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不是波洛克的作品,它出自一位5歲孩子之手
畢加索有一句這么說:“我可以很容易就畫得像一個大師,但我要用一生來畫得像一個孩子。”畢加索這句話道出的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天然去雕飾,回復某種本真。而在今年剛虛歲五歲的龔渡惠田的繪畫作品里,我們或許就能看到這種本真。
1月15日下午,龔渡惠田第一本繪畫集《兒童視覺世界——龔渡惠田作品集》發布會在上海書城舉行,此書最近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

龔渡惠田從3歲半起自發徒手畫畫,并逐步體驗了多種繪畫方式。4歲后,開始嘗試油畫創作,目前作品400余幅,已有投資家及愛好者要求收藏。這本作品集主要收錄了她自3歲起的作品,包括手稿、油畫、涂鴉、水粉等,共計百余幅。而讓許多人頗感驚訝的是,惠田其實并非出生在藝術家庭,父母也不從事任何與藝術相關的工作。她踏上繪畫之路,完全出自自己的興趣和天賦。
從小惠田的畫作來看,她的繪畫有的抽象,有的具象,也有的天馬行空。據惠田媽媽介紹,當惠田想表達內心而說不清楚時,她就會畫出來?!爱斔浅K寄钤谕夤ぷ鞯陌职謰寢專斔粙寢屌u要求安靜但內心在哭泣時,當她看到一個特別好玩的動畫片又不能把它們真實表現出來時,她就會拿起畫筆。”

王鳳鴿還特別談到惠田的用色和同齡孩子的區別,“更接近我們成人欣賞的藝術色彩。孩子靈動的精神世界和現實是有區別的,她用自己的真實,單純地表現在畫面上行,這是最徹底、純粹的藝術體現,而我們用多少語言來表述都會顯得蒼白?!?/p>
龔渡惠田另一位繪畫導師、畫家馮路敏援引美國美學教育家維克多·羅恩菲爾德的理論指出,一般來說,四歲的孩子還在做“同義反復”的涂鴉,就是同樣的動作反復重復下去。由于大腦,眼睛和手的協調能力很弱,肌肉和骨骼控制力不足,對有限的視覺和知覺表達融合在肌肉和神經活動中。反觀惠田的繪畫,已經不適用理論模式。她的所有作品都在追求不同的色彩氛圍感,避免重復。她能把畫面處理得色彩和諧,即使在色彩沖突中也能尋求調性統一,看來是一種天生能力。這在大學本科的色彩訓練中,對于很多學生都是難點。

對于龔渡惠田未來的發展,媽媽表示,不希望她成為一個少年得志才華過早枯竭的神童,而是希望她可以長成一個秀外慧中的才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