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座預告丨戰國秦漢時期中外藝術交流的幾個例子

主題:穿儒服的肯陶爾——戰國秦漢時期中外藝術交流的幾個例子
主講人:繆哲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
時間:2022年8月10日14:00—16:00
地點:吳文化博物館二樓多功能廳(線上同步直播)
講座介紹
中外物質文化的交流,盡管可追溯到我國青銅時代的早期(公元前18世紀左右),但交流的加劇、并對我國的藝術形態產生較顯著的影響,則發生于前5世紀(春秋戰國之際)之后。從戰國至漢代(前5世紀初-公元3世紀初),中外間的交流,先后主要取徑于兩條通道:偏北方的“草原之路”(前5-公元1世紀),與偏南方的“絲綢之路”(1-3世紀)。兩路沿線所流行的自然主義的希臘化風格,有效呼應了這一時期我國藝術的內在追求,從而強化了其寫實的趨勢。本場講座通過戰國秦漢藝術中的若干外來主題,對這交流的歷史作一介紹。
主講人簡介

繆 哲
1986年畢業北京大學中文系,2007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現為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早期藝術史,著有《從靈光殿到武梁祠:兩漢之交帝國藝術的遺影》(三聯書店,2021)。
人數限制
50人
直播平臺
澎湃新聞APP
微博@吳文化博物館
b站 吳中博物館

注意事項
1. 活動參與者進入吳文化博物館須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體溫。如有體溫異常(37.3 ℃以上)或干咳、鼻塞、流涕、氣喘等異常者,謝絕入館。
2. 體溫檢測后主動出示本人實時健康碼和行程碼。其中,健康碼須為綠色,行程碼須為綠色。根據蘇州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152號通告,近14日內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人員謝絕入館。(若疫情防控政策更新,以蘇州市疫情防控通告及工作提示的最新要求為準,請您密切關注。)
3. 本場課程限額50人(以單人為單位)采用線上預約的方式,現場出示預約碼進行核驗。
4. 館內已做好全面消毒殺菌工作,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請全程佩戴口罩。
5. 活動當天,您可以提前30分鐘開始核驗預約碼,但無法在活動開始30分鐘后,再核驗進場,即遲到30分鐘以上,均視為未如約參加活動。
請您注意:如您在半年內累計達3次未履約,預約系統將自動觸發黑名單機制,一年內將無法報名我館的任何活動,請您合理安排出行時間。
《文明的樣子——亞歐大陸古代文物精品展》系列專題講座
原標題:《講座預約丨穿儒服的肯陶爾——戰國秦漢時期中外藝術交流的幾個例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