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專訪|《獨行月球》導演張吃魚:浪漫幻想,科學搞笑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22-08-23 13:57
來源:澎湃新聞
? 有戲 >
字號

“我們一直在做喜劇,只不過這一次,不在地球上演,在月亮上。”這是導演張吃魚對最新的開心麻花電影《獨行月球》的定位。

人類為抵御小行星的撞擊,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計劃。不料隕石提前來襲,全員緊急撤離,沈騰飾演的維修工獨孤月意外被落在月球。親眼目睹了小行星撞擊地球,自以為成為“宇宙里唯一人類”的獨孤月,在末日危機下,開始了他的自救。而月球上發生的一切,成為了地球人聊以寄望的“吃瓜”直播……

而把這出“太空喜劇”搬到月亮上,是一場極浪漫的中二“團戰”。

《獨行月球》劇照

沈騰、馬麗這對國民CP,多年之后在這部電影中再度出演男女主角,都貢獻了招牌喜劇之外更為豐富的精湛演技。沈騰頂著40斤重的宇航服道具,克服腰上和頸椎的傷痛,威亞吊得嘚瑟自己如今也是“動作演員”;馬麗的角色冷靜干練到不動聲色,在導演尚拿捏不準最后到底怎樣需要怎樣的情緒才算精準時,一口氣給出五種不同版本的表演供后期選擇。

戲份第二多,但不好意思自稱“男二”的金剛鼠扮演者郝瀚,全程沒有露臉,但接到劇本后就退了自己租的房子,把家搬到了動物園附近,四個月里每天去動物園觀察袋鼠的反應,從眼神、肢體到習性,儼然研究成了一名“袋鼠專家”。

《獨行月球》劇照

就連一開始張吃魚抱著“必死”決心只為“死個明白”戰戰兢兢找的黃子韜,也一口答應來演了個自毀形象但效果極為生動討喜的末日愛豆。

這是開心麻花迄今為止最高成本、最大規模的制作,前后跨度五年,集中拍攝制作的那三年,恰逢疫情,整個行業受到重創,開心麻花影業總裁劉洪濤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聽說是科幻題材,許多投資方都退卻;加上公司招牌的另一部分業務線下演出也遭遇停擺,資金緊張,公司現金流一度中斷,最難的時候,中影和阿里的加入,才為影片解了燃眉之急。

雖是喜劇,但為了與觀眾建立真切的情感連接,影片在視覺上極力求真。為了拍攝包括月面和基地指揮部在內的多個場景,《獨行月球》累計使用了超過4萬平方米的15個攝影棚,整個場景搭建用時半年以上。為了模擬真實的月面粉塵,劇組在一個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的攝影棚內特別鋪設了200噸沙石。《獨行月球》開拍就遇上新冠暴發,因為疫情,所有人都封閉在一個園區里,拍攝的142天里,整個園區就只有這一個劇組在日夜鏖戰。

《獨行月球》拍攝現場

張吃魚和開心麻花之前都沒有做過科幻題材,好在攝影、美術、聲音、視效等主創團隊電影制作經驗豐富,可以幫助張吃魚將劇本變為現實。其中視效制作團隊MORE VFX曾經是將《流浪地球》《刺殺小說家》推向中國電影視效頂峰的公司。

張吃魚很感謝前輩們的試煉,說自己沿著“探路者”們的光,比如承擔了大量戲份的“月球車”使用了《流浪地球》等電影拍攝過程中使用過的六軸平臺裝置,以更好地呈現出晃動、震顫等畫面;代表了國內生物最高難度的金剛鼠,則是《刺殺小說家》的“赤發鬼”之后又一令人驚艷的虛擬銀幕形象。

這樣一部大制作,先后有上萬名工作人員參與其中。更大的“團魂”,是國家科技硬實力的“背書”。宇航服、月球車、空間站、飛行器等道具和美術設計,都有專業領域人士擔任技術顧問,隕石撞擊、逐日環月,都經過嚴密的科學計算,而中國航天實力的不斷提升和傲人成果的不斷實現為這個浪漫的科幻故事提供了最具說服力的土壤。“我們國家已經是一個航天強國了,這才是做科幻片的根基。”

自嘲是個“二次元死宅”的張吃魚,在開心麻花做編劇已經超過10年,他看同名漫畫愛上這個故事,推薦給公司后也自信表達,“這個項目在麻花的團隊里挑導演的話,的確我是最合適的。”

拍攝這樣一部史無前例的科幻喜劇,一邊要學習復雜的前沿視聽技術,一邊要事無巨細解決層出不窮的具體操作難題,一面還要在綠幕上肆意施展天馬行空的想象,對導演來說,是對綜合能力的極大考驗。

從小熱愛漫畫,骨子里帶著中二感的張吃魚,大學畢業后,寫過網絡小說,做過影視公司文學策劃,2011年以編劇身份入職“開心麻花”。十多年“喜劇人”一路走來,張吃魚在舞臺上實踐著如何逗觀眾開心這件事,也希望好的喜劇作品除了逗樂觀眾,還可以賦予更豐富的觀感體驗。

《獨行月球》延續了麻花喜劇慣用的由于信息偏差所衍生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荒誕,也營造了區別于傳統喜劇熱鬧情境的極致孤獨;末日危機的絕地自救中,“丑態百出”的暗戀和“遍體鱗傷”的人鼠相依中,演繹出關于熱愛和生命的極致浪漫。

死嗑這部電影的五年間,張吃魚告別了深愛的外婆和一只養了14年的貓。他把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化在電影里,讓彩蛋里的獨孤月和馬藍星以另一種方式“相遇”,沈騰手寫一行“宇宙這么大,我們還會遇見”,也成為張吃魚最想和觀眾分享的情感。

《獨行月球》票房已達27億。

8月22日,在上映第25天時,《獨行月球》的票房已突破27億,妥妥坐穩2022這個火熱夏天暑期檔冠軍的位置。

像電影里那一身宇航服的亮黃,是灰撲撲暗沉太空里象征希望的明亮暖色,《獨行月球》之于“寒冬”下的中國電影市場,同樣是這樣的一抹亮色。

“《獨行月球》可以在暑期檔定檔,創下這么高的票房。電影在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讓我們影院的這些從業人員很安心。”這是8月19日影片來到上海路演時,一位影院經理向主創們表達的心聲。

才拍了兩部電影,部部20億+的成績,放在一位青年導演身上,很難不成為光環和壓力,張吃魚卻說,“我是一直努力讓腦子里有一根弦繃著不去思考票房的問題,如果一旦我這么去思考,很可能在創作上面就沒有那么純粹了。”

電影上映期間,導演張吃魚接受澎湃新聞專訪,談及這次“科學搞笑”過程中的取舍與糾結,以及對喜劇和創作的種種思考。

導演張吃魚在上海路演現場。

【對話】

越真越喜,合理確保好笑的成立

澎湃新聞:過去開心麻花的電影,即使光靠喜劇也可以獲得很好的票房,這次花這么大成本做喜劇這件事,前期有花比較大的力氣去說服公司嗎?

張吃魚:真沒有,其實真的就是看故事好不好。這個故事我拿到公司以后,老板都非常認可,就決定要做,當然等到劇本出來以后,把大概預算盤出來,開始籌備的時候,正好趕上疫情,確實會有一些壓力。因為整個行業在那時候受到很大的沖擊,都沒有什么信心了,我記得那會兒很多人都在說未來還有沒有電影院這回事。那個時候老板肯定會希望,有沒有可能再便宜點,這肯定成了要考慮的問題。但作為內容提供方也明白,為了打造質量,有些錢是一定要花的。

因為作為喜劇創作者,我們都很明白,合理,其實是恰恰確保了喜劇的成立。我們喜劇有一句話叫做“越真越喜”,你只有讓觀眾相信這個事情,它真的發生在月球上,他真的被落下了,地球真的毀滅了,才有“幸存者”的特殊處境。只有讓觀眾相信這個情景,這個喜劇才能成立,所以會花那么大量的投資也好,特效也好,去構建整個的科幻的世界觀。

公司從頭到尾都給了我鼎力支持。我覺得這個電影和這段經歷都太難得了,一是因為在那樣的大環境下,另外一個原因是我之前沒有任何大特效片的經驗,我都想象不出來,把這樣的一個項目交到我手里,除了麻花還有誰能做到?

澎湃新聞:這次專業的科學顧問幫你們解決了哪些嚴謹的科學問題?科學上的嚴謹和科幻、喜劇這些需要天馬行空的特質會有沖突的時候嗎?

張吃魚:會有,與其說是平衡,不如說是,在不影響劇情的前提下,我們一定是盡量去保證科學部分的嚴謹,當然也有很多戲,我們是以嚴謹為前提,包括像環月那樣的橋段,我們必須仰賴科學顧問把大概的路線設計出來,包括推算完整環月的方案,每天跑多少公里是能夠一直追著太陽,什么方案都得經過計算完確保成立,我們才能去寫那樣的橋段。

包括最后獨孤月駕駛返回艙,被隕石撞了以后,返回艙高速翻滾以后他踹開艙門,通過空氣釋壓,讓返回艙慢慢地穩定下來,我們也都讓科學部門先行計算完以后看看是否可行,這些都是科學顧問去保障我們的嚴謹性。

當然也會有一些需要跳脫出科學本身的表達,比如說像一開場,有一場大概將近10分鐘的獨孤月開著月面車去追火箭這樣的戲,照理說其實太空環境是真空環境沒聲,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完全遵照科學原理,觀眾就看了一個默劇。

還包括其他一些聲音上的處理,都考慮到電影畢竟是視聽藝術,我們會讓科學原理稍微讓一讓,當然比如說讓那些隕石落在月面上“咚咚咚”的聲處理得和在地球上不一樣一些,還是能給觀眾一些視聽上的刺激。

它畢竟是科幻片,帶了一個“幻”字,不是科普,我覺得我們科學顧問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他說科學里面其實講究的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個過程應該更多的要打開你的想法。在他們看來,只要不違背一些類似于像熱力學三大定律這樣最基礎的東西,其實都是可行的。合作的過程里,我甚至覺得,科學家是比我們想象力要大得多的人。

比如說獨孤月去和廣寒宮號對接的情節,現在片中是乘坐返回艙,獨孤月自己修復的返回艙,但跟科學顧問一開始聊的時候,他說只要有一個有發動機,哪怕拿個游戲手柄操作,都是可以實現的,因為他們了解的更全面,而且在真正的科學實驗和研究中,都是發揮了無數想象力去達成某一項成果的,所以他們反而會更加的打開。

《獨行月球》劇照

澎湃新聞:第一次獨立做導演,就要做如此大體量的重工業電影,做了哪些準備,怎么形容和總結過去幾年創作的狀態?

張吃魚:應該說是痛并快樂著,因為首先創作本身它一定是非常痛苦的,無論在一開始寫劇本的時候,從一開始想什么樣的橋段,什么樣的人物關系,到你開始籌備開拍,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你完全預想不到的,再到后期去完成協調各部門巨大的工作量,在這5年里面反正每天都很痛苦。

但又是很享受的。原因是你就看著原本只在你腦海里面想象的畫面,慢慢變成了分鏡,慢慢變成了虛擬拍攝的動畫片段,又慢慢變成了實拍影監視器里的畫面,變成大銀幕上好像那么真實的世界,又和那么多人產生了連接,讓人笑讓人哭,這個過程真的會很有成就感。

澎湃新聞:確實這部電影給人超出預期的驚喜,本來大家覺得可能看一部喜劇開心一下就好了,但它還給出了很棒的視效大片的享受。可以介紹一下這次用到哪些全新的技術?

張吃魚:確實整個過程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因為之前沒有任何這種特效片的拍攝經驗,所以從籌備跟主創去商量這些概念設計也好,包括虛擬拍攝的過程都是非常陌生的。其實我一開始根本不知道虛擬拍攝是什么,到了棚里面看著一個空曠的棚,這么150個動捕攝像頭,攝影機連接一些虛擬空間的設備,然后就看著攝影師在對著空氣推拉搖移,但產生了實時的反饋,真的非常神奇。我常常覺得,自己處在一個非常陌生的工作環境中,但是得立刻調整自己去適應它,挑戰太多了,每一天都是挑戰。

還有比如說包括我們用到動捕實時運轉的技術,還有最后我們的頁面,是通過未公開版的UE5的渲染系統來完成的,我們應該是國內第一部使用UE5的電影,在特效層面上做了很多新的嘗試,場景的精細度和復雜度都是大幅提升的;包括剛子這只袋鼠,應該也是國內生物特效的最高難度級別,大概是之前國內最難的生物特效量的好幾倍,不少特寫鏡頭單幀的渲染時長就達到20-30小時;另外像在美術層面上,大規模地使用這種3D打印機,金屬雕刻機,這些都是新的嘗試。

澎湃新聞:你說過自己是個二次元動漫宅男,是有帶點這種“科技宅”屬性的嗎?

張吃魚:有一點,我對這些確實是感興趣的,用這些新技術,會讓我自己覺得很興奮。但是又很矛盾,因為確實會有爽感,一切都很有意思,但是因為那種陌生感帶來太多不確定,我自己承擔的這個角色又要求我,不能對這個事情是不了解的。好在身邊都是最有經驗的人,所以我每天都在吸收大量的信息和知識,不斷消化,然后立刻跟各個環節的專家去溝通交流,去想怎么把這些技術用到最好。對我來說,這是個邊拍邊學的過程,也很感慨技術的發展可以讓我們這樣去放肆的想象。

《獨行月球》劇照

獨孤月很圓滿,希望傳遞給觀眾更豐富的感受

澎湃新聞:有種說法是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獨行月球》其實是個悲壯的故事,包括一個人在月球狀態上的那種孤獨感,在劇作上怎么平衡這些?

張吃魚:這個故事確實是我覺得非常集中地體現出“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個點。它一方面解釋的是喜劇的原理,一個悲劇的人物在鬧笑話的時候,從我們外人的角度看來,看到的一種喜感,但是對他來說,那就是一個悲劇。所以包括到最后獨孤月的犧牲,都是在我創作之初就確定下來的事情,從來沒有變過。

當然喜劇和別的情緒,確實是需要平衡的,這個過程中更多地要去平衡這個戲里面除了喜劇以外,其他的感受。除了悲傷的那一面,比如說像調頭救袋鼠的那種熱血的感覺,或者袋鼠拉車那種很自由自在的感覺,會有很多不一樣的別的情緒,我要做的是平衡喜感和別的情緒之間的關系。

可能我的常用做法是,喜感走一段,再拿一個別的情緒去破一下,比如說他最后看地球爆燈非常燃非常感動,說“你不是一個人”,然后出來一行字是“你不是人”,其實就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煽情,又達成了笑料,我覺得是各種情緒互相打好一個配合。真正特別孤獨的部分,我們有意地淡化了,還是讓大家看到獨孤月苦中作樂的那一面,不然作為電影可能就沒那么好看。

澎湃新聞:是不是戲劇舞臺出身有一個天然的優勢,是憑想象力表演和調度,在綠幕拍攝的時候就很受用?

張吃魚:可能有,我沒特別想過這方面的問題,但確實面對綠幕的時候,可能我腦子里面已經比較明確說最后這上面是個什么樣,可能浸潤在這個項目時間非常久了,所以每場戲到底最后我想要什么樣子,都已經想得比較清楚。

同時,演員因為有豐富的戲劇舞臺的經驗,肯定在這方面也是很有優勢的,他們的那種信念感,是不受限于物理空間的。另外,我們的重場戲前期經過了虛擬拍攝,無論是我還是演員,在那個虛擬場景里都會大概知道最后成片出來是怎樣一個氣氛,怎樣一個調度和場景,也有利于更精準的把握細節,所以虛擬拍攝對我們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獨行月球》劇照

澎湃新聞:因為過去開心麻花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喜劇,所以觀眾也是沖著去電影院樂呵的心態去看電影的。現在有一部分評論的聲音,會覺得過于煽情,或者是最后竟然看到了一個不是那么大團圓的結尾,沒有那么好笑和高興了,這點會讓一個創作者感到困擾嗎?

張吃魚:從我創作的角度上講,未來我可能還是會堅持做這樣的東西。在我自己理解里,這個結局不壞,獨孤月是圓滿的。他從一個普通的中間人,到最后站在了地球和π+的中間;從一個孤身一人的普通人,變成了拯救地球的大英雄,全世界的人都和他站在一起,支持他,關心他;他原本對馬藍星只能遠遠看著,可望不可及,但后來馬藍星成了電影里最懂他的知音。雖然不是普遍意義上的happy ending,但也是很棒的人生。而且我希望,電影可以傳遞給觀眾更多不一樣的情緒,這樣的話,觀眾的整個觀影體驗會更加豐富,所以可能未來我還是會堅持著做這件事情,《獨行月球》可能是我邁出的第一步吧。

澎湃新聞:回看你聯合導演的上一部電影,其實在喜劇之外,也加入了很多運動類型元素,這種“喜劇+”的模式開拓,會是未來導演風格的方向嗎?

張吃魚:題材混搭,我覺得是目前整個全球影視的趨勢,可以看到不僅是國內,國外也一直在做這類嘗試的,比如現在很多超級英雄片,也和其他類型做結合。我倒是一開始沒有特意去為了混搭這么做,對我來說,首先是故事本身只要精彩、充滿想象力,能讓我有發揮出很大想象力的空間,能帶給觀眾一種浪漫的感受,這就會是我想做的方向。這個浪漫,可能不單單局限在愛情的層面,對我來說像袋鼠拉車,地球爆燈,那種很熱血的感覺,對我來說都是浪漫,我更多的是追求那樣的感受。

《獨行月球》劇照

好電影是剛需,《獨行月球》會做舞臺版

澎湃新聞:大家說喜劇越來越卷了,所以做一個那么硬核的科幻喜劇,是應對這種“卷”的某種對策嗎?

張吃魚:當然我們作為從業者,身在其中能夠感受到觀眾的口味眼光肯定是在不斷升級的,這確實也要求我們創作者也得不斷升級。如果從結果反過來看,我覺得可以這么理解你說的這個問題,可能結果也是成立的,但在創作之初,我確實也沒有這么去考慮。不是說為了滿足觀眾,因為你們升級了,所以我必須要怎么著,我確實從來不這么去想,我覺得創作是不太能用這個邏輯去思考的,這樣的邏輯我會覺得有點功利性,反而可能最后帶來的結果不會太好。

澎湃新聞:現在的票房是一開始預計到的嗎?大家對喜劇的那種剛需還是非常的強烈,你自己在這么多年的從業過程中感受如何?

張吃魚:我覺得應該這么來看這個問題,首先觀眾對于好電影的剛需,其實是一直在的,觀眾對于各個類型的戲劇,都有他們很強烈的需求,喜劇是各種類型片里面的一環,而對于類型片來說,它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它可以有很多豐富的面貌。

票房的問題,當然一開始投入了那么大的代價,肯定會有壓力,但從我的角度上來說,我是一直努力讓腦子里有一根弦繃著,讓自己不去做那樣的思考的,我怕我自己陷入那種為了“打造多少票房”的思維里去做這件事情,我覺得如果一旦我這么去思考問題,很可能在創作上面就沒有那么純粹了,所以我在這個過程里還是盡量去想怎么樣這個故事變得更好。

澎湃新聞:開心麻花過去的電影,都在舞臺上驗證過笑點和觀眾情緒反饋,這次完全脫離了戲劇的嘗試,這本身會是一種新的挑戰嗎?

張吃魚:從創作者角度,肯定是希望如果能在舞臺上先軋一遍會更好,如果當時那個周期足夠,我真的是想希望能夠在舞臺上先去軋一遍的,但是時間條件確實不允許,加上疫情之后,劇場也很難。所以直接上來就做電影,無疑是對我們要求會更高的。但好在確實是本身我們舞臺也做了十幾年了,像騰哥更是有20年的功力在這件事情上面,所以我們互相去商量的時候,有他的經驗作為依托,我覺得會好很多。

澎湃新聞:所以未來也有可能都一個舞臺版的《獨行月球》?

張吃魚:會,肯定會,我們原本就計劃做它的舞臺版本,只不過是在電影周期里面很難完成,但是之后我們肯定是要做這件事。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大发888 注册| 易发娱乐| 介绍百家乐赌博技巧| 广东百家乐官网桌布| 皇冠足球开户| 大发888下载34| 百家乐筹码方| 全球最大赌博网站| 博彩百家乐字谜总汇二丹东| 思南县| 百家乐是个什么样的游戏| 24山向阴阳图| 百家乐官网澳门规矩|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 zhldu| 广州百家乐赌场| 首席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大发888官网吧| 大集汇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载大发888软件| 大发888娱乐城维护| 太阳城百家乐娱乐官方网| 马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梦幻城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温州市百家乐官网ktv招聘| 利高娱乐城| 爱博彩| 大发888网页版登录| 威尼斯人娱乐城送钱| 环球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网上博彩| 台湾省|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群| 阿合奇县| 百家乐官网试玩平台| 大发888 制度| 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 百家乐娱乐网77scs| 百家乐8点直赢| 玩百家乐优博娱乐城| 线上百家乐网站| 筹码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