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伊犁鼠兔的壽命和辨別 | 綠會BCON對話李維東(系列02)
2022年8月16日下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BCON)工作組工作人員連線對話了伊犁鼠兔發現人和兔形目專家李維東。


(圖源:李維東)
最近,中華伊犁鼠兔保護地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繼2014年后,志愿者再次拍到了呆萌可愛的天山精靈——伊犁鼠兔(外文名Ili Pika, 學名Ochotona iliensis)。網友們發現,此次拍到的伊犁鼠兔與2014年拍到的那只伊犁鼠兔長得幾乎一模一樣!于是,大家不禁要問:這兩只伊犁鼠兔是同一只嗎?
帶著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綠會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組工作人員連線采訪了伊犁鼠兔發現人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存續委員會(SSC)兔形目專家組專家李維東。
他向綠會BCON工作組解釋道,從伊犁鼠兔的壽命來說,一般大家公認的是三到五年。兩只伊犁鼠兔被拍攝的時間中間間隔了長達八年的時間。因此,若是同一只伊犁鼠兔的話,從2014年拍攝時間再往前推,那么這只伊犁鼠兔就非常長壽了。
巖棲型鼠兔和草原棲息型鼠兔的壽命不一樣。草原棲息型鼠兔或高原棲息型鼠兔繁殖率高,它們的壽命相對來說比較短。而巖棲型鼠兔像伊犁鼠兔,它們在裸巖棲息,相互之間沒有太大的干擾,所以壽命相對要長一點。于是,我們推測,巖棲型鼠兔我們一般推測壽命為三到五年。倘若這兩次拍攝到的伊犁鼠兔是同一只的話,那么它的壽命就要打破記錄了。
當然,若要確定這兩次拍攝的是否為同一只伊犁鼠兔,我們現在也在做相關的研究和辨別工作。伊犁鼠兔在它的頭部和頸部位有三處棕色斑點。若無別的方法辨認,我們也可以通過斑點來做一個大致的辨別工作。
但是此次拍攝到的伊犁鼠兔太神奇了。與上次拍攝到的那只鼠兔相比,它們的外貌,乃至神態幾乎是一模一樣。從2021年開始,我們借助計算機人工智能(AI)技術做個體識別,也就是說,通過鼠兔的色斑,利用計算機來做個體差異識別。這項借助AI技術針對伊犁鼠兔的識別工作是我們保護地和西北工業大學合作進行的,但是由于伊犁鼠兔的體型太小,且特征不是太明顯,因此目前進展略有些緩慢。
2022年初,我們保護地與騰訊公益(他們成功地做過雪豹的個體識別)協商:希望他們把他們在雪豹識別方面的技術和經驗移植過來,為我們做伊犁鼠兔的個體識別工作。
他們表示,他們主要做大型動物的個體識別,而伊犁鼠兔的體型有點小。
李維東繼續補充道:“如果我們能在識別技術上有所突破,就可以很容易地確定這兩只伊犁鼠兔是否為同一只?,F在我們通過上述的兩張照片,只能做一個大致的分辨。然而,我個人認為,是否為同一只伊犁鼠兔,這并不是太重要。無論如何,如此相似的兩只伊犁鼠兔,且兩次拍攝地點相同——就在中華伊犁鼠兔保護地精河區域的同一監測點,兩只鼠兔現身的位置前后也就相差3到5米。那么結果就有兩只可能:要么就是伊犁鼠兔的壽命比我們估測的要長;要么就是近期拍到的伊犁鼠兔為2014年所拍到的那只的后代——子女一輩或者孫子孫女輩。若是這樣的話,我們至少還可以欣慰地說,‘我們中華伊犁鼠兔保護地的成效由此可見一斑。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20公里外最早發現伊犁鼠兔的區域——天山伊犁尼勒克區域,作為伊犁鼠兔物種標本采集地,從2002年起,我們已經宣告在那個區域已經滅絕,早已不見蹤跡?!?/p>
長期以來,我們中華伊犁鼠兔保護地一直在做伊犁鼠兔的監測和保護工作。近期,我們已經完成了南北天山4年一次的伊犁鼠兔全域大調查的主要任務,現在就差尼勒克縣的伊犁鼠兔發現地,由于疫情的原因,這一區域任務無法完成,監測工作不得不擱置延后。中華伊犁鼠兔保護地精河區域是非常值得我們保護的,因為精河區域和天山一號冰川區域是伊犁鼠最后的家園。目前,只有這兩個區域還有相對穩定的種群。

(圖源:李維東)

(圖源:李維東)
本文為系列報道,后續多篇,敬請關注綠會融媒。
文/Daisy 審/李維東 編/angel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