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陳海儀:二十六年,“法官媽媽”初心不忘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
轉自:最高人民法院
特別提示:凡本號注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維護未成年人權益,預防和矯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樹立新時代少年司法理念,依法審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各類案件,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全面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司法保護。
9月9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官微開設“新時代少年法庭”專欄,集中展現少年法庭工作隊伍中先進集體和個人的事跡與風采。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陳海儀是一名奮戰在未成年人審判一線26年的人民法官,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平安之星、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我最喜愛的好法官”等市、省、國家級榮譽30余項。陳海儀及其工作事跡被寫進最高法院工作報告。
當好“法官媽媽”,把司法為民、母親情懷融入少年保護
未成年的小雪等4名少男少女為了“報復”,將被害人帶到小旅館,以潑冷水的方式、強迫喝酒等方式讓被害人屈服道歉……包括小雪在內的兩名未成年人,被判處緩刑。
雖然案結了,但事卻難了。對罪錯少年的幫教矯正,于陳海儀來說,這是審判工作向外延伸的開始。“哎呀,你冷不冷呀!”這天,陳海儀例行將小雪接到法院了解情況,看到穿著短褲的小雪,她的語氣像極了愛之深責之切的“嘮叨媽媽”。
簡單的會面,不簡單的效果。她不會再辜負陳法官,她努力改變自己,去回歸社會。“陳法官像知心姐姐,我想告訴她,讓她不要太累,多注意身體。”說到這兒,小雪紅了眼眶。

陳海儀幫教未成年犯
少年庭的法官們都被稱作是“法官媽媽”,對于這個稱呼,陳海儀有著深刻的理解。26年來,她先后辦結了5300多個案子,無一錯案、無一重審、無一抗訴、無一超審限,審判的未成年罪犯無一重新犯罪。“法律條文一定是要嚴格遵守的,對于這些被告人,我們罪責刑相適應是一定要有的。并不是一味地輕判和放縱。”在陳海儀看來,“要讓未成年人清楚自己的行為會給他人、家庭、社會乃至整個國家帶來的后果!而‘媽媽’的角色,就是要幫助這些迷途的孩子走向正軌,這是少年法官的使命之所在。”
陳海儀注重對少年犯和問題青少年進行幫教、矯治、回訪,五年以來與孩子們通信、電話聯系超過1000次,到現在還與20多個孩子及家庭保持著聯系。最高法院2020年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陳海儀法官用母親般的關懷幫助失足少年走向新生”,正是陳海儀的使命和責任體現。
她還把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經驗轉化為推動廣州法院打造“羊城金不換”少年司法品牌的力量,不斷完善庭前社會調查、心理疏導測評、犯罪記錄封存、圓桌審判等少年司法制度,近五年幫助278名少年犯重返校園、順利就業。

陳海儀審理涉少案件
陳海儀當好“人大代表”和“婦女代表”,把化解矛盾、社會責任融入婦女兒童保護,針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構設置提出有效建議,多次列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為修訂《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進法》建言獻策,最后被全國人大立法采納。
二十六年,歲月如歌,二十六年,初心不忘。陳海儀將一如既往熱愛未成年人審判事業,為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少年司法制度奉獻全部力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