研究如果能做全路網感知,交通會變成什么樣?變成智慧的路以后,我們在哪些場景下去最高效地去優化交通、解決交通的問題?所以我們就衍生了很多具備商業價值的應用。”

彭垚總結稱,AI落地離不開專注,“對行業的理解更深,AI識別在你嘗試的應用場景下也就做得最好,同時也會賦能更深,把業務做到更閉環。”

閃馬智能VisionMind智慧交通系統。

以城市交通管理為例,他提到一個細節,“我們通過人工智能去改善交通,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我當時就看到,城市里面相機其實非常多,也不需要再裝太多的相機了,就用原來的這些相機。但正如馬斯克SpaceX公司要開發火箭回收技術,我們利用原來的相機其實也會帶來非常大的技術難點,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投入非常大的研發。”

首先要保障識別非常精準,全路網感知;其次又要能盡量多用已有的相機,而不要自己再去建。滿足這些新的要求,閃馬智能需要一個較長的科研周期。“但是當你把這些技術都攻克了,其實它的經濟效益還是比較好的,你做一個城市可能投入很大,但是拓展到更多城市時,就省掉了很多錢。”

值得一提的是,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交通行為識別、渣土車未覆蓋識別等和智慧交通、城市管理相關的人工智能應用已并不新鮮,但在彭垚看來,做到全時空的路口、路段的整體感知,“這在業內仍然是稀缺的。”

“第一,有團隊可能做一些交通違法,比如電子警察、超速、闖紅燈這種視頻分析的一些設備,但是能理解、分析的行為就這么幾樣;第二,只能抓違法,其他各種各樣的情況做不了,其實就是人工智能的能力還達不到,還非常粗淺,這些其實是沒辦法真正地去被應用。”彭垚補充道,“所以我們下定決心去做了很大的投入,去做整個的全時空、深度的分析,這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這要把每一樣東西都做得很好。”

全時空感知僅僅是一個開始,閃馬智能追求的始終是改變交通行業的“實際應用”。彭垚提及一套交通事故感知系統,該系統已在去年正式上線,“最早是應用于杭州的繞城高速,然后浦東的高架橋,現在我們已經覆蓋全國近400個城市區縣,在大概6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上運行。”

總體而言,該交通事故感知系統能夠使得救援車提前15分鐘到達現場,并且把車禍現場全部清理干凈。“通過實時發現路上的各種事件,比如車禍,我們就會去給救援車派單,找到最近的救援車,然后救援車就在第一時間去解決交通事故,同時第一時間找到最近醫院的救護車對人員進行救護。”

彭垚說,對比之下,如果沒有全路網感知發現,車禍發生后往往是車主本人打電話報警,或者其他好心人發現以后幫忙打電話報警,隨后通知道路的管理方、找救援隊等,全程需要耗時打電話;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是位置也通常無法精準獲得,大部分人描述得不一定特別清楚,現場救援速度也相應地受到影響。

“這是完全不一樣的交通效率,它既能及時地救治當前車禍的人員,也能盡量避免二次事故的發生,同時避免了事故現場未及時處理導致的巨大擁堵等連鎖反應。”彭垚如是表示。

“未來之城”臨港:系統性提升“底子打造”

除了城市的道路交通和高速交通,閃馬智能目前正在延伸的還包括軌道交通。

“我們現在其實在做一些測試,比方說大客流的引導等,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能提升運量、提升安全、提升效率、提升車速,這也是整套系統的開發,研發周期長。”

彭垚希望,兩三年后,上海的老百姓就能感受到軌道交通的“變樣”。

公司的另一個側重點在于系統性。“我們原來主要是以一些點的產品的突破去賦能交通,可能解決了一些核心的應用點,然后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現在我們發現,包括臨港在內,一些城市都在做大的智慧城市的建設,我們也非常樂意去做整體的系統性提升,從每一個技術細節入手,最終產生從量變到質變的效果。”

三年多前仍是大工地的臨港,對閃馬智能來說意味著系統性建設的最佳土壤。

而彭垚團隊和臨港的交集也早在閃馬智能成立之前。其回憶道,早在2018年,上海臨港建設城市大腦和無人系統綜合示范區,與阿里云共同部署智能無人機巡檢系統。當年的國慶長假期間,漲潮之前15分鐘,在臨港海灘自動巡邏的無人機會不斷發出警報、提醒游客潮汐將至,并敦促游客離開。

七牛云就是當時的生態伙伴之一。“我們其實發現了非常多的預警,這些都起到很好的一個效果。這其實是很好的合作契機。”彭垚當時即看到,對自己專注的領域來說,臨港這一“新區”具有非常寬廣的前景。

臨港新片區自揭牌設立以來,建設、規劃、發展都在以極快的速度同時推進。“道路的建設同樣如此,而實際上很多細節靠人的腦袋是想不出來的,需要全程的智慧交通視頻分析能力。”

“讓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 在彭垚看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確能夠幫助實現這樣的要求。

“一個新的城市,當越來越多的人涌入之后,希望大家會感覺到非常舒適,而不是覺得這個城市畢竟是新的,很多東西都還沒考慮到。人工智能能夠把老城中細枝末節都管理好的這種狀態,更早地帶給新城的老百姓,我覺得這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在臨港新片區揭牌三周年之際,《臨港新片區著力建設“智慧、低碳、韌性”城市行動方案(2022-2025年)》發布,方案明確,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將初步建成智慧的“國際數字之都”新標桿、創建低碳的都市發展新范式、打造韌性的城市安全體系新基座。建設成為“最現代”“最生態”“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此外,“滴水湖AI創新港”也已正式啟動,“臨港新片區首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清單”顯示,智慧交通是三大類場景之一。

彭垚表示,希望用“AI+交通”進一步賦能臨港的城市管理。“臨港是一座未來之城,我們想幫她把底子打好。對未來5年臨港的發展建設,我非常期待。”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丁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15人百家乐官网桌布| 大发扑克官方网站| 黄金城百家乐官网苹果版| 泸州市| 威尼斯人娱乐城免费注册| 澳门金沙赌场| 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互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娱乐城注册送18| 威尼斯人娱乐城网址是什么 | 网上百家乐官网有没有假| 六合彩教程| 百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在线百家乐官网策略| 百家乐官网最新的投注方法| 娱乐城送白菜| 大发888下载不了| 百家乐高额投注| 梭哈棋牌游戏大厅| 全讯网一码353788| 威尼斯人娱乐城首存| 威尼斯人娱乐城排名| 凯斯网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威尼斯人娱乐城 2013十一月九问好| 百家乐的路怎样看| 金花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技巧大全| 百家乐官网游戏的玩法| 百家乐官网靠什么赢| 刚察县| 最新百家乐官网游戏机| 一二博| 百家乐任你博娱乐场开户注册| 澳门百家乐鸿运| 太阳城百家乐娱乐官方网| 百家乐冯氏坐庄法| 百家乐专业赌徒| 百家乐注册| 百家乐玩法有技巧| 百家乐棋牌外挂| 百家乐赌场博彩赌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