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河北省政協委員:鼓勵子女與父母同住,解決城市空巢老人問題
“為避免生活習慣和思考方式等差異導致的矛盾,年輕人在成家立業之后通常選擇自立門戶,獨立居住,這就造成了許多城市家庭的老年人單獨居住,于是在城市中出現‘空巢’現象。”
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國際交流中心主任商利偉在河北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提交了題為“關于城市空巢老人精神需求問題的建議”的提案。
他在提案中表示,隨著社會的進步,不論男女都要參加工作,工作占據了子女更多的時間,能夠照顧父母的時間相應減少,家庭的養老功能不斷弱化,導致“空巢”現象更加嚴重。
“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衰退,他們的心理也會發生變化,往往表現為情緒多變、害怕孤獨、渴望關愛等,精神需求缺乏的問題不斷顯現。”
據此,他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從老年人自身、子女和家庭、社區社工隊伍、制度政策、社會環境等五個方面滿足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
首先是老年人需要通過主觀努力進行“自救”。商利偉表示,老年人應該轉變思想,擺脫老不中用的悲觀情緒,消除自卑感和失落感,培養老大益壯的心態,通過主動的自覺努力,樹立信心,找到生活的希望。鍛煉身體,積極融入社會,以年輕人的心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定期去看望殘疾兒童或高齡老人,幫助社會弱勢群體解決他們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問題,不僅幫助了別人而且開導了自己,給自己找點事做,讓自己發揮余光余熱,實現自身價值,也為社會做些貢獻,一舉兩得?!?/p>
其次,家庭要主動關心老人的精神需求,加強親情關懷。他表示,子女要尊重父母,讓老人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當老人犯錯誤時,不能大聲呵斥,要維護他們的自尊心,要耐心講解,盡量滿足老人的合理要求。
同時,督促社工人員學習專業的職業技能,掌握科學服務于老年人的方式方法。他表示,我國對社工人員的需求量很大,但正是因為人們的歧視,很少有人愿意從事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即使從事了這份工作,他的福利待遇水平都很低,沒有保險保障,使得社工人員的處境十分尷尬。
“所以應該轉變社會大眾對社工人員的偏見,提倡服務意識、樹立服務理念,鼓勵人們去做志愿者;提高社工人員的福利待遇水平,規范管理,保障社工人員的收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社工隊伍,補上社工人員的缺口?!?/p>
此外,他還指出,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完善養老制度安排,學習新加坡、韓國等地的做法,鼓勵子女與父母同住,在房產稅和休假方面制定優惠政策獎勵與父母同住的子女。同時,政府要鼓勵其他社會成員加入,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資本流入社區,將養老服務推向市場。
他強調,城市空巢老人精神需求問題除了依靠老年人自身、子女、社區和法律之外,還需要營造一個全社會都能做到尊老愛老的文化環境,對老年人精神需求提供保障。在尊老愛老的氛圍下,通過各個社會成員的長期努力,才能慢慢扭轉老年人精神生活孤獨、空虛的現狀,讓大家都能夠做到養老、尊老、敬老、愛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