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工程”,44件首期作品創作簽約完成
12月22日下午,“時代風采——上海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首期作品創作簽約儀式在中華藝術宮順利舉行。入選此次首批創作簽約的作品共44件,包含中國畫15件,油畫16件,版畫6件,雕塑7件。涵蓋了上海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作品。內容有反映上海城市建設成就的《上海長高了》《空無一人的碼頭》《一飛沖天》等作品;有表現各行各業建設者精神風貌的作品,如《建設者》《上海工匠》《鑰匙醫生》等作品。展現了偉大時代上海人民蓬勃向上、昂揚奮進的精神風貌。

澎湃新聞了解到,“時代風采——上海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以下簡稱:“工程”)以迎接“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為契機,圍繞“中國夢”主題,計劃完成100件現實題材主題性美術作品,由國家收藏。“工程”由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解放日報社共同組織實施,通過集中組織創作一批有筋骨、有溫度、永久流傳的美術精品,以培養青年美術人才,推動上海現實題材美術創作繁榮發展。
“工程”啟動以來,經過專家、學者的精心選擇和反復論證,選題撰寫團隊數易其稿,完成了148個選題,并最終選取了60個首期創作的選題。
“工程”自5月31日起,以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和邀約相結合的形式遴選作者。截至7月15日,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共收到應征作品165件(組)和邀約作品34件。按照《時代風采——上海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實施辦法》,經過學術委員會的三輪評審,最終確定首批44件作品入選創作簽約。

簽約儀式上,“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磊匯報了“工程”的推進情況,他提到,此次“工程”是上海近十年來,繼“上海歷史文脈美術創作工程”、“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工程”之后的又一大美術創作工程。本次首批簽約的44件創作作品預計將在2018年6月底創作完成。

“工程”首期簽約的作品包含油畫、中國畫、雕塑和版畫四種形式的創作。其中,油畫作品有黃阿忠的《上海長高了》、李淜的《乘風破浪吳淞口》、李根的《上海工匠》及何小薇的《迪士尼里的中國風(迪士尼開園)》等16件。中國畫作品包括丁陽的《回力鞋的生意經(上海老字號的新活法)》、朱新昌的《浦江長卷(浦江兩岸沿線45公里貫通)》、沈虎的《舊廠房“變臉”》及季平的《吾心安處是我家(人才公寓)》等15件。

雕塑作品有朱勇的《老房飄書香(思南讀書會等閱讀活動營造城市人文氣息)》、袁侃的《“上馬”的笑容》及蔣鐵驪的《我們奪冠了!》等7件。版畫作品包含了徐增英的《上天入地(虹橋交通樞紐投入使用)》、盧治平的《“上海金”走向全球》以及廖揚的《阿拉上海“最安全”(上海獲評最安全城市)》等6件。目前這些作品的創作還處于草圖階段,簽約過后會在進一步的創作輔導與指導下進行完善。

今年十月起,“工程”領導小組已陸續邀請行業專家和社會學者對“工程”創作作者和美術愛好者開展了一系列的輔導講座,介紹上海發展情況,目前已經開設兩場課程。近期還將開設三堂講座課程。李磊在發言中講到,從2018年1月起,我們將邀請“工程”簽約的作者面向公眾開設有關創作心得的講座和座談,分享創作經歷,同時接受公眾的評議。此外,明年也將邀請“工程”學術委員會的專家組成分類輔導小組,對簽約作者的作品進行輔導和提升。
“工程”領導小組組長,市文廣影視局黨委書記、局長于秀芬與“工程”首期入圍藝術家代表邱瑞敏、杜海軍進行了現場簽約。隨后,簽約藝術家代表邱瑞敏進行了發言,他在回憶中講述了自己上世紀90年代從美國回國后,被浦東新區規劃局請去看浦東的規劃情況,而那時的浦東還是一片片農田,但沒過了多久,幢幢高樓拔地而起,這個變化是驚人的。作為在黃浦江邊長大的人,他表示自己對這些變化深有感受。
“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工程”學術委員會主任,市文聯主席施大畏在儀式上發言,他提到了關于做好“工程”下一步創作的兩點體會,一是結合時代搞創作,上海的美術家們要時刻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民生,要有大局意識,用美術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為創作靈魂,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美術精品。二是真心實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將現實生活中最鮮活、最形象、最生動的第一手素材進行藝術提煉和加工,融入作品中。在“深扎”、“蹲點”中,在與人民日積月累形成的精神情感的共鳴中,才能夠創作出自己喜歡、人民滿意,又獨具上海特色、上海高度和上海溫度的好作品來。

“工程”領導小組組長,市文廣影視局黨委書記、局長于秀芬在簽約儀式上表達了自己的希望:“各位美術家要把握好當下的機遇,不辜負歷史的、時代的和人民的重托,在下一步的創作中,要圍繞創作選題、帶著明確任務,投身火熱的社會實踐,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深入社會生產建設的第一線和實踐創新的最前沿,積累創作素材,更好地完成創作任務。倡導大家完成速寫、創作體會等‘蹲點日記’。”
據悉,明年1月起,“工程”的“蹲點”成果和草圖將會到各級各類美術館、高校、機場、火車站、地鐵、社區文化中心、辦公樓宇和藝術商圈舉辦展覽展示,以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推動“工程”的成果更廣泛地為人民群眾共享,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此外,在明年的適當時候,還將進行第二批的草圖評選與創作簽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