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回訪徐州馬莊村:民俗小鎮籌劃中,“網紅”手工香包火到限購
“每人限購一只,我們也是沒有辦法?!睂τ谀矫皝碣徺I香包的顧客,80歲的非遺傳承人王秀英充滿了歉意。
一個月前,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后首次出京考察調研選在了江蘇徐州,其中一個行程就是到訪馬莊村,并花30元向王秀英購買了一只手工香包。自那之后,王秀英中藥香包成為了“網紅”。由于手工香包制作周期長,存貨又不多,王秀英的香包店不得不采取了“限購”措施。
王秀英的兒子孫建特意向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展示了一張車票。
“看,這是從北京來的客人。”孫建說,有人從北京、哈爾濱專門過來買香包,得知每人“限購”一只后一度和孫建發生了爭執。最后經協調,還是讓遠道而來的顧客破例買了五個。
紅火的香包只是馬莊的縮影。在習近平考察調研徐州滿月之際,澎湃新聞記者對馬莊村進行了回訪。這個位于江蘇徐州最大的人工湖——潘安湖畔的村落,正在進行新一輪規劃,全方位訴說鄉村振興的“馬莊經驗”。
香包店:“火”之前要靠賣雪糕撐門面

總書記花30元買了一個自己手工縫制的香包,這讓王秀英激動得一夜沒睡好?!艾F在想起來就像在做夢?!蓖跣阌⒄f。
去年12月12日那天晚上,王秀英反復和兒女們訴說興奮之情。她說,總書記的到訪激發了她的信心和決心,她作為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更要把這項“絕活”好好傳承下去。
“別看現在很火,其實之前我們挺不容易的?!睂O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手工香包制作周期長,成本高,香包店的盈利情況之前并不好。
甚至有一段時間,王秀英的香包店不得不在門口賣雪糕和飲料,來撐撐門面,也算是補貼補貼香包生意了。
總書記“捧場”了后,王秀英香包的需求量猛增。

孫建說,深圳一家外貿公司一下子就要40萬個,但這顯然是做不了。“手工香包的精華就在于‘手工’二字,注定是不能機器化量產的”,孫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們已經努力地在附近擴大范圍招工,王秀英老人最近一個月也都在忙著手把手傳授技藝,但精力還是有限,很多網絡訂單必須耐心等等了。
相比數量,王秀英香包始終將保證質量放在第一位?!皩α耍劭蓻]漲價啊。”孫建說。
已年過八旬的王秀英幾乎做了一輩子的手工活。在其祖母和母親的熏陶下,王秀英從小就對民間手工藝品制作興趣盎然,10歲時就能繡花、制作布鞋等。
成年后,王秀英對制作香包愈發熱愛,從未間斷。她的香包除了造型精致,內裝有由十幾種中草藥配制而成的香料,據其稱戴在身上可以防潮驅蚊、預防感冒。
總書記買走的“真棒”香包是有點來歷的?!耙郧白鍪止さ臅r候,為了方便放針,就做了個小布筒”,王秀英說,后來干脆就把小布筒進行改制成長條形香包。
孫建說,他能夠深深感受到總書記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總書記那天幾乎是挨個看,非常仔細,電視畫面沒有完全播出來”。
村頭超市改名了:“賈汪真旺超市”
“現在我們在外面說自己是馬莊的,都怪有面子?!币粋€月過去了,馬莊村民們的自豪感依然溢于言表。
在馬莊村委會駐地附近,有一家“賈汪真旺超市”。超市老板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她的超市原名為“馬莊超市”,總書記到訪后便改成了現名。
這個名字源于,總書記在潘安湖畔夸贊賈汪轉型實踐做得好,現在是“真旺”了。
馬莊村周圍大片地區曾是蘇北煤礦重鎮。資源日漸枯竭后,賈汪區于2010年左右將煤礦塌陷地打造為潘安湖景區,實現了從煤炭經濟到旅游經濟的華麗轉身。
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徐州。除了徐工集團,習近平還來到徐州東郊的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并深入湖畔的馬莊村進行了調研。
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走進馬莊村黨員活動室,和黨員們深入交流。他還參觀了王秀英的香包工作室,并在村文化禮堂內觀看了宣傳十九大精神的快板排練。
習近平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馬莊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落實和弘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
當時陪同在習近平身邊的馬莊村黨委書記孟國棟對澎湃新聞表示,馬莊村現在成了“網紅村”,這一個月來,幾乎每天都會迎來十幾撥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團。
同時,馬莊村多次召開黨員學習會,學習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孟國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總書記的到訪讓他們異常振奮,大家也都更有干勁了。
多年來,馬莊村大力實施以強戰斗堡壘,帶生態宜居、帶鄉風文明、帶生活富裕為的“一強三帶”工作法,曾獲“全國文明村”、“中國民俗文化村”等多個獎項。
2017年12月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被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
孟國棟表示,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馬莊村能夠成為十九大后總書記外出調研的首個鄉村,并得到總書記的肯定,倍感驕傲和自豪。
做大做強:多個民俗小鎮籌劃中
不過,“興奮之后我們迅速冷靜下來。”孟國棟表示,總書記的關注讓他們興奮之余也深感重任在肩,開始查找不足,補齊短板。
他說,馬莊村固然民俗文化氛圍濃郁、底蘊深厚,但要想形成大而強的產業,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標桿,還需要系統性地規劃和建設。
總書記調研滿月之際,有關馬莊村新一輪發展的初步規劃已經接近出爐。孟國棟介紹稱,馬莊接下來將著手打造多個民俗文化小鎮,目前正在委托相關設計院進行設計。
“初步設計成果出爐后,我們將進行研究和修改,最終方案春節前應該可以敲定了。”在孟國棟的設想中,馬莊村接下來將有規劃、有步驟地分一、二、三期建設。
比如潘安湖婚禮小鎮。馬莊村民徐剛是婚禮小鎮的負責人之一,他說,依托于馬莊民俗文化和潘安湖,馬莊未來將形成集拍照、酒宴、文化體驗于一體的婚宴服務產業鏈。
徐剛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現已基本形成2600人的婚宴規模,還有待進一步開發。目前,村里正在努力騰出地方,作為婚禮小鎮的主基地。
還有香包特色小鎮。正如開頭所說,總書記的到訪帶火了王秀英香包。孟國棟表示,馬莊目前正在籌辦香包文化節,作為潘安湖景區春節活動的一部分。
接下來,馬莊還將牽頭成立賈汪香包文化行業協會,徐州市香包文化中心也在籌建中。
澎湃新聞記者在馬莊村看到,除了王秀英位于潘安湖景區內的店面,其香包工作室內也有多位匠人正加班趕制。
孟國棟說,光總書記同款的“真棒香包”網絡預定量就已超過10萬,發貨日期已排到春節之后了。目前,馬莊村從事香包之作的人數已上升至300人。
鄉村振興:可復制的“馬莊經驗”
參觀團源源不斷的同時,馬莊人并沒有打亂自己的腳步。
孟國棟介紹稱,除了香包文化節、還會在春節期間推出馬莊攝影展,將一些在馬莊拍攝的國家級獲獎作品進行集中展示。此外,2018年還是馬莊農民樂團成立三十周年,樂團已有在全國范圍進行巡演的初步打算。
對于總書記為何在十九大后首度調研來到徐州、來到馬莊,孟國棟給出了個人的想法。
他認為,除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馬莊的成功之處還在于可復制、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大家來我們這看,不會連連擺手說學不來”。
孟國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馬莊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黨員自覺性很高。每月1日舉行升旗儀式,每月25日舉行黨員活動日固定不變,已經堅持近三十年。
對于黨員的戰斗堡壘作用,馬莊看得很重。孟國棟直言,如果一個日常的黨員學習活動要靠發錢、發東西才能聚齊,還有什么戰斗力和向心力?
澎湃新聞記者在馬莊村史館看到,建國后馬莊僅經歷了五任村書記。農村要發展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帶頭人,馬莊村領導班子之穩定也得到了總書記肯定。
孟國棟之前,孟慶喜自1986年擔任村書記,直到2016年方退休。農村文化建設,馬莊在孟慶喜的帶領下,從挖煤時代貫穿至如今的旅游富民。
“上世紀末,大家都在搞經濟的同時,我們沒有忘了文化建設”,孟慶喜正是馬莊農民樂團的發起者,他們自編自演的節目,曾多次獲得省市獎項。
此后,馬莊農民樂團走上了“以文養文”的道路,在做好公益演出的同時,還會承接一些商業演出,成功走出一條市場化道路。
樂團現在已由副業成為主業。孟慶喜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從煤炭經濟華麗轉身做文化旅游,大家忙得更歡了,外出打工的也極少,幾乎不存在“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
機會往往留給有準備的人。孟國棟感慨道,馬莊顯然不是獨一無二的,其實每個村都有自己的文化,“但馬莊做得早、做得實在,也長期堅持了下來”。
孫建也談到了“堅持”二字。
他說,母親這些年來的艱辛他全都看在眼里。手工香包講究“慢工出細活”,因此,注定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
記者手記:新時代更需實干精神
習總書記為什么會在十九大后調研首站放在徐州?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權威媒體分析稱,徐州集中體現了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就人均GDP、城鎮化率等幾個主要統計數據來說,徐州的發展水平和全國平均水平相似度極高。
在徐州,還能看到中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徐州屬于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如何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此外,也能看到推動中國經濟社會不斷進步的正確方向。比如徐工集團精心打造中國自主裝備品牌,馬莊從以煤為生轉型為多種產業共同發展。
新華社文章分析稱,總書記所考察的內容和亮點,就全國來講具有很強的引領示范作用。
在澎湃新聞記者看來,就內在方面,實干與堅守精神也貫穿了總書記的考察路線。
在馬莊村,無論是三十年如一日扎實推進黨風和文化建設的老書記,還是一輩子精研香包技藝的老藝人,都離不開實干和堅守。沒有持之以恒的深耕,斷沒有那份文化底蘊。
此外,趕赴馬莊村之前,記者還見到了徐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
同樣,王民在回顧過往也表示,主打實體經濟的徐工集團曾遭遇低谷。但始終堅守制造業陣地的他們,憑著一股信念和熱愛,如今成功完成智能制造的轉型實踐,迎來新的春天。
當然,實干并不意味著蠻干,堅守也并不意味著保守。作為老牌重工企業,徐工近年來積極創建工業互聯網平臺,跟上了大數據時代的步伐。
同樣,王秀英的中藥香包,在保證品質的同時,也搭上了電子商務的翅膀。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無論在過去還是未來,無論環境如何變遷,堅守夢想、踏實苦干永遠是需要恪守的信條。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