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名大學生疑因無意注冊“愛又米”被騙錢,回應稱未泄露信息

“紫牛新聞”微信公號
2018-02-07 21:43
一號專案 >
字号

前不久,武漢理工研究生自縊身亡,生前靠借各種校園貸生活,最后負債累累精神崩潰;此前,紫牛新聞曾報道過乖巧聽話的女兒,因沉迷校園貸離家出走,棄父母不顧的新聞。現如今,“校園貸”引發校園問題層出不窮,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又接到來自全國各地多名大學生的報料,稱他們在下載注冊一款名為“愛又米”的APP后不久,相繼接到冒充該平臺客服的電話,對方準確報出他們在該平臺的注冊信息及額度,被騙少則三四千元,多則五六萬元,且受騙數量還在持續增加。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多個細節指向“愛又米”APP涉嫌泄露注冊用戶信息,進而導致注冊的大學生被騙,并因還款不及時而“榮登”不良信用記錄榜。與此同時,“愛又米”APP并沒有做分期貸款的資格,涉嫌超范圍經營。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系“愛又米”APP時,該平臺客服辯稱這跟平臺沒有關系。記者了解到,該平臺目前已緊急發布“凍結令”,要求被騙大學生簽訂協議,不承認是該公司的過失。而與其合作的恒豐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只是提供資金服務,并不知道“愛又米”是否具有貸款資質。

大學生注冊了“愛又米”APP賬號,

卸載后卻遭“客服”詐騙6000元

來自山西的小楊在南京江北一所大學讀大四,2017年9月份,因筆記本電腦丟失,他準備在某電腦官網上購置一臺新電腦。然而,小楊點擊付款時,有一個鏈接自動跳轉到名為“愛又米”的APP上。

“當時看到‘愛又米’APP是提供電腦信息比較服務的,覺得還不錯。”小楊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他下載了“愛又米”APP并注冊了賬號,但發現竟然是搞分期付款的。最終,小楊在另一官網上選擇了一款電腦,并一次性付清款項。因沒有使用“愛又米”的分期付款,他事后很快就卸載了該APP。

時隔三個月后的2017年12月,小楊突然接到了一個自稱“愛又米客服”的電話,對方準確無誤地報出了他所有的信息——身份證號、學校、專業和班級,這讓小楊很是擔心。這名“客服”稱,小楊的借款額度是6000元,如果一直將這個額度放在APP里,將會產生高額的逾期費用,要求他必須從該平臺里將貸款的額度提現,打到自己的銀行卡中,然后再將錢歸還給他們平臺,這樣平臺才能關閉計息通道。

“我記得當時注冊后審核批準的額度是6000元,對方清楚地知道這一點,我就相信他肯定是‘愛又米’的客服了。”小楊說,由于“客服”不停地催促趕緊辦理,并用高額的逾期費用作為恐嚇,他“腦子一熱”就按照對方提示進行操作。先從“愛又米”APP平臺進行了貸款提現,然后把提現的6000元錢“歸還”給了對方。其實這時候,小楊已經被騙了6000元。等小楊意識到自己被騙時,再撥打那名客服,電話已無法撥通。

無奈之下,身在山西的小楊,向當地太原市公安局萬柏林分局長風責任區刑警隊報警。小楊稱,警方告訴他,這明顯是一起電信詐騙,將登記備案后調查。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隨后又采訪到了另一位受害者,在受害者提供的錄音里,騙子冒充客服要求受害者把“愛又米”APP里可用的3000額度提現到銀行卡,然后(他們才會)關閉高額利息的“通道”,就不會產生高額利息。騙子在電話里稱:“因為你的個人資料已經提交上去,我們‘愛又米’才打款給你的,金額都已經下發過去了,你看見你的額度是3000,等你把這個額度提現到銀行卡以后,我們把這個資金回收回來,提交上去取消就行了,以后也不會產生高額利息,也與你沒有關系了。”

這個詐騙的套路就是:掌握準確信息的騙子,用手機打通受害人電話,先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再利用高息相逼,讓受害者在“愛又米”上將貸款取現到個人銀行卡上,然后以“歸還”的名義,將這筆錢騙走。

百余名大學生被騙超百萬元

“愛又米”成被騙導火索

遭遇同類詐騙的不止一兩名大學生,小楊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他已知曉有近百名大學生被騙。紫牛新聞記者查詢發現,不僅網上投訴非常多,甚至有人專門建了一個針對“愛又米”的維權群。記者進入該群中發現,里面聚集了超過100名的受騙者,有人統計被騙了一百余萬元。多名受害人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他們大多數是和小楊一樣,在網購時看見自動跳轉的鏈接,點擊注冊“愛又米”APP,只有少部分是同學做“刷單”兼職介紹注冊的。不過,記者登錄受害者提供的官網購物時,該鏈接已不再彈出了。

一名姓李的大學生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她是2018年1月接到同樣自稱“愛又米客服”的電話,使用的理由也是“要收回額度,不然會有高額利息”,并準確報出了她所有的信息。在此期間,小李向“客服”匯款金額高達4萬余元,直到發現自己被騙時止。

“‘愛又米’是我們被騙的導火索,我們在這個平臺上注冊的信息,騙子竟然全部知道。”群里多位受害者這樣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家住湖南郴州的小黃也是眾多被騙的大學生之一,她一共被騙13000元,其中一半是被騙子以“愛又米客服”為名騙的,另一半則是被轉至“分期樂”后被騙的。那么,騙子怎么會從“愛又米”轉向“分期樂”呢?

小黃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因“愛又米”APP上每位用戶注冊后,經由該平臺系統審核,最高借款金額數目不等,有的額度還比較小,騙子在收到轉賬后,并不滿足于這些匯款金額,又以“系統故障”、暫時無法彈出“取消訂單”為由,要求學生們二次轉賬。在用光“愛又米”APP上所有額度后,騙子又將受害者引向諸如“分期樂”、“趣店”甚至淘寶等APP借款平臺上,以同樣的方式“深度詐騙”,試圖榨干大學生們身上的最后一分錢。

多位受害者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正是因為前面騙子準確地報出了“愛又米”上的注冊信息,才打消了他們的疑慮,紛紛選擇了相信。騙子們趁熱打鐵,又將受害者引向其它的貸款APP,以截圖等方式套取其它APP上的信息,再次詐騙。

也正因如此,他們紛紛把矛頭指向了“愛又米”APP。

多疑點指向“愛又米”APP涉嫌泄露用戶信息,

后被騙子利用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調查得知,多名受害大學生均稱,他們只下載并注冊過“愛又米”APP,并未借款就卸載了,緣何還被騙子盯上?就是因為“愛又米”APP疑似泄露了他們注冊的信息,這才被騙子“精準打擊”?

事實上,一個普遍存在卻又詳盡的細節暴露了“愛又米”APP涉嫌泄露注冊用戶信息——那就是注冊大學生的貸款額度。“試想,我們的信息是騙子從其它渠道掌握的,但每個人在‘愛又米’上獨有且保密的貸款額度,騙子是不可能知道的。”多位受訪者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正是因為騙子能準確地報出了他們在“愛又米”上的額度后,他們才確信對方是該平臺的客服。

“‘愛又米’根據每個人注冊的不同信息進行評估,然后給出不同的額度,而騙子準確地知道不同人的不同額度,‘愛又米’怎么洗脫泄露我們信息的嫌疑呢?”一名被騙3萬多的劉姓大學生氣憤地告訴記者,僅從這一點來說,“愛又米”就存在泄密的可能。被騙的小黃也稱,另一個細節也可佐證“愛又米”存在泄密的可能。小黃被騙子準確報出在“愛又米”上的貸款額度后,又被要求上“分期樂”,但騙子并不知道她在“分期樂”上的額度,無法確定能詐騙的數額,只能通過騙取她發其他APP的截圖才能了解相關信息。小黃說,由此可見,騙子無法獲知“分期樂”的信息及額度,不易被人相信,詐騙成功的難度大。反之,“愛又米”泄露信息后,被騙子輕易利用,且輕松騙取了超過百余人的信任。

不僅如此,眾多大學生登上失信名單后,上面顯示的借款來源竟然是恒豐銀行。多位受害者稱,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當初被騙借款提現時,也只與“愛又米”簽訂了合同,上面并沒有任何信息提及與恒豐銀行有關,為什么現在顯示的借款來源是恒豐銀行呢?

“愛又米”否認泄密及超范圍經營,

恒豐銀行回復只是資金提供方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查閱發現,“愛又米”原名為“愛學貸”,自我介紹是(杭州)愛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年輕人安全可靠的消費金融平臺,旨在為用戶提供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務。在其特色產品一欄里,有“嗨花:年輕不留白,50000額度助力就業創業!”、“取點花:年輕不等待, 送你3000元夢想免息基金!”之類的廣告語。記者打開“愛又米”APP發現,該平臺除提供線上購物、教育培訓、休閑娛樂等多種服務外,同時也有分期付款和貸款等選項。

而小楊展示給記者“愛又米”APP截圖顯示,還款明細為借款本金6000元,手續費120元,平臺服務費30元,資金管理費30元,逾期費132元,應還款總額為6312元,確實未涉及利息。小楊簽署的網上《愛又米現金分期服務合同》中,只提到了一個資金提供第三方,也未提到跟恒豐銀行有關。

然而,記者查詢愛財科技有限公司營業執照經營范圍發現,涉及金融類的只有“投資管理”和“投資咨詢”兩項,且被明確規定“不得從事向公眾融資存款、融資擔保、代客戶理財等金融服務”,它并沒 有貸款的資格,此舉涉嫌超范圍經營。

為此,紫牛新聞記者聯系上“愛又米”APP,其電話音就是提醒防止有人利用“愛又米”詐騙,接通后一名工作人員稱,他們不存在泄露用戶資料的可能,肯定是騙子通過其它渠道獲得的。

至于是否有貸款資格一事,該工作人員稱是分期平臺,只收服務費,不收取利息,但始終否認能辦理貸款。隨后,記者又致電(杭州)愛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行政的鄭小姐表示,“愛又米”確實是該公司旗下的品牌,是正規分期購物的平臺。

對于“校園貸”被禁止,為何以大學生身份在“愛又米”APP上驗證后,還是可以進行網貸提現業務?鄭小姐稱:“這個我不是很清楚,可能平臺本身就提供這個業務吧。”不過,在諸多詐騙案件發生后,愛財科技有限公司向受害者發送了一個協議,稱將在平臺上借的錢暫時凍結,在凍結期間可以不計算利息及要求本人還款。“表面上是對我們有利的,但其實附帶了協議之外的很多要求。”一名受害者說,甚至還有逼迫。

而恒豐銀行一名姓劉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跟“愛又米”有合作,但只是資金提供方,也可以配合警方作相應的調查。至于該平臺是否有貸款的資格,他也不清楚。

警方分析存泄密可能

律師稱“愛又米”需自證清白

雖然早在2017年12月11日,@愛又米官博發表聲明稱:近期有騙子冒充愛又米客服以各種名義要求個人轉賬,請大家不要相信。現在公司已經報警立案,并且案件正在調查中。“愛又米”的官方微博也貼出了唯一的官方熱線,并表示不可能用私人電話聯系用戶。不過,南京一位警方人士在接受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目前從受害人提供的資料來看,“愛又米”平臺確實存在泄露用戶信息的嫌疑。“這種泄露信息有多種途徑,有可能是內部員工泄露,有可能是被黑客入侵竊取,但因為涉及到公司聲譽,不少公司即使存在泄露用戶信息也不敢聲張。”該民警稱,從該起案例來看,這可能是一個大型的電信詐騙團伙所為,需要收集受害人的信息并案處理。

2016年4月份教育部辦公廳和中國銀監會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著手對校園網絡貸款進行監管。2017年9月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顯然,“愛又米”理應在監管范圍內,遵守上述通知,不得對大學生提供貸款取現業務。

江蘇東恒律師事務所陳令霞律師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就目前而言,校園貸依舊是屢禁不止,只不過是變換了行頭重出江湖,以避開監管。比如,在此案例中,平臺就是利用購物進行分期貸款,這就有別于單純取現的“校園貸”,但本質仍然是一樣的。

陳律師稱,具體到受害者個人,因平臺涉嫌泄露個人信息,是引發詐騙案的誘因,如何界定平臺泄密甚為關鍵,從舉證來說,平臺有舉證自己并未泄密的義務。此外,如果受害人的借款真的來源于恒豐銀行,但所有的操作卻又是由“愛又米”平臺來完成,因與相關的政策相悖,對受害人被騙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至于承擔多大的責任,是道義上的,還是實質上的,需要受害人通過司法途徑解決。”陳令霞律師說,大學生應當學習并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消除懵懂的借貸心理,不被校園貸“低利率、低風險”沖昏頭腦,不輕信各種吸引眼球的信息;其次,要強化保護意識,謹慎使用個人信息、不隨意填寫和泄露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學生證號、電話號碼等,避免被他人濫用。遇到不法侵害,要及時拿起法律的武器為自己維權。 

(原題為《【紫牛調查】百名大學生深陷泥潭!因網購時無意間注冊了這個APP》)

    责任编辑:馬世鵬
    校对:丁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尊龙国际网址| 金龙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包赢| 线上百家乐技巧| 百家乐官网清零| 足球比分直播| 豪博百家乐娱乐城| 极速百家乐官网真人视讯| 试玩百家乐1000| 百家乐官网投注网出租| 百家乐官网破解版下载|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sampling id112| 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金海岸软件| 88娱乐城官方网站| 百家乐缩水工具| 伯爵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智能分析软| 大发888交流心得| 百家乐赌场凯时娱乐| 百家乐玩法秘决| 新世纪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云博娱乐城官网注册|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英皇国际| 柬埔寨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里尼的百家乐策略| 现金百家乐代理| 在线百家乐大家赢| 百家乐官网图形的秘密破解| 凯发百家乐官网是否是程序控制| 滦南县| 东方夏威夷网站| 云鼎娱乐城优惠活动| 博彩网站评级| 老牌全讯网| 哪个百家乐官网最好| 狮威娱乐城| 爱拼网| 沙龙网上娱乐| 德州扑克大赛| 亲朋棋牌捕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