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用地圖一邊云旅游,一邊搞藝術
原創 分享生活的靈感 Voicer

當一個藝術家想畫許許多多的城市,但沒預算又不能出國的時候,打開谷歌地圖是個好方法。
藝術家陸新建來自江蘇宜興的小山村,從小向往大城市,他在深圳、北京的設計和廣告公司工作過,去荷蘭讀書,又在上海同濟大學和韓國嶺南大學教過書,如今在上海安家。
他熱愛旅游,更擅長用谷歌地圖云游,再把建筑和道路拆成點和線,變成他的畫。
最近為了慶祝嘉士伯啤酒175歲生日,他又云去了一趟嘉士伯的誕生地丹麥。Voicer趁此機會,與陸新建聊了聊他的藝術地圖是如何帶他從東到西、走南闖北。


● 是畫的!不是打印的哦,讓我們馬上揭曉創作過程

前進吧!
從太平村到格羅寧根

● 打開畫布+熱身

● 在地圖上創造線條
Voicer 請介紹一下《城市基因》系列的開始吧!
陸新建 于我而言,每個城市都有著她獨特的歷史、地理、文化,造就了她的獨一無二。而在每個城市的生活經歷,都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每當憶起那些日子,細細品味當時的酸甜苦辣,我都感到非常享受。
我的老家在江蘇宜興的一個小山村里,叫太平村。我的父母都是農民,我6歲就開始幫父母干家務,上山砍柴,喂豬和雞鴨。那時候我就特別憧憬城里的生活,可是等到長大后,有機會去體驗城市的忙碌生活,反而變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太平村/谷歌地圖
直到我在韓國嶺南大學藝術學院工作的時候,我開始懂得享受創作過程中所帶來的痛苦與快樂。我原本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但一個人在韓國,哪怕認識了很多朋友和學生,我還是很想念自己的家鄉,回憶起曾經美好日子里的點點滴滴。
我的作品《城市基因》的靈感是從我研究生的導師Petri Leijdekkers送我的《De Stiji》(《荷蘭風格派》)這本書中汲取的。這個系列第一件作品畫的是我讀書的城市——格羅寧根,這個城市給予了我很多東西。回國前,我爬到了市中心的Martini塔頂上,拍了很多俯瞰的照片,我選了一張最有代表性的照片,創作了這件作品。

● 荷蘭風格派代表作

● 《城市基因/格羅寧根》

● 格羅寧根市中心/谷歌地圖
之后,我又選了去過的六個城市:上海、北京、紐約、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由于沒有在這些地方拍過俯瞰的照片,我就通過谷歌地圖來截取它們重要的文化中心和繁華的商業中心,作為創作的參考。

● 《城市基因/繁盛的紐約》

● 《城市基因/阿姆斯特丹 NO.1》
Voicer 你是個特別喜歡旅游的人嗎?人生第一次旅游去了哪里?
陸新建 非常喜歡旅游,但我的旅游主要內容就是參觀美術館、畫廊以及搜尋當地美食。我從小特別喜歡吃,每到一個地方玩,一定要吃好。我記得的第一次旅游是8歲的時候和父母去西安,印象深刻是因為當時被路邊的燒雞饞得口水直流,我媽怎么拉我都拉不走,直到給我買了燒雞我才罷休。
Voicer 太可愛了!童年還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陸新建 我老家在竹海里,小時候的生活非常簡單快樂。一到夏天,白天除了做作業和一些家務,就喜歡去小溪里抓魚,或者去樹上掏鳥窩。有一件事印象很深,那就是我和朋友去山上砍柴,我們站在山頂上,眺望著遠方,我朋友問我:“新建,你長大想干什么?”我想了一會說:“我想去城里生活?!?/p>
● 母親與新建

● 畫完畫的時候
Voicer 對于色彩的組合,你是即興地決定的嗎?
陸新建 在我的創作中,我的用色是根據每件作品不同的題材而選定的。雖然我在南藝讀書期間也學習了色彩理論,但后來我去荷蘭讀書,看到那里的藝術家在用色上很隨性,很多色彩疊加組合居然還蠻好看,我覺得這才是我想要的表達方式:自由并即興地創作。
Voicer 你最早對藝術有概念是什么時候?
陸新建 我也記不清是什么時候開始對藝術有概念的,只是從小我就喜歡畫畫。小時候過年的時候,家里的客堂間會換中堂畫迎接新年,每次換上新畫,我總是不厭其煩地來回臨摹,直到畫得像為止。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們班來了個實習老師,她是南京師范大學畢業的,她看我這么喜歡畫畫,就問我長大了想不想讀藝術學院,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畫畫能考大學,畫畫還可以作為職業。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她開啟了我的藝術夢想。



● 選色、上色、撕去線條貼
Voicer 那后來為什么學了設計?
陸新建 可能是我開始畫畫時屬于“野生”的自學狀態,我從小成長在大自然當中,花草樹木昆蟲的顏色五彩繽紛,所以在南藝正統學習藝術的時候,我有些排斥教條的理論,老師經常批評我的調色和配色,讓我一開始很沒有自信,學習繪畫的過程非常痛苦。由于家里經濟條件不好,老師就建議我學習設計,這樣畢業以后可以找份工作維持生計。
Voicer 又是什么契機讓你轉變為藝術家?
陸新建 做職業藝術家的契機還要歸于2007年底我在感情上的變故,我辭去了同濟大學的工作,去了韓國嶺南大學教書。其實想靜一下心,看看自己真正要什么。經歷了求學、工作、感情等一系列變化后,我發現喜歡畫畫這件事情一直是我無法舍棄的。
這段在異鄉教書的時間,我經歷了人生低谷,每晚我都會在露臺畫畫排遣孤獨和苦悶,大多數時候我都是漫無目的地涂涂畫畫。有一天晚上,我俯瞰著城市的風景、燈光,在紙上隨手畫了些線條、形狀來表達我對和諧空間的理解。我突然發現,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創作方向。


● 家里的凳子色彩也很活潑!
Voicer 當你在創作的時候,通常都在想什么?
陸新建 創作的時候我非常專注,不會去想什么。同時會喝點茶,聽聽音樂和評書,其實就是需要一個聲音在耳邊,不然太寂寞了。
Voicer 你曾經在許多不同的城市學習、工作,為什么選擇在上海生活?
陸新建 我喜歡上海的人文環境,生活節奏,我老家在宜興,離上海很近,這里的飲食習慣也很適合我;而且我是獨子,將來父母年紀大了,上海和宜興的距離很近也方便我照顧他們。


● 陸新建的家與工作室
Voicer 小時候的你特別向往城市,未來會想回歸田園嗎?
陸新建 這其實特別有意思,隨著年紀的增長,父母逐漸變老,孩子慢慢長大,曾經特別向往繁華城市的我,變得越來越留戀田園的靜謐生活。竹林邊,老屋前,好茶一壺,好友兩三個,竹椅三四把,已是人間好光景。所以今年初,我請了我的好友,LUK STUDIO的建筑設計師陸穎芝幫我重新設計翻蓋了老家的房子和菜園,目前主要是給我父母住,他們辛苦了一輩子,我希望他們后半輩子能住好一點。同時,我們也可以經常回去,在城市住久了,每次回到老家都覺得特別親切和放松。

大激流!
從丹麥到中國

● 《城市基因 / 虹橋機場》
Voicer 在你眼中,最開始描繪的中國城市和現在的中國城市有什么變化?
陸新建 變化非常大,就拿上海來舉例,我今年初完成的一個定制繪畫項目中有一幅《城市基因/虹橋樞紐》,在創作的初期,我把2010、2018年以及現在的新老虹橋樞紐地圖作對比,在這十多年里,隨著高鐵站、進博會場館等建成,使這一地區的變化極大,之前地圖上細小零碎的塊狀,現在都規劃整整齊齊,讓我這個生活在上海的人也不得不驚訝于上海的發展速度之快。

● 川流不息的中國城市
Voicer 這次為嘉士伯創作的丹麥和中國兩件作品中就包含了許多新舊結合,請說說背后的構思吧!
陸新建 嘉士伯這個項目是從去年11月份開始的,初始的概念是“城市激流”,激流是想表達嘉士伯這個品牌有勇于探索的開拓者精神,讓嘉士伯流向一座又一座城市,到達中國?;凇傲鲃印边@個概念,我覺得和我的《城市經緯》系列作品畫面的動感非常契合,就萌發了用《城市經緯》來創作丹麥和中國的城市剪影作品的想法。

丹麥是一個被海洋包圍,歷史悠久的王國;而現代的中國高速發展,城市高速路、現代摩登高樓建筑和歷史古建筑交相輝映。這兩幅繪畫寓意嘉士伯從起源地丹麥,迎著太陽勇敢地出發,流向中國。丹麥源源不斷的河流與中國現代快節奏的高速相連,形成歷史與現代的對話。


● 《無盡的夏日》創作過程
名為《無盡的夏日》的丹麥哥本哈根作品,畫面描繪的是太陽光芒讓河流環繞的城市夏天充滿生機和活力。名為《霓虹的夜晚》的中國作品,畫面描繪了中國各個都市繁華熱鬧的夏季夜晚,川流不息的城市高速路,在閃爍的霓虹燈和夜空中的流星映照下徐徐生輝。

● 《無盡的夏日》

● 《霓虹的夜晚》
Voicer 為什么你的作品尺寸都這么大?
陸新建 是的,我的作品尺幅通常比較大,這是由作品的概念決定的。拿《城市經緯》來說,抽象的幾何畫面呈現的是一種動態的場景感、鮮艷的色彩、塊狀的幾何圖形和長短線條結合,很自然就把城市繁華夜景表現出來,如果畫小了,就失去了意義。同時我本身比較畫喜歡大幅的作品,創作過程也是一種體力和毅力的挑戰,就像僧人修行一樣,我很享受這個過程。

● 《霓虹的夜晚》局部,你能找出哪些城市地標?
Voicer 這次創作對你來說比較有挑戰的地方是什么?
陸新建 我之前創作《城市經緯》作品是選取特定一個城市中的一個景,而此次與嘉士伯合作的中國這件作品則是需要展現一個更大的場景,完全突破了以往的創作規律。我先大量選取了中國幾個主要城市的新老建筑和立交橋,然后選取角度一致的圖片拼貼到一起,再去創作的。這是我第一次用這種方法來創作,還是很有意思的。
Voicer 藝術在你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次嘉士伯175周年的主題是“藝啟更好”,你認為藝術給你帶來了什么好的改變?
陸新建 藝術這條路其實挺艱難的,首先努力是必須的,更多的是需要執著、勇氣和毅力。我覺得我是一個比較幸運的人,在藝術這條路上遇到了很多好人。好的改變可以說是我既可以追求自己的藝術理想,又可以相對隨心所欲地生活。

Voicer 你去過丹麥嗎?
陸新建 我去過歐洲多次,但我還沒去過丹麥,我想在這次和嘉士伯的合作之后,將來如果有機會去丹麥走走,相信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Voicer 你在什么時候會特別想喝啤酒?
陸新建 天氣炎熱的時候,打開冰箱,拿一罐冰啤酒喝一杯,感覺特別爽。

如果陸新建去到丹麥,一定不會錯過哥本哈根的嘉士伯區。當然不只是去喝啤酒!那兒不僅是1847年最初的嘉士伯釀酒廠地址,也和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創造嘉士伯的雅各布森家族對藝術有著狂熱的追求。這片以嘉士伯命名的城區,保存著他們家令人驚嘆的藝術遺產。


卡爾·雅各布森說,“我不是想建造一個博物館,我想建造一座美麗的殿堂,讓藝術與每個人對話?!?/p>
他邀請了19世紀數一數二的丹麥建筑師Vilhelm Dahlerup設計了大象門和新嘉士伯藝術館,用于擺放他的個人收藏,包括大量的羅丹、德加的雕塑。還有北歐古典主義建筑師Hack Kampmann為他們家設計的別墅,以及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科學實驗室(專注于釀造方面的研究)。

● 熱衷收藏雕塑的雅各布森一家
原標題:《他用谷歌地圖一邊云旅游,一邊搞藝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