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巨債傳聞下的華西村:“富三代”開始創業,村里不養懶人了
最近,“天下第一村”江蘇省華西村被傳負下巨債——有媒體報道稱,華西集團截至今年9月末,負債總額為387.42億元,資產總額為558.26億元,資產負債率69.4%。 近幾年,華西村多次被傳出高額負債,這個“天下第一村”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

對此,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孫海燕在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稱,負債是因為公司布局了許多新業務,對企業來說非常正常。
近日,紅星新聞前往華西村采訪時發現,大批年輕人回村創業。近年來,隨著華西村開始推行的股份制改革、合伙人制度等,改變了以前本村人每年守著分紅,不工作也能生活很好的舊模式。
“現在,華西不養懶人了。”正在村里創業的史宇杰這樣對紅星新聞說,他們被外界稱為華西村的“富三代”。
大膽啟用年輕人
碩士回村出任酒店總經理
328米高的龍希國際大酒店是華西村的地標,樓內擁有800多套客房以及餐飲、娛樂、會議等設施。其中,在大廈的60樓有一頭純金打造,價值3億的金牛。
站在大廈俯瞰華西村,9座幾乎一模一樣的橘紅色高塔整齊排列,遠處是華西村統一修建的別墅群,更遠處是華西村的工廠以及世界公園,公園里匯聚著仿制的長城、凱旋門等全球著名建筑。
在2010年,1984年出生的戴立明回到華西村,出任龍希國際大酒店的總經理,而現在他在非洲的莫桑比克經營著華西集團的另一個企業——和林礦業有限公司。
2010年,戴立明從上海交大碩士畢業,他是華西村學歷較高的年輕人。畢業前,他已經在上海一家企業找到了工作,后來有一次回家遇到老書記吳仁寶,對方邀請他回村建設家鄉。“華西村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戴立明現在都還記得老書記對他說的話,戴立明認為,自己學習的機械動力學和國際金融學,回到村里肯定有用武之地。
剛開始,他被安排在華西村的金融投資企業上班,后來正好龍希國際大酒店籌建開業,畢業不久的他出任了酒店的總經理。他感慨道:“外面的企業肯定不可能給年輕人這種機會。”
2013年底,華西村準備遠赴莫桑比克開礦業公司,戴立明又被委以重任,去開拓市場。戴立明介紹,和林礦業有限公司是華西集團海外布局的項目之一,前期主要進行石材、礦產的開采,現在也建造了石材加工廠,將開采的石材加工后,一部分運回國內,另一部分賣到世界各地。
目前,他每年有10個月待在非洲,在那里他曾遭遇過搶劫,險些被持槍綁架。他說華西的青年一代都不是被標簽的“富三代”,更不是不思進取的人,“華西村一直在改變。”
看不見的變化
創業一代感慨:村里不再養懶人
1989年出生的華西青年史宇杰和戴立明一樣,大學畢業后又回到華西村。
最初他在村里的食品廠工作。2016年,他和另外6個華西青年,成立了華西米業有限公司。公司引進日本先進的技術,開展新農業,村民們對他們寄予厚望,稱之為“七君子”。
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孫海燕認為,華西村近年開始的股份制改革、合伙人制度以及大力啟用年輕人等改變,明顯使整個華西集團充滿活力。公司的任何員工,只要有項目,有市場就可以和華西集團合作,集團用品牌和資金進行推動,最后“賺多分多,賺少分少”。孫海燕介紹,在新能源、新農業的領域,華西村已經開始嘗試這種模式。
“七君子”中有5位是華西村成長起來的青年,另外兩位則分別是華西村的女婿和媳婦。公司成立之初,他們從村里100多個報名者中被遴選出來,送到日本學習。
育苗、插秧、操作農業器械等,這些從來沒有務農經驗的華西村民,被外界稱之為華西村的“富三代”,他們堅持從零開始學。史宇杰認為,對于年輕人,村里“給職位,給時間,給耐心。只要肯做,就有平臺。”
對于剛畢業的學生,華西村除了每月的工資,每年還會給10萬元的獎金。史宇杰和妻子工作3年,賬上已經積累了80萬。
史宇杰說,公司剛起步,還沒實現盈利,壓力很大。“以前華西本村人守著每年的分紅,不工作都能生活得特別好,但是現在不行了,華西不養懶人了。”

村黨委副書記否認巨虧傳言
調整股份制,本村人外村人同工同酬
讓史宇杰和所有華西村民感受到壓力的一部分原因是:2017年,華西村開始進行的股份制改革。
“以前村民每年的分紅會有80%轉化為股份,而這部分股份越滾越大,很多村民每年用利息就能生活。為了讓本村人和外村人一樣同工同酬,我們調整了股份制。”孫海燕坦言,這是華西村改革中很困難的一步,但是為了發展必須這樣做。
華西村是江蘇東部的一個小村莊,當年在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廠、90年代造城、新世紀育人。”華西村堅持以集體經濟為主的共同富裕發展道路,在上世紀90年代,憑借家家住別墅、存款超百萬的生活為人們所知,一度成為全國首富村,被稱為“天下第一村”。
紅星新聞發現,眼下華西村景區的游客很少,一排觀光車停在廣場上,一有人走過,導游就會上前問,“要不要參觀?”雄偉的華西村建筑群,在這個時候顯得有些空曠寂寥。華西村的金塔,是村里的標志之一,以前有不少人排隊參觀,一天人流量好幾萬。“今非昔比呀。”一位賣東西的售貨員盯著手機屏幕,感嘆道。
孫海燕介紹,現在當地旅游和以往相比有很多變化,華西村也正在做相應的調整變化。孫海燕坦言,旅游收入一直不是華西集團收入的主要部分,但集團很重視,因為游客能給華西村帶來人氣,帶來品牌的影響。
針對外界對華西村身陷巨額債務的說法,孫海燕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2017年1月到9月,華西村鋼鐵實現營業收入142.06億,毛利9.72億。“鋼鐵、化纖等傳統行業今年行情非常好,是近幾年最好的一年。”對于網上的質疑,孫海燕認為,“今年負債是因為公司布局了許多新業務,屬于企業的正常情況。”他稱,即使前幾年受大環境影響,傳統行業不景氣,華西冶金、化纖也沒有出現嚴重虧損。
華西鋼鐵廠辦公室主任唐永明認為,華西鋼廠規模比較小,主要做一些差異化的產品,除了賣到江浙,華西村自己就能消化一部分,“所以基本不會虧損。”

孫海燕稱,華西村轉型非常成功,很早就開始施行股份制,“集體控股,個人參股,按照股份分紅。”他說,2016年華西村65%的利潤來自第三產業,只有35%來自傳統行業。而在轉型之初的2003年,90%的利潤都是傳統行業。
對于很多人質疑華西村是“家族制”,他稱,“用股份占比來說,華西集體所有占股比例為75.37%,村民個人所占股比例為24.63%,吳協恩書記一家占股比例只有0.43%。”
(原標題:《巨債傳聞下的華西村:“富三代”開始創業 因為村里不養懶人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