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排雷④|“首個踩地雷邊民”給部隊當向導,還開農家樂當導游

澎湃新聞記者 王萬春 胥輝 實習生 鄭薔薇 張悅暢
2017-12-16 07:52
來源:澎湃新聞
? 直擊現場 >
字號

【編者按】

戰爭已遠,危險猶存。戰后30年間,中越邊境線上的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老山、八里河東山一帶,仍不時有地雷聲響起,驚破當地村民寧靜的生活。

戰后“地雷村”生活多艱。村民們為生活所迫在雷區刨食,飽受雷患之痛。他們或失去雙眼,或失去肢體,或失去親人......但他們沒有放棄,甚至無師自通地學會拆雷、排雷,開荒種地。

2017年11月27日,中越邊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積掃雷行動在暫停11個月后再次展開。

這一次,我們跟隨掃雷部隊一起記錄在雷區刨食的村民現狀,目擊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在這里冒險排雷的艱辛,直面雷區生活的殘酷,記錄村民對大規模掃雷之后安寧生活的憧憬。 

馮文奎踩爆地雷時,第一反應是有炮彈落在了他的身邊,他下意識地拔腿就跑,跑了五六米摔倒在地,才發現他的一個腳后跟沒了。

44歲的馮文奎是老山第一村——小坪寨的村民,自稱在整個老山他是第一個踩到地雷的村民。1988年10月的一個下午,他跟三個同伴上山砍竹子坐地上休息,看到樹上吊著一枚手榴彈,他站起試圖拆除時,結果腳下的地雷爆炸了。

時隔近30年,中越邊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積掃雷行動啟動之后,馮文奎帶著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四隊的官兵來到他曾被炸的地方排除雷患。

2017年11月28日,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到訪時,裝著假肢的馮文奎一路邊走邊喘氣,就老山的地勢、戰時工事、雷區分布、排雷情況向來這里旅游的人們一一介紹。

掃雷出發前向黨旗宣誓 本文圖均為 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四隊 楊萌 圖

“觸雷時以為對面打炮過來”

一登上老山主峰,除了路旁醒目的雷區警示碑,輪番播放著的歌曲《血染的風采》、《十五的月亮》也讓游客有種走進歷史的感覺。

老山峰頂的223階石階,就是為紀念當年收復此地犧牲的223位年輕的生命而鋪。峰頂上,矗立著一座“老山精神萬歲”的紀念碑,碑高1.984米,寬0.428米。數字意味著收復老山的戰役打響的日子:1984年4月28日。

馮文奎向游客介紹老山的這些歷史時,還能清晰講述戰時的陣地、工事和附近的地勢及雷區的分布,就像是一個戰爭親歷者。

實際上,馮文奎是戰后的雷患受害者。據他回憶,1988年10月,他和村里三個同伴上山砍竹子,在休息時看到旁邊樹上吊著一顆手榴彈,他站起試圖解下來,結果一聲巨響, “我一看我的雙手還在,沒炸到,以為對面打炮過來,就趕緊跑。”跑了五六米遠,他摔倒在地上,這才發現原來爆炸的不是手榴彈,而是腳下的地雷。馮文奎稱,被炸后,他的腿沒有流血,但腳后跟直接沒了,當時也不知道疼,同伴們見狀也不敢上前攙扶,他獨自爬了10多米,才爬出了雷區,后被送至醫院,左下肢被截肢。

老山腳下第一村的麻栗坡縣猛硐鄉銅塔村委會小坪寨里,像馮文奎一樣被地雷致殘的有10多個村民。鄰近的銅塔村委會馬嘿村小組168人中,也有26個村民在戰后因地雷截肢或雙目失明。

他們都是上山砍柴、割豬草、撿戰時遺留的廢棄物時,不幸觸雷所傷。

午餐在現場解決,饅頭和咸菜為主。

為掃雷部隊當向導

就在2016年,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四隊隊長龍泉在小坪寨走訪時,碰到了守候在村口的馮文奎。

龍泉記得,他看到馮文奎坐著,便上去打招呼拍腿,結果卻碰到硬邦邦的假肢,使他本能地縮回了手。

兩人很快熟識,龍泉知悉了馮文奎的遭遇,后在馮文奎的帶領下,官兵們向他被炸的雷區進發掃雷,“我跟部隊一起幾個月,每天掃雷都去,天天去做向導。”

馮文奎坦言,若他自己排雷,他不一定能行,但他對老山當地地勢、雷區等情況熟知,這能幫助到掃雷部隊盡快地排除雷患,“我知道哪個地方我們村民被炸了,哪個地方路不通。”

幾個月的并肩戰斗,官兵們都稱呼他老馮。“老馮,現在這邊情況怎么樣?”2017年11月28日,掃雷四隊的官兵在盤聊中向他詢問情況。他回答:“這邊已經掃完了,那邊還有雷,但路塌方了進不去。”他指著遠處的山坳說。

跟掃雷部隊接觸時間長了,老馮也掌握了各種地雷的信息。每當下雨過后,流經家門口的山溪里有水沖下來的地雷,他能辨認出其中有58式、72式防步兵地雷、電子脈沖地雷等,“地雷的擊針就像是打火機上的電子打火器,看著銹跡斑斑,但很危險。”

一名戰士正在清除雷患

給游客講述老山歷史

觸雷致殘后,老馮失去了勞作能力。彼時,他的父親在鄉政府上班,弟弟妹妹還在讀書,家中能種地的只有母親一人。

據銅塔村委會馬嘿村小組組長李金榮介紹,當地種植的除了水稻和玉米,還有經濟作物茶葉、沙果、甘蔗、西貢香蕉等,但因交通不便,運輸成本太大,村民年人均收入2900元,“像老山茶葉,收購一斤才幾塊錢,非常便宜。”

在坡上發現了一枚地雷

種地意味著面臨雷區的危險和低收入的境況,當地村民多選擇外出打工謀生。老馮結婚后在自家門口開了個小賣部,顧客主要是村民,別說致富,就連養家糊口也難。

近年來,前往老山的游客逐漸增多,老馮看準了機會,翻修了自家的小賣部,改建成農家樂。主營土雞,捎帶賣當地的老山茶、高粱酒等土特產,“顧客都是來老山接受紅色教育的游客,一年能賺個5萬元錢。”

前往老山旅游的游客,難免對當年的戰爭、陣地充滿了好奇的人,得空上山的老馮,會扮演起導游的角色,他向游客介紹老山戰役的慘烈,指出與老山相對的八里河東山及越南大青山的方位,拿起戰時工事里的器械介紹用途等。

11月28日,穿著一身迷彩服的老馮給來自昆明的4名游客講述這些時,顯得很專業,以至于對方誤以為老馮是老山風景區的專業導游或者是部隊安排講授的專職人員。

生計變好的不僅是老馮。當天,鄰近的銅塔村委會馬嘿村小組40戶人家有7 家正在施工蓋新房。村小組組長李金榮介紹,政府對蓋房的村民家給予了3年無息貸款援助,其中貧困戶4萬元,因觸雷傷殘人士家庭3萬元。

戰士們正在埋設炸藥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做生意招牌什么颜色旺财| 百家乐官网机器出千| 金博士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娱乐城注册送现金58| 百家乐赌场走势图| 百家乐官网tt娱乐网| 香港六合彩彩色图库| 百家乐赌场技巧网| 扑克王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菲律宾百家乐官网赌场娱乐网规则 | 百家乐现金游戏注册送彩金| 中国百家乐官网技巧软件| 网上现金赌博游戏| 大发888体育开户| 澳门百家乐必赢看| 百家乐网上投注网站| 百家乐官网凯时娱乐平台| 百家乐官网境外赌博| 博彩百家乐带连线走势图| 百家乐平注法技巧| 属马做生意坐向| 中国百家乐官网澳门真人娱乐平台网址| 澳门百家乐官网网上| 大发888最新官方网址| 超级百家乐2龙虎斗| 澳门百家乐娱乐城送彩金| 百家乐路单打法| 至尊百家乐官网娱乐| 百家乐官网最好打法与投注| 百家乐官网起步多少| 现金棋牌| 香港六合彩现场直播| 大发888主页| 天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园百利宫娱乐城信誉好...| 百家乐路单破解器| 澳门百家乐哪家信誉最好| 百家乐认牌| 百家乐单机游戏免费下| 网上赌百家乐正规吗| 网络百家乐免费试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