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丨豆瓣想讀3700+,這本藝術科普漫畫為啥這么火?
一個看似有距離感的、以“史”為名的藝術科普漫畫為何能在上市首月即加印?在上市兩月內獲《中國青年報》、騰訊好書、新浪讀書、百道網等多個重量級榜單推薦;豆瓣評分9.0,想讀3700+,連續位居豆瓣藝術設計圖書一周熱門榜TOP10近一月之久。
這部收獲媒體與讀者們共同肯定的藝術科普漫畫究竟有何魅力?今天我們就請到了她的作者李君棠、垂垂來和我們一起聊聊《藝術史的另一半》。

李君棠,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比較文學專業碩士。曾在一家書店擔任營銷主管,擅長以講故事的方式讓文化內容成為暢銷產品。在閱讀了大量中外藝術史科普作品后,認為這其中還存在一個市場空白:從女性藝術家角度出發的藝術史全年齡段科普。于是,希望將女藝術家的作品作為一件“好產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推廣給更多的讀者。
垂垂,插畫師,繪本作者。博物館學學士,工藝美術專業碩士。致力于全年齡科普繪本創作,作品涵蓋人文、藝術、化學、物理、 生物、神經科學等知識領域。如“假如世界系列”科普、《我們的一天》等。入選2021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藝術精英榜。

1
為了讓老公陪我逛博物館,我開始和朋友做藝術史科普
1. 兩位作者是因為什么樣的契機想做這樣一本女性視角的藝術史科普的?你們是從何時開始關注藝術史書寫中性別缺失這樣一個現象的?
垂垂:大概四年前吧,我和老公在旅游的時候逛博物館,他說反正看不懂,就在外面等我。為了讓他以后有可能和我一起逛逛展覽,我就想著要不做個簡單的藝術史PPT給他說一遍。正好這時候君棠和我也在和我們的好朋友聊藝術史科普的話題,我們就決定一起做一個給朋友們的小科普來玩玩。
查閱資料一小段時間之后,我問:“為什么都沒有什么女藝術家呢?”君棠說這里面有很多歷史的、社會的和觀念上的原因。我們聊著聊著,就很想知道如果用女藝術家的視角看藝術史會是什么樣子,于是我們決定干脆把給朋友做的藝術史科普,變成女性藝術家視角的藝術史科普。我有做科普圖書的經驗,覺得做都做了,我們不如做一本書的形式的。

君棠:我在偶然情況下讀到了藝術史學者納內特·所羅門(Nanette Salomon)的論文《藝術史規則:忽略之罪》和琳達·諾克林的論文《為什么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她們所描述的情況是我隱隱約約意識到,卻沒有去仔細想過的問題,或者是說,我也曾經把它當成了“常識”——女性藝術家常常被排除在“偉大”的藝術家列表之外,她們的作品也難以被列為“一生中你不可錯過的十個藝術經典作品”之一。她們在論文里提到的那些“無比重要”的女性藝術家,竟然是在我所閱讀過的藝術史科普作品里很少見到的人,比如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或者瑪麗·卡薩特。

《為什么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待定封面)
50周年紀念版
琳達·諾克林 著 李建群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美術分社 即將出版
這些名字對于藝術史學者來說已經是信手拈來,但是她們卻幾乎不存在于“常識”之中。我在《藝術史的另一半》的前言里開過一個玩笑:“如果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沒聽過達·芬奇,簡直是難以想象的,但是沒聽過弗里達·卡羅,倒是可以原諒的。”不認識女性藝術家從來不會讓人顯得“沒有文化”。我們覺得可以做一本書,讓女性藝術家進入“常識”里。
2
比起八卦,我們更關注她們的畫為什么好看
2. 如果說這些女藝術家是被藝術史所忽略的,那么你們在選擇每一位藝術家的時候有什么標準?如何在被忽略的書寫中去挖掘更多女藝術家的信息,比如資料的收集和考據?在講述她們的故事的時候會更注重呈現什么?
君棠:我們希望選擇我們認為在藝術史中,可能是在表現手法、創作題材、技巧和視角方面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個人。

其實在琳達·諾克林闡釋藝術史中的問題之后,嘗試挖掘女性藝術家的前人數不勝數,她們/他們發現的材料,也都是我們重要的研究資料。女性藝術家當然存在,這已經不需要再證明。但是她們仍然更多地出現在專門為女藝術家撰寫的專著里,標題叫做《你不可錯過的30個女性藝術家》這樣的普及作品里,而不是出現在藝術史通識科普里。
如果要舉出三個藝術家,講完印象派的故事,很多人會選擇馬奈、莫奈、德加,或者莫奈、雷諾阿、德加,即使這里面至少有兩個人不承認自己是印象派畫家,也不耽誤人們提及他們,而不是貝爾特·莫里索的名字。
她們是藝術史的“另一半”。

所以我們希望做的不是挖掘隱秘的天才,而是拓寬“常識”的可能性——從女性藝術家的視角,去撰寫藝術史通識科普。在揀選需要撰寫的藝術家的時候,我們希望也遵循一定的編年順序和風格變化順序,讓第一次接觸藝術史的人,通過女藝術家的故事,也可以了解到很多藝術史中的重要流派和事件。
垂垂:我會比較注重呈現“科普感”,希望讓第一次接觸藝術史的讀者也能輕松讀下去。
收集女藝術家資料之后君棠會和我討論故事的側重點,一般是她大概說一遍女藝術家的生平和她的感受,或者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她想呈現的東西;因為大部分女藝術家我也是第一次接觸,一定程度上我相當于這本書的第一個零基礎讀者,在聽她說的時候,我會對我感興趣的方面提出疑問和建議。
另外,我們也會收集身邊對藝術史不太了解的朋友們感興趣的問題,比如“為什么這樣的畫會被認為是好看的?”“為什么這樣的畫值錢?”這些問題我們會在每個藝術家故事之前的“背景資料頁”里回答。

君棠:我們會遵循一個恒定的結構去介紹每一個藝術家的故事:先有一個“輯封頁”,包含女藝術家的形象和她的重要成就;然后你會看到“人物頁”,介紹了對她的個人生活和創作重要的人,或是被她影響的人,讓你能夠把她置于某個時代之中去想象她的生活;接著是“印象頁”,通常是一個大跨頁,包含藝術家的風格,和它們給人的主要印象;最后是她的個人故事和重要作品的介紹。

對于個人故事的介紹,會各有側重點,有些是“條件反射性”的,哈哈。比如,對貝爾特·莫里索的介紹里總是會不免提到馬奈,這也很正常,因為他們兩個的創作是互相影響的。但是在很多她的介紹文字里,會莫名其妙地猜測他們倆的親密程度,甚至認為這種親密跟莫里索的創造力有關。
這種對于私人生活的過分強調,是女藝術家傳記里有時有點讓人困擾的部分。所以在寫莫里索的故事的時候,我們用了她的女兒,朱莉的視角去寫。

首先,我認為朱莉才是莫里索最愛的人,莫里索花了十五年時間去繪畫朱莉的成長,由朱莉來介紹更能讓人感受到莫里索的溫柔,也能讓人關注到莫里索重要的母題,而不是她正好認識的“大藝術家”;其次,女兒才不會遮遮掩掩地猜測母親的風流韻事,哈哈。
3
整本書的元素都充滿了“小彩蛋”
3. 在這本書的人物形象設計以及作品呈現時有什么樣的考量?章節的銜接、色彩的運用、小黑人的串場等,整本書的設計中有沒有什么你們特別喜歡的小細節?這本書的封面很特別,還做了一個可以對應封面上的人物輪廓貼貼紙的小設計,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
垂垂:我用統一的畫風重畫了一遍所有藝術家的作品,這樣整本書整體感會更強。

我特別喜歡書里的小黑人,小黑人在這本書里是一個最重要的角色,他實際上沒有一張明確的臉,可以代表任何人。在這本書里,她可以代表某個找不到畫像的歷史人物,或者一個好奇的觀眾,也可以代表我們兩個。
設計小黑人的原因是覺得在整個歷史中,沒有被記住的人是大多數,畫像都找不到,就像一個個的陰影,但是在這里她們可以訴說歷史中她們可能經歷過的事件。
比如在講到包豪斯學校的時候,我們畫了一排小黑人,代表包豪斯的工匠老師們。他們不像密斯凡德羅或者康定斯基一樣有名,但是在這里她們值得被記住。


君棠:封面是趙瑾老師設計的,正中間是一個巨大的問號,象征著這是藝術史里的重要問題:這些被忽略的女性藝術家都是誰?她們曾經怎樣改變藝術史?她們又是因為什么被忽略的?所有女藝術家的臉都作了剪影處理,她們的故事等待你去發現。
貼紙的設計是我們的責編張維維老師提出的,在這份貼紙上你可以去一一對應每一個女藝術家的臉,貼完以后可以更好地記住她們,而且我們認為這個過程里有一個互動感,暗示是因為你,因為每一個讀者,才能讓這些藝術家重新被看見。我們作為科普作者,只是做了一個開頭的小工作。


4. 分享一個和這本書有關的,讀者可能不容易注意到的小細節或小秘密吧。
君棠:這本書目錄里的女藝術家有23個,實際上我們讓更多女藝術家藏在了里面,比如追隨文俶的畫家周淑祜、周淑禧,還有更多隱藏在人物關系頁、歷史背景頁面里的女藝術家,比如嫁人以后就放棄雕塑的杰西·利普斯科姆,一張作品也沒流傳下來的管道杲和普魯登西亞·真蒂萊斯基。
也許以后你在閱讀藝術家傳記的時候,會多問一句:與某位藝術家一起學習的同學去了哪里?那位同樣愛好藝術的藝術家的妹妹現在過得怎樣?或許,就能發現又一個被遺忘的女藝術家。

5. 在做這本書的過程中有什么遺憾和不足?在未來藝術史的科普道路上有什么打算?會關注哪些領域?
垂垂&君棠:遺憾當然是因為篇幅所限我們還有好多喜歡的女藝術家沒有呈現,真希望能出個超厚增訂版呀!
垂垂:希望隨著歷史上女藝術家們越來越被重視,能看到更多更多女藝術家的資料,我們也會繼續關注這個領域,深挖和更新資料,努力做出更完善的作品。
君棠:希望以后更多女藝術家進入常識領域,我們也可以針對每一個女性藝術家做深入的科普。希望有一天,卡薩特的法國小帽子、歐姬芙的全身黑衣服,也能像梵高的耳朵或者達利的胡子一樣,變成一個藝術史的著名“梗”。


原標題:《專訪丨首月即加印,豆瓣評分9.0,想讀3700+,這本藝術科普漫畫為啥這么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