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投稿比例翻倍 | 2022年中國數據內容年度案例征集征稿655篇

2022中國數據內容年度案例征集(Data Content of the Year 2022)已經截稿進入評審階段。本次年度案例征集活動共有703人報名,共接收到投稿作品655份。
目前,活動已正式進入評審環節,由15位來自數據內容領域的專家對投稿作品進行評審,將于8月31日公布入圍(Longlist)作品和作者/機構名單。自4月13日活動開始以來,受到眾多高校、媒體和機構等內容創作者的關注和支持。
征稿情況
盡管往年投稿最多的高校學生群體作品數量受到疫情未線下開學而有所減少,今年活動征稿整體數量仍然保持較高水平。
與往年相比,今年活動調整了投稿作品類別。在所有投稿類別中,數據內容類占比最高,達到63.2%,其次是信息設計類、數據視頻類,占比分別為13.5%和12.9%。
同時,在今年的活動中,澎湃新聞作為活動聯合主辦方,開辟了“2022年中國數據內容年度案例征集”澎湃投稿專區,吸引了一批高校和媒體投稿。

媒體、自媒體機構投稿比例翻倍
今年的數據內容年度案例征集投稿作者/機構分布更加多元,本次活動共有來自23家媒體、自媒體以及95所院校的選手參與活動投稿。
高校學生投稿占總投稿量的64.1%,仍是活動投稿主力,但與去年相比稍顯下降。
媒體、自媒體機構的投稿比例大幅上升,由去年的9.9%上升至今年的18.5%,這也展示出媒體、自媒體機構對活動的關注度較之往年有所提高。

媒體和學生都最青睞數據內容類
在所有征稿中,高校學生投稿比例高達64.1%,其中有70.5%的學生投稿作品為數據內容類,是學生最偏愛的投稿類別,其次為信息設計類、數據視頻類,占比分別為13.6%和7.4%。
媒體、自媒體的投稿占總投稿量的18.5%。其投稿偏好分布與學生群體顯示出較高相似性,在全部投稿的媒體和自媒體機構中,有41.3%的投稿集中于數據內容類,數據視頻類、信息設計類分別占比29.8%和11.6%。

DDL是第一生產力
雖然征集活動早在4月13日就已經進入報名投稿階段,但在征稿開始的3個月內,投稿數量都寥寥無幾。
直到投稿開始3個月后的7月13日,報名投稿數量開始快速增多,83.2%的投稿作品都集中在最后4周內投遞,而整體投稿的半數以上均為最后2周投稿,果然DDL才是第一生產力。

公眾關注議題僅占兩成,女性發展備受關注
在今年活動投稿的655份作品中,有23%的作品同時選投公眾關注議題類,其中女性發展、數說體育分別占比60%和40%。
由此可看出,今年的投稿作品選題更加多元,而且相比起“冬奧熱”還未褪去的“數說體育”議題,“女性發展”顯然更受關注。在女性發展議題的全部投稿作品中,84.8%的投稿作品都來自于高校學生,也顯示出了高校學生對女性發展議題的強烈關注。

年度案例投稿關鍵詞
在今年的全部投稿作品中,出現最多的10個關鍵詞分別是:疫情、數說、女性、可視化、數據、背后、設計、城市、遺產、文化、游戲。
對今年的投稿作品關鍵詞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投稿選手對于“數據”“可視化”的追求與對數據背后故事的探索,同時也顯示出在今年的所有投稿作品中,“設計”“城市”“遺產”等分析視角最為常見,而“女性”“文化”“游戲”則是幾大最熱門的作品選題。

活動時間安排

評審團陣容

獎項安排
今年,活動調整了年度案例征集的類別,共設六大專業類及兩大公眾關注議題類,同時設有評審團特別關注類及公益責任類。
專業類
數據內容類、信息設計類、數據視頻類、移動交互類、大屏交互類、創新類
年度案例:中國數據內容創新基金資助2000元、獎杯、證書
提名案例:證書
公眾關注議題類
數說體育、女性發展
年度案例:中國數據內容創新基金資助2000元、獎杯、證書
評審團特別關注類
優秀個人/團隊
獎杯、證書
公益責任類
最佳組織機構、最佳數據服務
獎杯、證書
證書由中國新聞史學會網絡傳播史研究委員會官方認證
特別鳴謝
指導
中國新聞史學會網絡傳播史研究委員會
主辦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數可視教育公益基金
聯合主辦
澎湃新聞
承辦
北京數可視科技有限公司
特邀媒體平臺
澎湃號·湃客 創作者平臺
制作工具
花火數圖Hanabi
學科支持
浙江大學數字社會科學會聚研究計劃
媒體支持
人民數字、閃電新聞、藍鯨財經、時代數據、刺猬公社、RUC新聞坊、圖數室
數據支持
艾瑞咨詢、北京貴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紅麥聚信、脈脈、企業預警通、青悅數據、時趣、天眼查、易觀千帆、知微數據
技術支持
Apache ECharts、DiVoMiner文本大數據挖掘與分析平臺、海量信息、八爪魚大數據
學術支持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北京師范大學計算傳播學研究中心(珠海)、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院校支持
北京工商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北京印刷學院新媒體學院、中北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新聞傳播系、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湖南理工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衡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西華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云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南京傳媒學院、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特別鳴謝以上活動支持伙伴對本次年度案例征集活動提供支持!
同時感謝所有的參賽機構、選手對中國數據內容發展做出的貢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