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醫曾宣稱公司實現盈利,媒體:累計虧損近20億

近日,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微醫”再次獲得超10億元的融資,領投方為山東國投。
這會是微醫再次挑戰IPO的信號嗎。隨著京東健康和平安好醫生先后上市,微醫到底多久才能實現上市目標呢?
多輪融資 上市仍受挫
作為國內互聯網醫療的開創者、獲得國內互聯網醫院牌照的第一人,微醫近年經歷12輪融資,期間多次傳出上市消息都沒能成功。
2012年,掛號網成立兩年后獲得了由風和資本、五源資本領投的總額達2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2014年,五源資本繼續加注,騰訊、復星集團也投入資金,微醫完成超1億美元的B輪融資。
2015年,掛號網升級為微醫后,在9月完成了3.94億美元的C輪融資。2018年5月,微醫又完成了5億美元的Pre-IPO輪融資,微醫的估值已接近55億美元。此時的微醫還傳出計劃將旗下健康維護組織相關業務打包赴港上市,另外將“微醫云”業務分拆獨立在A股上市。微醫還于2019年年初增持成為易聯眾的第二大股東,
2019年末,微醫創始人廖杰遠公開表示“已經準備好了IPO”。2020年3月,微醫再傳赴港IPO消息。同時,友邦保險集團區域原CEO蔡強將加入微醫擔任CFO,負責推進微醫的赴港上市進程,不過蔡強似乎不滿一年就離任了。
然而,看似都準備好了的時候,瑞幸陷入了財務造假丑聞,波及微醫的聯席保薦人。微醫在臨時更換保薦人,耽誤上市時機,而此時其他互聯網醫療公司也在謀求上市。
2020年6月,微醫再次準備赴港上市;10月,總部位于巴林的資產管理公司Investcorp入股微醫,被視作為微醫IPO站臺。
不過,上市的不是微醫,而是京東健康。2020年12月,京東健康成功上市,順利拿下“互聯網醫療第一股”。
微醫雖然未能上市,但在12月獲得了3.5億美元的融資,并傳出計劃推進數字醫療服務業務的拆分上市,可能會在年后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
2021年2月。在微醫完成又一次的總額為4億美元的Pre-IPO融資,新增股東紅杉中國,微醫估值在72億美元左右。
第二次Pre-IPO融資2個月過后,微醫于2021年4月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直到6個月后招股書失效,微醫都沒有等到聆訊結果,此次IPO仍失敗。
微醫的上市之路走得太過艱難。此前,微醫還傳出裁員的消息。微醫方面回應稱,公司在優化業務線,正對員工和員工薪酬進行相應調整。
持續虧損
據此前披露的招股書,微醫在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間,虧損了80億元,令人擔憂。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微醫分別實現營收2.55億元、5.06億元和18.32億元;報告期內,分別虧損了40.52億元、19.37億元和19.14億元。
不僅于此,微醫這3年的經營現金凈流出25億元。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分別為-7.09億元、-8.58億元、-9.41億元。
微醫收入來源于醫療服務和健康維護服務兩大業務。2020年度,微醫的醫療服務收入為7.06億元,占比38.6%;健康維護服務收入為11.25億元,占比61.4%。

微醫大部分收入來自會員式健康維護服務,但微醫并不能保證付費會員的留存。截止2020年底,微醫注冊用戶約2.22億,平均月付費用戶約2540萬,人均付費約24元。數字慢性病管理服務會員累計超14.5萬名,年平均收入約3600元。若付費會員大量流失,將會給微醫營收帶來重大影響。
微醫報告期內的銷售及營銷開支都在3億以上。2018年至2020年,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3.03億元、3.11億元及4.87億元。互聯網醫療賽道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不流失客戶影響業績,微醫可能還會在這上面持續投入。不過,據TalkingData統計,2018年和2019年3月,微醫App一直排移動醫療第5,而2020年3月下滑到第9位,2021年2月又下滑到第13位。
值得一提的是,微醫曾在2016年宣稱公司實現盈利。然而《北京商報》發現,2016年至2018年,微醫累計虧損近20億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