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孩子玩游戲逃避現實,如何正確引導?這9個問題可能你也關心
這是一場家長、孩子、教育心理專家三方面對面的對話。談什么?游戲。
2018年寒假已至,1月23日下午,騰訊互娛、騰云、木果書架聯合深圳報業集團讀創客戶端、西西弗書店,在北京、深圳兩地同步舉辦了騰云下午茶游戲沙龍“有效溝通:青少年與游戲”,兩地同步直播,場面很是熱烈,家長追問不斷,專家紛紛建言,為每個提出問題的家庭開出良方。此前,為了幫助家長學會以更科學的方式,更好地溝通孩子的游戲行為,騰訊社會研究中心和《第九區》雜志推出了《玩得開心 玩得安心 寫給家長的游戲指南》。
教科書答案還是很難滿足家長溢出來的需求,1月23日下午的互動環節,家長們一個問題追著一個問題,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游戲話題,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游戲規則?親子家庭關系之間喪失信任該怎么修補?孩子玩游戲玩到要休學怎么辦?……
記者根據現場問答整理出最受關注的9個問題,可能你的孩子也遇到類似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和指引:
北京場嘉賓:
王長勇 長平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
周 群 北京景山學校初中語文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北京市特級教師;
魏 然 北京大學附中教師,北大學分第一人
高 璇 慕尼黑大學教育學、心理學、藝術史博士
李 濤 至諾科技制作人,十余年教育游戲與大型游戲制作經驗,曾任職于Creative Technology,金山軟件等,目前在制作獨立游戲。
趙嘉敏 譯言網創始人,木果書架聯合創始人
喬 柯 浙江大學丘成桐數學班畢業生,外交學院外交學碩士在讀。
深圳場嘉賓:
吳 巖 著名科幻作家 南方科技大學人文中心教授
王新紅 深圳中學高級心理老師、 公益項目“陽光朋輩”留守兒童關愛計劃發起人
田春利 教育學博士生、資深心理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深圳市中小學心理輔導中心成員、廣東省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講師,目前任深圳市石巖公學心理健康輔導中心主任
王臘梅 深圳大學心理與社會學院副教授
嚴玉慶 深圳實驗學校教師
姜振宇 北京師范大學科幻文學博士,上海市科協科幻專業委員會執行理事,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專業評委
張圣林 游戲開發者
王 磊 騰訊游戲成長守護平臺項目負責人
姜未禾 教育部科技委科幻與科普戰略研究基地研究員,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想象力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光明日報》科幻科普專欄作者
1.問:孩子經常會借家長的手機,但不知道到底是在學習還是在玩游戲,如何進行分辨呢?

如果孩子直接和你說自己想玩游戲,你是絕對不會給孩子手機的。所以如果下次孩子再提出這樣的要求,你不妨直接問他/她,你是不是想要玩一會兒游戲呢,那就玩一會兒吧。把這個問題公開化之后,很多問題反而容易解決了。
姜未禾:我認為“給不給”孩子手機只是表象,而背后的實質是孩子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養成了怎樣的學習習慣。現在有些搜題類APP功能十分強大,只需將題目拍照上傳,立刻就能得到答案。此時很多孩子會誤以為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但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答案背后的思維過程?是否能夠舉一反三?還是僅僅把答案抄寫下來?這些不同的方式達到的學習效果顯然有著巨大的差別。
工具本身不是壞的,但如果孩子養成依賴工具而不去思考的習慣、沉浸于一種“假學習”的幻象里而不自知,危害可能比玩游戲更大,且更不容易被察覺。所以這就需要家長引導孩子如何正確地使用工具,在得到答案以后如何把背后的原理弄懂,才能真正地讓手機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2.問:家長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溝通游戲怎么辦?

王新紅:希望家長有機會看看溫尼科特的書和傳記,有兩句話說得非常非常好:“沒有誘惑的深情,不含敵意的堅決。”我們可以反對孩子,可以不同意孩子,但這個不同意里面是沒有敵意的,我們可以批評孩子,但沒有對人格的攻擊和否認,我們批評也是尊重的批評。沒有誘惑的深情,就是說我們沒有希望從孩子那兒再榨取一點什么,就可以和他很自如地交流,那樣孩子就更有可能成為他們本來應該長成的樣子。
3.問:孩子拒絕和家長溝通怎么辦?

如果孩子拒絕溝通,你可嘗試問一個問題:“我們做什么你可以接受?”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你就把這個權利交給孩子,如果他/她愿意回答你這個問題,你還可以問問孩子:“以前我們做的什么是你不喜歡的或者是你覺得不太合適的?”孩子可能會說:“我不要你管。”但你可以繼續以比較溫和的方式要求說:“我們可以討論出一些更具體的安排。”
吳巖:親子關系出現問題,你只有等待、觀察。因為孩子的生活是在波動的,會有蛛絲馬跡讓父母知道他/她需要幫助,這時候就應該趕快以合理的方式切入,不能直接問:“你怎么了?”
4.問:因為玩游戲,親子家庭關系之間喪失信任了,該怎么修補?

很多地方建戒網癮學院,家長把孩子送進去,用虐待孩子的方式戒網癮,這種情況通常是家長真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這個孩子我管不了,就送到這個地方去,就只要一個孩子變乖的結果,這是非常極端的。我想對青春期孩子的家長說:
第一, 如果你覺得規則不管用了,孩子管不住了。你首先要看看你的規則是不是真的過時了,不符合青春期的年齡,也不符合這個時代,我們能不能探討出一個更符合,彼此都能接受,都能執行下去的規則。
第二,任何時候,家長都不要放棄孩子,不要說管不了就不管了,他成年前、步入社會之前,家長都有責任,不要放棄他。
第三,我們制定好一個更適合的規則以后,我們一起來執行。一個家庭如果親子關系非常好,他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哪怕有沖突,哪怕有不愉快,父母也會有應對的方案,這個沖突有一個階段性,這個階段很糟糕,過一個階段又好一點,這個階段性是孩子發展的必然。父母和孩子一起度過叛逆期需要家庭氛圍長期以來的積累。如果之前完全沒有積累,到了青春期感覺控制不了了,但又不想放棄孩子,想繼續把這個家庭變成有愛有規則的家庭,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我們去尋求真正的專業的心理咨詢,專業的機構、和孩子的老師一起來探討我們如何制定一個讓這個孩子持續發展的方案。
5.問:我已經在對孩子玩游戲事情做讓步了,孩子卻說我很虛偽。
田春利:我們在做中小學生心理輔導時,發現很多學生的心理壓力并不是來源于對自己未來的不安感,壓力來自父母。很多父母跟孩子說話都小心翼翼、做事也小心翼翼,都不敢提成績的事情,表現得我們好象不關心這個東西。但孩子心里非常知道你是很在意的,越小心翼翼越在意。你覺得你是在用一個很好的態度跟孩子交往,但孩子能讀懂你行為背后真正的想法。他說你很虛偽時,可能是你的內心沒有真正放下。
王新紅:雖然孩子玩游戲的時間可能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但當孩子從不回應到有回應,說明孩子跟家長的關系有松動,那就繼續努力。家長要降低預期,改變不是速成的,一定是很持久的過程,要做好抗戰的準備。同時,家長應該把自己觀察到的孩子的積極改變傳遞給孩子,不管是親自表達還是通過第三方去傳遞。
6.問:孩子用玩游戲逃避現實問題,家長應該如何正確進行引導?

想讓孩子能夠正視現實問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從小陪伴,與孩子共同成長。孩子是你的伙伴,不是你的玩具,也不是隸屬你的一個財產。我們很多家長是沒有辦法把孩子和自己放到平等的關系上的,老是覺得孩子玩什么都是玩物喪志。如果我們能夠成為一個比我孩子還要愛玩、會玩的人,這樣孩子才會聽我的,才會信任我。
高璇:孩子們從游戲中能獲得很多獎勵和成就感。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卻很少正面鼓勵,就比如控制游戲時間這件事,如果孩子沒有做到就會扔手機,發火,這些都是懲罰,懲罰只會激起家庭中的矛盾,不會帶來好的效果。我們家中制定了規則后,如果孩子自己遵守了規則或達成了目標,一定要記得獎勵。
游戲讓孩子著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社交因素,這個社交不光是指的跟同齡伙伴可以一起交流,或者可以跟小伙伴一起游戲,還包含一種集體歸屬感。現在的家長非常鼓勵孩子自由發展做自己的事情,但別忘了也要鼓勵和幫助孩子加入集體,這是孩子的自然需求。
像這些成就感,集體感,樂趣等,如果家庭中有缺失,孩子就會從游戲中去尋找,因為在游戲中很容易找到。所以孩子出現沉迷現象時,家長要看他到底是哪些方面的缺失。比如這個孩子在生活中沒有什么成就感,我們就平時多給他一些選擇權,帶他參加體育競技活動,提高成就感,而不要讓他只能在游戲中獲得成就感。多提供給孩子一些游戲之外的好玩的事情,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要知道不是游戲帶來問題,而是家庭系統中的問題導致孩子逃避到游戲中。
再強調一下,其實過度沉迷沒有那么可怕,很多時候這種恐懼是我們這一代人特有的焦慮。 家長們要注意,一定要給孩子足夠多的選擇性和溝通。溝通是最重要的,不管你的孩子多大,每天抽一點時間孩子溝通,今天你做了什么,高不高興,你為什么喜歡玩這個游戲等等。有足夠的溝通,你可以了解孩子,孩子也會覺得,遇到問題可以找我的爸爸媽媽,他們可以和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會一下子到真正有害的、成癮的地步。
7問:現在的游戲種類非常多,獲取方式也非常便捷,如何才能避免孩子接觸到不適合的游戲?
王曉冰:在《玩得開心 玩得安心 寫給家長的游戲指南》里,我們提到了很多關于家長如何管控孩子的游戲設備,怎么樣幫助他們挑選合適的游戲的內容,如果家長有這方面的需求的話可以更詳細地了解。
同時,我們覺得家長自身也需要建立起一種安全感,因為所有的管控方式都不是萬能的,關鍵還是家長可以從小對孩子進行游戲方面的教育,幫助孩子識別正向積極和有益的游戲,遠離具有風險的游戲。這就像我們培養他們其他的能力一樣。如果家長能夠通過溝通和指引,讓他們從小就學會了如何分辨和選擇合適的游戲,自然就會大大降低他接觸到不適合游戲的風險。
8.問:家長如何跟孩子制定游戲規則?
王新紅:我們可以對孩子使用手機使用作出明確的規定,比如什么時間用來和同學交流、玩游戲,什么時間用作學習的工具。幫助孩子認清它的具體作用,正確的使用習慣慢慢就會養成。
高璇:作為家長應該在家中制定規則,設定一些限制。
首先,規則一定要越早設置越好。規則建立的前提條件是要給孩子足夠多的自由,不能極端,如果家長一直在侵犯孩子的邊界,會導致一個很大的反彈和反抗。
所以,建立規則的第一個基礎條件是,孩子在家里要有足夠多的自由、足夠多的決策權,能為自己負責。第二,家長很容易走極端,要不就完全放縱,發現管不了了,又開始完全管控。我個人認為,80的自由,20的規則是一個合理的比例。但是這20的規則一旦制定了就要實施,而且這個規則是屬于底線性質的,我們需要20的規則來保障那80的自由。
具體游戲方面的規則最重要的有三個:
第一,控制時間。7歲之前的孩子每天15分鐘,7歲到13歲左右的小學階段是每天半個小時,到了中學可以延長到一個小時。或者你還可以讓孩子選擇,比如可以選擇每天半小時,或者,選周一到周五都不玩游戲,但是周末可以隨便玩。
第二,控制場所。這兩天有一個熱點新聞映證了這一點,有小豬佩奇、艾莎公主的動畫片被做成了非常暴力色情的動畫片,存在于視頻網站的兒童區域,對于一個學齡前兒童還不太能分清真正的現實和虛擬現實的區別的時候,這個東西對他的影響會非常大,可能會引起他做惡夢、睡眠障礙,引起恐懼。這樣的暴力畫面有時也存在于 游戲廣告里,所以孩子玩游戲應該在父母抬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可以隨時關注到孩子正在玩的內容。
第三,父母一定要對你孩子正在玩兒的內容是有所了解的,你不一定要跟孩子一起玩,但是你要了解這個游戲大致是個什么內容,都有什么人物,是什么性質的等等。
9.問:騰訊有做一些事情幫助家長應對游戲相關問題嗎?
王磊:青少年游戲不僅是學校及家庭教育關注的重點,在互聯網行業中,也有企業從技術層面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騰訊公司在2017年初推出了國內互聯網行業首個面向未成年人健康游戲的系統性解決方案——成長守護平臺,便是其中一個例子。該平臺可幫助家長實現對孩子的游戲行為管理,包括游戲行為查詢、提醒及時間、消費管理等。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技術支持是一方面,家長與孩子的良性溝通也是不可或缺的。成長守護平臺未來也將在完善功能的基礎上,促進親子互動,幫助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
王曉冰:作為一個企業,也確實需要承擔其社會責任,這是騰訊設立成長守護平臺的原因。并且這只是我們在幫助家長正確引導孩子進行游戲方面的一個探索,后期我們還希望建立起更多的渠道,匯聚更多的專家,一同幫助家長進行相關的把關、控制和正確引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