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 +116
媒體稱印度成功測試國產反導系統,南亞反導角力日趨激烈
盡管外界不看好印度國產反導系統的性能,但印度仍在推動其試驗和部署,因為反導系統和核武器一樣超越了武器本身意義,成了國家間博弈的政治工具。
據《印度快報》消息,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12月28日成功測試國產AAD攔截彈 ,從而推動了雙層導彈防御系統的發展。
印度今年部署國產反導系統的計劃已落空
報道稱,此次反導試驗的攔截彈是從奧里薩邦海岸以東阿卜杜爾·卡拉姆島上的試驗場發射的。反導系統的雷達發現了來襲的導彈,對其進行跟蹤并下達啟動攔截導彈的指令。攔截進行得非常順利,因為是直接打擊,這就為早期部署部隊提供了可能。 軍方消息人士補充說,大氣層內的目標是在孟加拉灣上空15000米高空被攔截的。
AAD攔截彈是單級固體燃料導彈,彈體長7.5米,重約1.2噸,能夠擊中15到30公里半徑區域內的目標。這是印度2017年在發展國家導彈防御系統框架內進行的第二次測試。AAD攔截彈從2007年12月進行首次試射到現在共進行了10次試驗,其中2次是上述框架內測試。
今年3月,AAD攔截彈進行了本年度第一次試驗。試驗成功后,不少印度媒體進行了重點報道。《新印度快報》刊文稱,這次試射是“印度反導計劃的重大里程碑”,其援引匿名官員的話稱,印度反導系統“可能于今年正式列裝服役”,屆時印度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之后第四個擁有雙層反導系統的國家。
環球時報今年8月援引香港東網的報道稱,部署地點在印度西北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的兩個村落,每個地方一套反導系統,部署地點距離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不足800公里,反導系統將尤其加強對新德里和孟買的保護。
“從這次試驗的印度官方表述來看,這次試驗還是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組織,目的還是繼續測試AAD攔截彈的性能,該彈并沒有正式交付部隊。今年服役的計劃看來已經落空。”軍事專家韓東告訴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此前公開的信息稱,印度正在打造的反導系統由負責大氣層外防御的PAD攔截彈(后面改為更先進的PDV攔截彈)和負責大氣層內防御AAD攔截彈組成。這種雙層反導體系和美國、俄羅斯模式相同,目的是增加攔截次數,提高攔截的效果。
PAD攔截彈由印度“大地”近程彈道導彈發展而來,射高80千米左右。由于“大地”導彈的第一級發動機性能平平,外界對PAD攔截彈的攔截能力并不看好,后期印度使用性能更先進的PDV攔截彈取代PAD也證明了這一點。
綜合印度媒體的信息,PDV攔截彈是PAD攔截彈的改進型號,使用固體發動機替換PAD攔截彈的第一級液體發動機,提高攔截彈的飛行速度。據報道,PDV攔截彈的最大飛行速度超過6馬赫,射高超過150千米,采用紅外成像制導,并使用了當下流行的動能殺傷器(KKV)。
印度媒體將其稱為印度版“薩德”,這種稱謂并非毫無根據,因為“薩德”系統的攔截彈射高也在150千米左右,也同樣采用紅外成像制導和動能殺傷器。
《印度時報》此前報道稱,現在進行的是國產反導系統的第一階段試驗,主要攔截2000公里外來襲的導彈;第二階段試驗將攔截射程達5000公里的敵方遠程導彈。印度專家薩拉斯瓦特在2008年就曾向外界宣布,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將開發AD-1和AD-2高速反導攔截彈,用于攔截5000公里射程級別的彈道導彈。
分析認為,印度從未成功研制一款高性能的遠程防空導彈,而這是研制先進反導系統的技術基礎,因此,以AAD和PAD/PDV組成的反導系統,其攔截能力無法與中美俄反導系統相提并論。并且兩種導彈從2006年起開始測試,但印度軍方至今也沒有正式部署,側面證明軍方對其可靠性和性能并不滿意。這種現象也出現印度國產LCA戰機——定型多年,印度軍方多次公開批評戰機的性能,遲遲不肯下訂單。
已引發巴基斯坦“不對稱”回應
巴基斯坦高官曾多次批評印度不斷發展核武器和反導技術,影響南亞的戰略平衡。 目前,巴方主要依靠彈道導彈來完成核武器投送任務,一旦印度部署反導系統,巴基斯坦的核遏制戰略受到嚴重打擊,這無疑將影響整個南亞地區的安全形勢。
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此前發表評論稱,印度反導系統在遏制中國方面所起的作用相當有限,但在印巴對峙方面卻可以大有作為。由于巴基斯坦的資源與印度相比則更加有限,沒有資源和技術來進行“對稱回應”,即打造類似印度的雙層反導系統。
瓦西里·卡申認為,巴基斯坦的回應不是建立自己的反導系統,而是發展更加復雜多樣的核武器投送工具。
近年來,巴基斯坦不僅繼續發展近程和中程彈道導彈,還研制出了可從多種平臺發射的巡航導彈和短程核武器,核武器投送工具的樣式更加多樣化。
巴基斯坦前外交官、核談判代表阿克拉姆在評論巴基斯坦研制短程核武器議題上時稱,巴基斯坦對此并不意外,巴基斯坦擁有全面反擊能力,包括“二次核反擊”的能力。印度的每一個行動,巴基斯坦都會有回擊的。
今年9月20日,巴基斯坦總理阿巴西稱,該國已經研制出短程核武器。阿巴西多次強調,如同其他戰略武器一樣,巴基斯坦研制短程核武器也是在國家指揮局的監管下進行的。
在巡航導彈方面,今年1月10日,巴基斯坦軍方宣布,該國在9日首次成功試射了一枚從潛艇發射的巡航導彈。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說,試射的“巴布爾”-3型導彈射程450公里,具有攜帶核彈頭的能力。根據路透社的報道,巴基斯坦軍方的聲明稱,本次試射是為了貫徹“可靠的最低限度核威懾”政策。
目前,巴基斯坦已經擁有能夠攜帶核彈頭 “巴布爾”和“巴布爾”-2陸基巡航導彈,而由固定翼戰機發射的“哈塔夫”-8巡航導彈已經進行了多次試射。巴基斯坦軍方向外界表示,“哈塔夫”-8空射巡航導彈射程為350公里,導彈具備隱身能力,有飛行高速低、靈活性強、精確度高等優勢,并能夠攜載核彈頭。
“與彈道導彈不同,巡航導彈主要從超低空突防,一般會配備地形匹配制導系統,可提前對航路進行規劃,盡量躲開防空系統,具有很強的突防能力,”韓東向澎湃新聞指出,“印度目前正在打造的反導系統主要針對彈道導彈,難以攔截飛行高度30米以下來襲的巡航導彈。”
“‘巴布爾-3’巡航導彈服役后,巴基斯坦將擁有‘三位一體’核力量,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互為補充,豐富了核打擊樣式,這是一種對印度打造反導系統的‘不對稱’回應。”韓東說
也有觀點認為,雖然巴基斯坦不會“對稱回應”印度建設反導系統之舉,但依然會引進一些反導系統進行“有限的回應”。
印巴軍備競賽一直牽動著世界的神經,兩國圍繞反導問題的角力也引發了外界的關注和擔憂。美國《華爾街日報》今年3月刊文指出,兩國采取了一些針鋒相對的舉措。印度去年進行了兩次攔截導彈試驗,作為它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研制計劃的一部分。巴基斯坦今年1月試射了一枚能夠躲避印度反導系統的多彈頭導彈。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核軍備競賽越來越激烈,新式武器和咄咄逼人的戰略思想接連涌現,導致兩國之間的緊張不斷升溫,對抗風險越來越高。
“現在兩國戰略武器競賽已經進入了‘怪循環’,印度發展反導系統引發巴基斯坦核武器投擲平臺向多樣化加速發展,而印度針對巴基斯坦之舉也在尋求多樣化的核武器投送平臺。”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趙通指出。
印度國防部11月8日報道發布消息稱,印度成功試射了自主研發的“無畏”號(Nirbhay)亞聲速巡航導彈。11月22日,印度“布拉莫斯”空射巡航導彈首次試射成功。這種兩種巡航導彈都具備攜帶核彈頭的能力。
12月1日,印度海軍司令蘇尼爾·蘭巴在新德里舉行的年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印度已經開始落實建造6艘核潛艇的項目。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2月13日報道,印度第二艘國產核潛艇“阿里達曼”號低調下水,該潛艇可以攜帶8枚射程35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