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以法律制度杜絕“邪典”出籠

1月22日,廣州市公安、文化執法等部門對廣州胤鈞貿易有限公司,依法進行了查封,扣押相關工具和設備,責令當事人停止生產經營活動。
隱藏在動畫片中的“邪典”視頻有什么危害?動畫片作為情商類和知識類的啟蒙動畫,詞匯不高深,情節不復雜,符合小朋友的心理認知,基于兒童強烈的模仿傾向,動畫片在一定程度上還扮演著言傳身教的角色。不過,兒童區分信息的能力很弱,一旦被“邪典”視頻里充斥的恐怖、裸露、暴力、涉黃等內容影響,后果不堪設想。
這不只是簡單的“重口味”、小朋友被嚇哭,或者“鬧著好玩”,“邪典”視頻在法律上已經觸犯了我國的《刑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特別是視頻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大肆傳播時,更違背了《網絡安全法》第十三條“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的規定。
這次有關部門清理了廣州胤鈞這種污染源,消除了“邪典”視頻的惡劣影響,實在是大快人心。但是,如果只“破”不“立”,兒童動畫片的傳播規范無從談起,已取得的打擊成果也很容易失去。
其實,整個社會還得從“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這個角度去考量動畫片的尺度,一個小小失誤導致的傷害可能是巨大的。2013年,江蘇就發生過因為模仿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烤羊”情節,兒童嚴重燒傷小伙伴的惡性案件。此外,“7歲孩童扮演灰太狼,用平底鍋打傷小伙伴”“模仿光頭強用電鋸砍傷手指”等新聞也層出不窮。
其中當然有監護人監護、陪伴不到位的問題,但是兒童節目沒有分級制度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我國關于兒童動畫片的標準,還停留在抽象性、宣示性規范上:國家“禁止任何組織、個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賭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以及網絡信息等”,并沒有關于兒童節目的專門性法律法規,此前一直呼吁的“國產電視動畫片內容標準”和兒童電視分級制度也未能出臺。
事實上,早在1995年澳大利亞墨爾本的“電視與兒童”世界高層會議上,71個國家和地區就以通信方式通過了《兒童電視憲章》。1998年,相關國家又在倫敦簽署了《兒童電子媒介憲章》,要求兒童節目應該是有趣的、娛樂的、教育的、有利于身心健康。 美國自1990年通過《兒童電視法案》起,先后頒布了《抵制色情兒童法》、《傳播莊重法》、《兒童在線保護法》、《兒童互聯網保護法》,已經構建起一整套媒體保護兒童權利的法律規范。
網絡平臺的興起,給兒童觀看動畫片帶來了便利,也給內容管理帶來了挑戰。面對“邪典”視頻的挑戰,與其被動地一個個“破”,不如主動地“立”,用法律給兒童接觸媒體筑起綠色“防火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