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六位志愿者,講述重慶山火現場

2022-09-02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采寫 | LIN

2022的重慶夏天,“真的太熱了”。八月以來,連日高溫,中旬左右,車載溫度計頻繁可見44℃、45℃。外婆對我說,這是她記憶里最熱的一個夏天。

每一個天氣數字背后,是無數個由具體生活串聯起來的時刻:難以呼吸的空氣,在室外每一步都是悶熱煎熬;接近歷史最低水位的嘉陵江,被描述為“快要干涸”;全城節約用電,去到往日“流光溢彩”的商圈,在最熱鬧的傍晚關閉主燈,黑暗靜謐一片……

在這一切中,最令人牽掛的還是各地的山火。8月18日以來,由于持續高溫干旱,重慶涪陵、江津、巴南、北碚等地區先后發生山林火災。家住巴南區的爺爺告訴我,由于附近山火,變電站臨時決定停電。大伯在江津,大火已經快要燒到他的廠房。凌晨時候,他和附近居民連夜被召集趕去救火。

關于這場山火,從燃燒的山林間,蔓延目力所及之處。通過視線中的煙塵,同屬城市一片天空下的志愿者們聯結起來,從山城四處向著火點趕去。以下,他們敘述自己在這場山火中的親歷:

11點02分,

我聽見山里在回蕩著“重慶雄起”

講述者:張年糕

志愿工作:運送物資的摩托車騎手

地點:壁山區縉云山

這幾天我一直關注著山火。當看到汽車上不去,需要召集大量摩托車志愿者的消息時,我在家里坐不住了,和朋友商量好,聯系到召集志愿者的團隊,一路騎摩托,從重慶大渡口開到璧山區的縉云山下。

摩托車一般只是我用來代步的工具,因此,在山地條件下騎摩托,對我而言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情。光是從家出發開到山下那70多公里的路,加上43°的氣溫的“炙烤”,人已經有點被曬懵了,一度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得下來。但一路上,看到那些一起同行的志愿者和消防員,會有一種無形中被鼓勵的感覺,想著再怎么累,也要堅持騎到目的地。

去縉云山的路上幾乎全是騎車去支援的人。路上遇見一個叔叔,摩托車的踏板上放著一箱饅頭,他騎得比較慢,大概是怕饅頭掉下。途中,還遇到站點里發滅火器的志愿者,我停下來,順路帶了兩個上山。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山火,山頭飄著灰黑色的濃煙,空氣中也有一股煙熏的味道。沿途的路大多是未經鋪裝的土路,大拐彎多,爛也窄。

到達山下站點,人和車已經非常多,沒人告訴誰該干嘛,但大家都在幫忙。見有人拉來冰塊,便有人趕緊跑過去幫忙運送。總之,每個人都在竭盡所能。

在現場,越野車和踏板摩托是最實用的往上運物資的工具。但最初騎手們都并沒有上山,場面一度有些混亂,一會兒聽說需要摩托車往山上運物資,但一會兒又被告知還不能上去,要等一等。等待時候,我們也加入幫忙搬運物資的大軍。大概1個多小時后,終于,“來幾個摩托車幫忙給一線的消防員送飯上山!”有人在召集摩托車手,我們趕緊上前報名。

裝上物資準備出發時,由于沒有踩緊油門,腳略微松了下,我直接從后側方摔倒在地。旁邊一個叔叔見了,立馬過來把我扶起來。周圍人發現我是女生后,很驚訝,“這么小個女孩子還騎車給他們送物資”,他們囑咐我要小心,慢點騎。上山的路很陡,在路上的時候我一直給自己打氣,順利開過了一個一個的彎道,到達目的地。把物資交給需要的人后,立馬返回送下一批。

天黑的時候,一段路被攔住了,據說是山上火勢大了,摩托車不能進。我跟交警商量,“我們是去給消防員送飯的”。一個穿熒光背心的女志愿者過來解釋,“現在火勢緊張,這條路只留給消防車通過”,“看看其他地方有沒有人需要”她建議。

準備返回,一大股濃煙突然飄來,當時我沒有戴好護目鏡,眼睛頓時被熏得刺痛睜不開,拿了涼水沖了半瓶才緩過來。整理好后掉頭,便出發去往志愿者指路的其他站點。送物資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找到訣竅:與其送到中轉站,不如問經過的大家需不需要物資。一路問,一路送,給沿路遇到的消防官兵、執勤警察、做志愿的外賣小哥以及不少徒步上山的志愿者們。遇見每一個,“你好,謝謝,辛苦”。短促問候,揮手再見。

當然,我做的其實很少,只是騎車上山下山送物資。而路上看到不少志愿者,背著重重的東西徒步爬上爬下。一次送完物資后,我的后座空了,一個穿迷彩服的男生問能不能搭他下山。以往我挺害怕搭人開山路,但這次當他一坐下來,后座矮了下去,反而更有安全感了。就這樣,和他邊騎邊聊,我最后把他安全送到了山下。

休息站到山上大概有8公里路,沿途全是摩托車,夜幕降臨的時候,山里一片漆黑,可是摩托車的燈光照亮了整個山脈。晚上11點02分的那陣,山里開始回蕩著一陣一陣的“重慶雄起 重慶雄起 重慶雄起”的聲音,這是反向撲火即將勝利的關卡。沒一會兒,大火滅下,縉云山的火勢得到了有效控制。

出發前,許多朋友都勸我不要去,說去了反而幫倒忙,自己還要別人來幫助。可是我想說的是,雖然我們或許沒有那么強的體力和勇氣,可是只要大家眾志成城,就能匯聚起感動整座城市的溫暖和力量。這是我第一次覺得,摩托車的轟鳴馬達聲像是戰鼓。

開到高處,

我是女騎手之一

講述者:kita

志愿工作:運送物資的摩托車騎手

地點:壁山區縉云山

我是在摩托車群里看到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的,和朋友商量著一起報了名。25號下午四點鐘,我們騎車70多公里,來到璧山區山下的指揮中心。到達之后,發現很缺往上運物資的人,當時開摩托車的騎手基本都加入了運輸物資的團隊里。

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把物資運送給在更高處山上的消防官兵,包括食物、礦泉水、葡萄糖、滅火器,以及各種藥品。由于上山的路難走,志愿者少,據說他們中的許多已經很久沒吃飯了。整個過程我一共運輸了四趟,加起來大概兩三個小時的車程。路途中一直有很大的煙塵,基本沒怎么看見明火。

后來,只要見到有需要的人就會把物資直接給他們,再返回下面的指揮中心,運下一批。一路上,能看到各種上下的志愿者、消防官兵、環衛工人。

來的摩托車越來越多,目測估計有200多300輛左右,大家反反復復上下,一趟一趟運著。女騎手我見到的有三個,包括我和我的另外一個女生朋友,年糕。通向山上的路是人工開鑿出來的隔離帶,陡峭崎嶇,加上這段時間連日的山火,路面積了很厚的黑色灰塵,不斷地還會遇到各種木頭以及小石頭等障礙物。

我開過的最陡的一段路大概有40多度,這很考驗騎手對車的掌控技巧以及對地形的經驗。在比較驚險的一段里,路上一半被遮擋,停著救火的消防車,因此,本就狹窄的路更是變得逼仄到幾乎不能通過。而路的側邊就是山崖,沒有護欄。當時天已經黑了,我前面的那輛車因為打滑,突然一個急剎。我緊跟在后面,也只能剎車反應,好在都控制住了,有驚無險。

我騎摩托車有三四年了,平時也會找一些在山林里面相對復雜些的線路。這次的騎行,算得上是我騎過最難、也最危險的一段路。中間許多時刻,想想會有點后怕,但當時騎的時候反倒顧不上這么多,想法相當簡單,人也相當專注,只想著要怎么才能過去,才能到達下一個我要去的地方。

在朋友圈求助物資,

一呼百應

講述者:李雙

志愿工作:醫療志愿者

地點:北碚縉云山

8月25日凌晨,我看到了北碚區共青團發布的招募醫療志愿者的消息。我現在雖不是醫務工作者,但2004年的時候,曾到西藏當兵,做了兩年的衛生員,基本的急救清創工作還是沒問題,因此立即進了群。我們群支援的地點是北碚和璧山八塘。

群里的詹老師,她統一給醫務志愿者們排班。晚上三點左右,排班表出來,我被安排到了早上去北碚區縉云山,接替通宵在一線的醫務志愿者。汪師傅,一支滴滴愛心支援車隊的隊長,負責隨時安排車輛接送醫務志愿者。早上七點過,他接到了我和另外一名譚醫生,一同前往北碚。

上午九點半,汪老師把我們送到了縉云山腳下的志愿者站點。當時現場已經來了非常多志愿者,大家都很忙碌,有的用車把物資拉上山,有的在原地分發整理。最初我們沒有上山,一直在下面的駐點工作。

當時,正好看見兩個年輕小伙子躺在樹蔭底下。據說他們連續工作了兩天兩夜,一下山就累倒了。周圍的叔叔阿姨一直拿扇風給他們降溫。我們過去后,給他們檢查了血壓,喂了藿香正氣水、補液鹽,慢慢地,兩人逐漸好轉過來。

一個志愿者分發物資時,我問道,這么多物資,應該夠了吧?志愿者回答,“還差功能性飲料和一些物資”。我便在朋友圈簡單發了一條求助消息,沒想“一呼百應”,當即有朋友打電話、發信息,確認位置和需要的東西。當天,我收到了10多位朋友送來的功能飲料,幾大箱毛巾、藥品、口罩……遠在陜西的戰友有一支應急救援隊伍,“我們可以隨時從延安過來,只需要6個小時”,他對我說。

群里說,上面醫務人員需要抓緊時間換班,我和譚醫生決定向高處去,完成我們最主要的任務,接替在山上已經連續一個通宵的醫務人員。

從指揮中心上山,我們連續搭了兩輛摩托、一輛沙灘越野車后,到達了3號點的指揮部。

在3號點卻沒有找到換班的醫務人員,詢問后得知,他們可能在更高處的4號點。(后來才知道那里其實就是4號點的位置)。沿途可以看見很多人往山上爬,我們也跟在后面。上山的路陡峭、曲折又漫長,沿途是亂石和密密麻麻的樹枝,行動很不方便,一路上能見到不少志愿者,手上還提著滅火器等物資往上爬。

爬了半個多小時,到達隔離帶中間位置,那里,許多消防官兵正挖著隔離帶。一些志愿者來回反復跑,大聲對下面喊著需要的物資,“有沒有藿香正氣液”,“來點葡萄糖上來”……由于地形崎嶇,難以攀爬和輸送,那個站點比較差物資,比如礦泉水。因為天氣炎熱,一個人20分鐘就要喝完一瓶水。見一些消防兵,因為中暑在一邊嘔吐著,我把隨身攜帶的一大包葡萄糖粉劑給了他們,但也是沒有礦泉水兌。

這里的志愿者告訴我們,這不是四號點。我們只好向下撤,路上見到越來越多的志愿者開始接力往山上搬物資,中途我也去接力了幾趟,累得氣喘吁吁,加上天氣炎熱,上山下山走這一趟,感覺雙腳已經開始發軟。而路上一個穿藍色衣服背背篼的姐姐,喘著粗氣告訴我,“這是上午爬的第四趟了”,我不由得從心底佩服,重慶女人真的好厲害!

終于到達4號點了,我在這里不斷接收各種傷病員。整個救援中,處理破口、燙傷、中暑、情況是最多的。

天色漸暗,山上的火勢越燃越大,眼見快要接近隔離帶了。

人們開始往山上走,筑起人墻,一直蔓延到了山頂,大家緊靠在一起,傳遞各種物資。隨著時間,這座人墻越來越長,往高處看的時候,已經漫過了我目力所能及的地方。除了向上的傳遞,也不斷有志愿者從山上下來,手里拿著空的滅火器。

傍晚八點左右,消防官兵開始準備進行這次救火的關鍵步驟——“反燒”。當時我們不大明白發生了什么,只見隔離帶旁邊燃起了一團火,還以為新起的火點。

火勢越來越大,人墻的星星點點,筑起了光的長龍。我和另外幾名醫務志愿者背起滿滿的醫用物資開始爬山,隨時做好救援準備。爬山路上,熊熊燃燒的山火傳來熱量,讓我們感覺,那仿佛就自己的身邊。在堅守的位置,我們也加入了人墻的物資傳輸。

山頭望去,整片天都已經被染得通紅。身邊的氛圍有些緊張,看起來,火越來越逼近隔離帶。同行的另一名志愿者白天在山頂挖過隔離帶,他告訴我,上面隔離帶是一條曲線的,火一直都沒有真正燒過去。

隨著時間,火慢慢減小。已經看不見大片的火光了。凌晨12點過,火勢基本被控制住,我們也開始也往山下撤回。凌晨1點多,我回到了家。到家后第一時間翻看群里消息,守夜在那里的志愿者說,現在山上不時還會復燃,依然有明火。群里開始接龍第二天的志愿工作,我緊跟在下面報了名。

26日一早,一名自愿者的車將我們送到了三花石上面,這里有個物資集合點,志愿者給我們發盒飯、發水、發手套、帽子、膠鞋……現場看見一群“餓了么”外賣員的身影,應該是摩托車隊的志愿者。

一切準備完畢,在志愿者的組織下,我乘坐摩托車進山。

背著盒飯進山的自愿者,一邊給守山的人分發盒飯,一邊收拾山里的垃圾

到達最高點,能看見有些地方還在冒著煙,消防官兵也在不斷地進行撲滅

往我們要去駐守的5號點走,路況很差,下坡中全是黃土混著碎石,一腳下去,塵土飛揚。全程45-70度的斜坡,有些地方需要靠拉繩子上下,很容易踩滑摔倒,我能感到走路時候,自己的腳趾頭把鞋都抓緊了。那時,真恨不得坐地上直接“梭”(方言:滑)下山。

到達5號點。這里只有一個土山坡,物資全擺在了一起,沒有帳篷,太陽直射,所有的水、藥品都是燙的,面包、糕點包裝袋已經鼓脹起來。

消防員說在山上已經連續工作兩天兩夜了,累的不行拆個紙箱子,找了個樹蔭直接躺下就睡

這是由于高溫導致的熱痱子

有一段山路,據說只有三輛高架摩托車才能騎上來。在這里,我看見了這幾天被央視點名表揚的飛車騎手—龍麻子。其實這次來做志愿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影響的我,當我知道發生山火時,他連2000元油費都是借來時,肅然起敬。作為一名退伍軍人,這個時候,我覺得自己必須站出來。

夜幕逐漸降臨。當大批人員撤離后,上面還留了一些守山的人員,騎手來回多趟給守山人員送盒飯、充電寶、頭燈……我也繼續等待來換班的醫護人員。晚上8點半,我跟隨著一群武警官兵開始下山,戴著頭燈,連走帶滑,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走到快4號點的位置,碰到大批志愿者帶著物資在上山,說是山上還缺一些物資,其中我看見隊伍中還有女同志背著大包艱難前行。

一位暈倒的男志愿者。幾位醫護馬上沖了上去做急救,最后用擔架抬下山送去醫院。(后來聽說這名志愿者已經沒有大礙)

在下山的路上,遇到了很多摩托車,搭上其中一輛。我問師傅,你今天跑了多少趟,他搖搖頭說記不清楚了,估摸著有幾十趟。“辛苦了”,我對他道謝。“辛苦你們志愿者來保護縉云山”,他也對我道謝。師傅從小在縉云山下長大,在這里已經生活了幾十年。

聯系上志愿者車隊的汪老師,回程路上我們聊起來。她說今天見到一名男醫生,可能因為太累了,錯過了好幾趟回家的車。汪老師最后專門安排了一輛車單獨送他回家,他說,這是他這幾天看見過的最累的一位志愿者。

晚上12點我也到家了,這次任務總算結束。回頭梳理自己的所見所聞,感動感慨萬分,也感受到重慶人的血性,真的是江湖兒女!

44度+,

但已經感覺不到有多熱

講述者:蔣武峻

志愿工作:油鋸手

地點:璧山、巴南區界石、北碚區縉云山

8月19號,通過網絡,我得知重慶璧山發生山火的消息,便準備了一些物資,從家里開車53公里,到達璧山的物資站點。其實,從一開始去的時候,我便不僅是想送物資,而是盡可能進入現場幫忙。我問站點的工作人員山上情況怎么樣。他們說通向山的路封閉了,進不了。

8月21日,巴南區也有了山火。當時大家已經普遍關注起了重慶山火,從一個志愿者微信群里,我看到巴南界石需要物資的消息,買了50件礦泉水,去到求助的站點。那是山腳一處臨時搭建的指揮部,到達現場的時候,火勢已經十分兇猛。工作人員告訴我,通向火點的路已經被封控,在山上救援的都是消防官兵與武警,志愿者是不能進去的。

8月23日,北碚區縉云山出現山火。到山下指揮部的時候,來現場的志愿者已經非常多了,有騎摩托運送物資的,有拿著喇叭組織現場工作的,有召集臨時上山挖隔離帶的…我報名加入了一個團隊。領隊問我會不會油鋸,我點點頭。從這開始,我便以油鋸隊成員之一的身份,正式加入上山救火的隊伍。

油鋸是一種可以用來伐木的工具,我們隊的主要任務是用油鋸伐掉各種樹木,開辟出救火的隔離帶,阻斷火情向更遠處蔓延。隊里一共有40多人,分成5個小組輪流上,指揮人員要求每組工作不能超過兩個小時。不過,因為情況危急,人員不好協調,有一些隊員一直工作,連續工作了5個多小時,中間也沒有休息過。

8月25日,縉云山火勢非常猛烈。我上午十點到達現場,下午一點正式投入救火工作,第二天凌晨兩點回家。指揮部把發生火情的區域從低到高分成了不同的幾個平臺,我所在的平臺位于3、4平臺間,是一處狹窄的山道,旁邊就是懸崖。那里十分危險,散落著許多干枯的竹子,一點即燃。

指揮要求,所有靠近火情的隊員,一旦發現有風吹過來,必須立刻撤退。果然,后面風來的時候,幾乎在一瞬間,一個區域立馬就燒起來。印象中,火在幾乎不到5秒鐘的時間里,一下子竄上了去,紅色的火光,快要把視線里的天空都覆蓋完了。

25號晚上,5號平臺處來了一股逆風。憑借這股風,指部采取“反向撲火”的方式,借助隔離帶和風向點燃火苗,讓人工點燃的火線對接林火,使結合部分瞬間缺氧失去燃燒條件,以火滅火。這種救火方式需要對風向、火勢的判斷和控制把握精準,不然容易引起更大的火情。整個過程進行地很順利,火勢被有效控制。不過,不同的平臺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滅火方式。因此其他平臺的火情采取的基本還是用水滅火的方式。不斷有水罐車來到山腳,通過長的水管把水引向有火情的地方。

這段時間重慶連續高溫,下午的時候室外到了44、45度。23號挖隔離帶的時候,我身上的衣服濕透,脫下來擰了幾把汗。在工作的時候,近距離面對著火,其實并不覺得有多熱。大概是因為自己已經完全投入進去,根本來不及理會身體的感受了吧。

26號下山后,回到家已經凌晨兩點多了,我一倒頭就睡到了下午。醒來看消息,見重慶各地的山火火勢都得到了控制,明火基本被撲滅。坐在沙發上,女兒在我身邊玩玩具,這時才長舒了一口氣,心里的石頭落了下去。

救援工作

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過程

講述者:李狗

志愿工作:物資運送

地點:北碚區縉云山

我是北碚人,從小在縉云山旁長大。這段時間全城都在關注重慶山火,情況看起有點惱火(方言:嚴重)。24號晚上,我加入了一個微信群,成了一名志愿者。25號,到達山下的指揮部后,我先是在下面幫忙運送物資,摩托車下來后搭上車,跟著大家往上面更需要志愿者的地方走。

上山時,我發現源源不斷地有女生要求上山。雖然每道關卡都有人在勸,說女生最好不要上山,但她們都連連說沒問題,自己可以。上山后,她們也很干練地立刻往上沖,迅速投入工作,在各個點往返,把物資送給消防員和需要的人。像滅火器這樣重一點的物資也能搬,搬起來動作迅速,一點也不輸個頭比她們大的男生們。

山火救援工作具體分了不同的平臺,從一到六號,地勢越來越高。車基本可以開到三號點,要再往上的話,就要靠人自己走了。其實也不是走,幾乎是手腳并用地爬,路陡,灰塵也大,有些路段走起來基本沒法呼吸,上去一定要戴好口罩。

越到山上面志愿者越少,物資也越缺乏,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通過人墻集中往上運送物資是更高效的辦法。人墻隨著時間,越筑越長,雖然還不知道具體的數字,但目測起來可能有上千人。在人墻里,站在我旁邊也是一個女生,很年輕。一次傳過來了兩個綁在一起的滅火器,有點重。我遞給她的時候提醒說,“妹兒,這個有點重噢”,她立馬接住,對我說。“沒事我得行,你不要小看我”。

我大概是半夜十二點過才上到山上的,準備接替上一批志愿者。當時反向撲火成功,最大的火勢基本控制住了,但大家的工作依舊沒結束。而我們這個方向的逆風完了,風又順著吹來,一簇一簇不時能看到明火,許多工作人員仍守在上面,防止復燃等情況發生。現場最缺的是滅火器,也是我們當時主要運輸的物資。

凌晨四點過,我準備下山時,遇到一個從最高點下來的醫務人員,她當時在慢慢爬著,有點趔趄,站不太穩摔倒了,大家都趕忙過去問需不需要幫忙,她說沒事,只是自己從山上結束工作立馬下來,體力有點跟不上了。后來,我還遇到一個退伍軍人,因為有救援經驗,他被安排和消防官兵們一起到了前線。前一天下午,我還在山下搬東西的時候,正碰到他正準備上山,他在上面連續工作,待到了第二天上午九點才離開。

回過頭看,當時現場的志愿者工作多是臨時自發的,這種情況很難考慮得全面。但我發現,大家盡量都是在動腦筋,沒有盲目地做事,也沒有逞能,這也是讓我覺得相當厲害佩服的一點。具體來說,就我觀察到的,我發現整個志愿者工作是從混亂慢慢走向有序的過程:白天的時候,隨著來的人、車和物資越來越多,人開始亂起來,路上也開始堵車。而逐漸地,會不斷有志愿者過去疏散,把人和車引到相應的地方。對于物資的分配,也開始有人去主動統籌物資的運送,統計安排區域,列出每個點需要的具體物資,立馬召集志愿者和車隊往上送。物資也從最開始的雜亂開始分門別類,擺放越來越整齊。

這次志愿者們的工作一個很有智慧的過程,目睹起來也覺得很有趣。你會看到,無論是人還是物資,都在變得越來越有條理。

來年時候,

一起到縉云山種棵樹

講述者:游哥

志愿工作:物資運送

地點:北碚區縉云山

我生活在北碚,25號早上去上班的時候,發現縉云山那邊火很大,感覺快燃到隔離帶了,就想上去幫幫忙。

下午到達城南朝陽中學的指揮點,最開始在下面指揮部運物資。現場我的感受是氛圍也不錯,大家都很團結。志愿者們各自準備了東西,隨身帶著水、藥品和毛巾,如果誰差了什么,問問身邊,很快就有人提供幫助。食物來的時候,想吃點什么,自己拿就好。當時我們那里的物資相當充足,連鄉村肯德基都有,我們開玩笑,“這里好像一個小型的羅森超市”。并且大家送物資的效率也很高,后來我在山上的時候,還喝到了冰的礦泉水,志愿者在麻袋里面裝滿了冰塊,讓水一直保持著冰冷。

后來聽說差把物資往上送的人,于是我和兩個朋友一起,搭沿路志愿者的摩托車準備上山。我們連續搭了三輛,到達三號物資點,后來徒步上山去山頂。因為沿路陡峭,上山的路比較難走,會少一些人和物資。最初送給上面消防員的物資靠一個一個的志愿者來來回回跑,很費體力。后來,也是隨著上來的志愿者越來越多,人們逐漸搭成了人字梯,一個接一個往上運輸。

上山的路

天黑之后,火越燒越大,火光特別明顯。那陣子,想來應該就是后面大家知道的準備反燒的階段。當時,為了保證安全,我所在的平臺撤了一批志愿者下去,也同時聽到有聲音在喊“有沒有退伍士兵,可以留下”。我之前當過兵,留了下來。當時山火應該是最大的時候,已經快要燒到隔離帶來了。一批臨時組建的志愿者迅速集合起來,武警過來向我們說明情況:

“要是火真燒過隔離帶,我們人手可能不夠的話,你們就要跟在我們后面,進火場。”

“一定要聽招呼,不能跑到我們的前面去了”

“如果火真的燒到身上的話,要互相用滅火器往對方身上滅火。”

武警還強調了一定要帶上毛巾和護目鏡。當時我的戰友沒有毛巾,我幫他問了身邊的志愿者借。當時周圍一片黑,看不清人的臉,但能感到對方沒有猶豫,手上動作很快,馬上就給我遞了三根過來。我拿了一根,謝過他們。大家用水把毛巾打濕,在旁邊待命。

火最終沒有燒過來,我們也沒有沖進去。不過有一段時間,能明顯看到火燒得特別旺,煙很大,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當時有一段短暫的沉默,但隨著傳來的“需要xx物資”的聲音,大家又都很忙碌地投入進工作中了。黑暗中,有人還給我遞了碗龜苓膏過來,說吃了會舒服一些。當時我們都把帕子纏在手腕上,當熱浪或者煙塵來了的時候遮擋一下。

對我自己來說,整個過程沒有很害怕或者緊張,并且看到消防官兵已經在前面接上了水管,站在隔離帶旁滅火。之前在部隊的經驗告訴我,只要跟著部隊,只要有他們在,都是安全的。

中途休息的時候,我和其他志愿者們聊天,彼此講述著來這里的原因,才發現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是在上班路上看到山上火比較大了,想上來幫幫忙。有的是下了班過來,有的是上班的時候請了假,總之基本上是利用起自己的空余時間,來做這個志愿工作。從這,能反映出我感受到的這次志愿工作的一個特點:大家基本都不是盲目熱血或者跟風,大多數都還是很理智地,盡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回去后,我們相約,來年時候,一起到縉云山種棵樹。

原標題:《六位志愿者,講述重慶山火現場 | 三明治》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奔驰娱乐城开户| 百家乐官网如何投注法| 专业百家乐软件| 百家乐官网封号| 博彩导航网| 百家乐官网站| 百家乐游戏合法吗| 百家乐官网牌路分析仪| 菲律宾赌球| 威尼斯人娱乐网可信吗| 网络百家乐网站| 百家乐招商用语| 至尊百家乐官网娱乐| 新手百家乐官网指点迷津| 鸿发| 七胜百家乐娱乐| 风水24山组成| 真人百家乐官网软件云南景| 万豪娱乐开户| 大发888注册就送58| 百家乐怎么玩才会赢钱| 澳门百家乐官网长赢打| 百家乐官网视频双扣游戏| 蓝盾国际| 打百家乐纯打庄的方法| 最新百家乐双面数字筹码| 适合属虎做生意的名字| 百家乐官网扫描技术| 新田县| 重庆市| 禹城市| 真人百家乐官网技巧| 剑河县| 百家乐官网怎么开户| 百家乐官网投注法则| 立博足球投注网| 金博士娱乐城备用网址| 大发888是什么软件| 大发888注册页| 赌球网站排名| 易胜博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