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暴跌55%,傲慢的百年中華老字號,出事了
一把菜刀,引發了一場輿論危機。
又一家百年中華老字號陷入危機。7月14日,張小泉客服回應消費者使用菜刀拍蒜時斷裂,沖上微博熱搜,引發消費者熱議,相關熱搜話題的閱讀量一度高達1.3億。
張小泉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截至7月14日收盤,張小泉股價僅剩17元,相比最高點累計跌幅達55%,最新總市值僅剩26.5億元,累計蒸發超32.4億元。以至于,有股民評論稱:“不能拍蒜,割起韭菜來,卻是一把好刀”。
其實,張小泉的菜刀遭遇這一輪輿論風波,是早就埋下的“地雷”。不禁讓人反思,400年的中華老字號,怎么了?
張小泉“斷”了
萬萬沒想到,這家400年的中華老字號,竟以這種方式“火出圈”。
7月14日,張小泉突然沖上微博熱搜,與其相關的熱搜話題有#張小泉客服稱菜刀不能拍蒜#、#張小泉回應斷刀#,閱讀量分別為1.3億、3200萬。
事件起因是,一位消費者用剛買不久的張小泉菜刀拍蒜,蒜沒拍碎,菜刀居然先斷了。對此,張小泉的客服給出的回應竟是:“張小泉菜刀不能拍蒜”,瞬間引發熱議。

有網友評論稱,菜刀連蒜都不能拍,還能干嘛?不能拍蒜的菜刀不是好菜刀;用菜刀拍蒜拍黃瓜都是傳輩兒的方法;張小泉完全無視中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另外,還有網友質疑,硬度再高也有抗性,一拍就斷,不是工藝就是材質問題;面對消費者的訴求,態度未免太過于傲慢。
輿論發酵后,張小泉官方旗艦店的直播間也淪陷了。7月14日午間,張小泉直播間正在售賣一款738元的菜刀,幾乎所有消費者都在彈幕中詢問:“能拍蒜嗎?”。

面對沸騰的輿論,張小泉緊急回應稱,經內部查詢得知,這位消費者是2020年9月份購買的,雖然已經超過3個月的售后期限,但為了對消費者表示歉意,公司會無條件退款,并給出適合消費者使用習慣的刀具挑選小建議。
同時,張小泉解釋稱,該消費者購買的菜刀材質屬于硬度較高、鋒利度較高的產品,這種產品韌度會差一點,如果在使用過程中發力過猛,比如橫拍等,刀具受力不均勻的時候,容易斷裂。
400年的中華老字號,怎么了?
突然引發輿論風暴,主要是張小泉的名氣太大,張小泉品牌最早創建于1628年,至今已經有394年的歷史,已經稱得上是一家400年品牌中華老字號,常年蟬聯中國刀剪行業的馳名商標,一度被稱為“國貨之光”。
2021年9月7日,張小泉正式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了A股的“刀剪第一股”。上市當天備受資金追捧,股價盤中一度沖漲至37.77元,相比6.9元的發行價,最大漲幅超447%,巔峰時期市值一度達到58.9億元。
在此之后,上市首日的高光時刻便成為了歷史,張小泉的股價一路跌跌不休。截至7月14日收盤,張小泉股價僅剩17元,相比最高點累計跌幅達55%,最新總市值僅剩26.5億元,累計蒸發超32.4億元。

對于張小泉菜刀拍蒜斷裂,有股民評論稱:“不能拍蒜,割起韭菜來,卻是一把好刀”。
據Wind數據顯示,張小泉的主營業務是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現代生活五金用品,主要產品包括剪具、刀具、套刀剪組合和其他生活家居用品。
從業績來看,這家中華老字號的成長性已經式微。據其披露財報顯示,2021年,張小泉實現營收7.6億元,同比增長32.81%,但凈利潤僅為0.79億元,同比增長僅為1.96%。
今年第一季度,張小泉的營收為2.1億元,同比增長28.1%,但再度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其凈利潤為1246萬元,同比大幅下降46%,這已經是其連續3個季度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將時間周期拉長,其在上市之前,凈利潤增速一度高達65%,但上市之后,凈利潤增速便一路下行,已經跌至-46%。
從營收貢獻緯度來看,賣刀、剪是張小泉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占比達到70%。因此,菜刀陷入輿論風暴,對張小泉的影響較大。
張小泉的風險點
其實,張小泉的菜刀遭遇這一輪輿論風波,是早就埋下的“地雷”。
早在其沖刺IPO過程中,張小泉經歷了三輪問詢,其經銷模式、銷售返利是監管層關注的2大重點。
首先來看,張小泉的銷售模式,其生產的大部分刀、剪都是直接出售給各大經銷商,經銷商再通過各自的渠道,銷售給下游的商超、零售門店以及消費者。

侃見財經翻看了張小泉的IPO招股書、財報發現,公司2020年上半年通過經銷實現的營業收入占比達69.52%,而且經銷模式占比在三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2021年張小泉的經銷、代銷及其他占比已接近70%。
因此,張小泉的大部分產品銷售,并不直接面對消費者,與終端市場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在處理消費者的投訴時,也或許會存在一定的疏漏。
如此看來,張小泉的“斷刀”風波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風險事件。
其實,經銷模式與直銷模式并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經銷模式的優點在于,無需自建渠道就能在短期內擴充銷售網絡,當然缺點也非常明顯,經銷商不僅會分掉部分利潤,而且品牌對于終端市場的把控度較低。
從張小泉的財報不難發現,經銷模式的毛利率一直都是最低的。2020年上半年,公司經銷模式毛利率為35.75%,較直銷模式低了19.64個百分點;到了2021年,其經銷模式的毛利率已降至33%,這也從側面說明,經銷商已經逐漸控制了定價權。
另外一個風險點是,經銷模式是一次性買斷商品、一次性確認收入,所以不少公司通過這種模式去調節收入,向經銷商壓庫存,帶來了一定的財務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張小泉的經銷模式一直伴隨著高昂的返利。據其招股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張小泉經銷返利金額達到517萬元,占經銷金額的比例為5.3%,且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

2020年上半年,張小泉對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即京東平臺)的銷售返利比例高達10.63%。由于引發投資者關注,其在上市后,張小泉已經不在其年報中披露返利金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