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再獲十億融資,這次微醫能如愿以償嗎?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快速發展都有目共睹。在疫情防控期間,行業重新洗牌,醫藥電商行業優勢盡顯。在線問診、醫藥電商、線上支付等均受到政策大力扶持,互聯網醫療賽道風靡一時。
但6月22日,“國家擬禁止第三方平臺直接參與藥品網售”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港股互聯網醫療板塊受此影響后開始大幅度下跌,市場對互聯網醫療板塊的走向一片唱衰。截至6月22日收盤,阿里健康下跌13.67%,京東健康下跌14.83%,平安好醫生、眾安在線、麥迪衛康等均不同程度下跌。
對于互聯網醫療賽道來說,隨著監管趨嚴,熱潮降溫,各大企業均壓力不小。近日,深耕互聯網醫療十年,多次沖刺IPO未果的微醫,再獲十億融資。早就啟動上市計劃,卻遲遲沒有入局資本市場的微醫,上市已然成為其一塊“心病”。然而對于微醫而言,業績盈利能力也是一大問題,據招股書顯示,微醫在三年間虧損近80億,且負債總額逐年飆升。這次微醫能如愿以償嗎?
IPO接連受阻,上市是救贖之道嗎?
在去年上市計劃擱置后,近日,微醫再獲得一輪超10億元的融資,領投方為來自山東省的國有產業投資基金。
說到微醫的上市之路,可謂是“命途多舛”。在“互聯網醫療第一股”的頭銜被平安好醫生奪走后,微醫的上市之路也遲遲沒有實質進展。
自身造血困難,連年虧損不斷
如今的互聯網醫療賽道,早已是巨頭林立。業績連年虧損的微醫,作為一個勢單力薄的原生入局者,與背靠阿里巴巴集團的阿里健康、背靠京東集團的京東健康和背靠平安集團的平安好醫生相比,不免有些相形見絀。
同時,微醫的造血能力也一直飽受市場詬病。據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間,微醫分別虧損40.52億元、19.37億元、19.14億元,累計虧損近80億元。此外,其他數據表現皆不算樂觀。2020年,微醫的非GAAP經調整凈虧損為8.7億,較2019年的7.6億進一步增加。
在連年虧損之下,微醫的負債及現金流情況也十分堪憂。2018年-2020年,微醫的負債總額分別為183.94億元、203.75億元和228.92億元。與此同時,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分別為-7.09億元、-8.58億元、-9.41億元,三年合計凈流出約25.08億元。
據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微醫這種數字化賦能醫療的企業來說,前期的高投入不可避免,虧損是常態。但當其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就會形成行業壁壘,這時同類企業再想進入不是易事,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撐到那個時候。”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