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我們懷念停產的寶馬i3,懷念的是什么?
第一代寶馬i3,永遠停在了2022年的夏天。
2022年7月,第25萬輛寶馬i3新車在德國萊比錫工廠下線之時,寶馬第一款純電量產車型——寶馬i3正式停產,就此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自2013年上市,i3見證了寶馬在電動化道路上的上下求索。銷量是人們評判i3乃至寶馬是否足夠成功的直接依據,9年25萬輛,平均一個月兩千余臺,寶馬的電動化道路似乎并不盡如人意,過去九年也因此被媒體稱為“迷失的九年”,再算上早前i8的停產,其后又不被中國市場認可的油改電半成品,事實也基本如此。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是形容寶馬電動化之路最常聽到的論調,但它也幾乎同時適用于其他一眾在燃油車時代風生水起的老牌車企。在如今的時代寵兒特斯拉面前,他們已然淪為了追趕者。可是,在2007年,當市場尚處于電動化萌芽期,新上任的寶馬集團CEO諾伯特·雷瑟夫便提出了富有遠見的戰略規劃,啟動了Project i計劃。彼時,特斯拉也才剛成立三年,第一款車還在醞釀。
與同時代的電動車相比,i3身上始終有顯而易見的硬傷,且致命,續航低但賣的更貴。早期推出市場,續航里程還不到兩百公里的i3竟賣到了四、五十萬元的價格,即便后來電池容量有所升級,i3的續航表現也總是差強人意。媒體們總喜歡拿i3和Model S比,盡管心里都清楚兩者并沒有太多的可比性,在i3即將進入中國市場的前一年,有人直接唱衰它,并在文章中犀利地指明“寶馬很難在中國復制特斯拉的市場奇跡”,誰料竟然一語成讖。
事實上,價格上比i3高出不止一倍的Model S,賣的甚至更好,大抵是因為翻倍的續航,更聰明的車機,以及那一份滿足虛榮心的高調。多年后回過頭來再看,只能說,定位奢侈品切入新賽道的特斯拉是極其明智的,而寶馬指望普通大眾為四十萬元的城市小車買單未免是有些天真了。
這么一看,i3的停產似有命中注定的意味,而在這個決定上,似乎誰都比寶馬更有遠見。在一些外媒的報道里,人們稱停產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即便i3仍處于銷量上升期,很多人依然希望寶馬停止不務正業。如果寶馬想維持自己在燃油車時代的優勢,比起造一個i3,實現目前在售主流車型的電動化才是正道,把心思撲在這個“異類”上,只會浪費更多的財力和精力。
不看好的理由當然很簡單,除了雙腎格柵這一標志性的寶馬元素之外,所有的一切都“太不寶馬”了,以至于早些年80%買i3的人都是第一次擁有寶馬這個品牌。
盼著寶馬好起來的人等這一刻很久了,他們早就迫不及待地向前看了。所以我不斷地問自己,如果我們懷念i3,甚至是在馬路上素未謀面的i3,又是在懷念一些什么?
在不斷標新立異甚至有些為新而新的扭曲現實里,因為寶馬,我們曾有幸享受創新的珍貴,i3是一個真正意義上超越時代又讓人不自覺相信它將繼續在無數個時代流傳的產品。有些古怪但又合乎常理的是,恰恰是因為“i3太不寶馬”這一理由,i3受到了藝術界的款待。有媒體計算過,在i3上市之后的短短兩年時間里便斬獲了包括創新、設計、內飾、環保、品牌、制造等相關領域的七十多個大獎,幾乎是以風卷殘云之勢掃蕩了全球各大市場的主流獎項。
作為對比,藝術界認為同時代風靡歐洲的Leaf聆風的設計則是“aged design”,過時的設計,只要看看內飾就能明白了,不是藝術界對i3太包容,是它值得。甚至同輩產品中也找不到像i3這樣儀表盤也換成液晶屏,車門設計成對開,車身充滿碳纖維,鋁合金的底盤,像UFO一樣的車型,盡管這些吸睛的元素如今在各類電動車上已屢見不鮮,模塊化的造車理念也已經耳熟能詳,但i3才是一切開始的地方,從材料、車身、驅動到設計理念等等方面,i3都站在了當時全球車企的最前沿。
碳纖維車身的應用自然是寶馬在i3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寶馬常引以為傲的還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踐行,這貫穿了一個產品從生產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這份理念在新聞稿里,公開發言中被無數次提起,是寶馬立于潮頭的底氣。
比如靠風能發電的萊比錫工廠實現了生產過程中50%能源的消耗和70%耗水量的減少,在i3內飾材料的使用上,寶馬選擇以天然材料為主,車門飾板,儀表板采用了洋麻纖維、車內一些真皮材料100%使用橄欖葉萃取物自然鞣制、中控臺以及木質飾板是由來自歐洲認證種植園的桉木制成,據說可以減少噴涂90%的表面漆,甚至車內所用的塑料的25%是來自可回收或是可再生的材料。
寶馬始終認為可持續發展這個概念和豪華車理念是緊密相關的,所以寶馬笑特斯拉不懂豪華。十年后,寶馬依然在推銷這熟悉的綠色配方,可是會有多少人在意呢?在中國市場,目前可持續發展的大局觀還比不上一顆激光雷達讓人興奮,大談特談可持續是豪華的一部分,似乎只會讓聽到的人覺得寶馬是在為自己電動化不夠努力找借口。至于碳纖維,也很少有人心甘情愿為此買單,寶馬最終也沒能靠燒錢燒出點市場影響力來,就在兩年前,他們關停了萊比錫工廠的整個碳纖維車體生產線。
在嘗遍冷暖之后,寶馬最終還是決定回歸主流,基于全新的架構,全新一代高性能電驅和電池,全新的可持續理念推出“新世代”車型,這才是寶馬一直以來應該做的事。
為了紀念i3的停產,寶馬特意推出了i3s HomeRun版本,或許也是為了紀念曾經那段充滿未知但令人無比著迷的旅程。

通過曾經參與過i3這個項目的一些人的回憶,我們大致可以拼湊出這樣一個故事——為了寶馬的電動大業,寶馬高層召集了一個團隊,里面不乏初出茅廬但充滿想法的年輕人,他們不需要為錢發愁,可以隨心創作,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正做著一些不一樣的事情,準備去震驚世界。
“你知道你要往南走,但你不需要依靠GPS走到那里”,他們后來是這樣形容為i3奮斗的自由和興奮的。
2014年的時候,《時代周刊》將i3納入了那一年的25項最佳發明,被評為“最性感的電動車”,上榜的這25項發明除了讓世界變得更好,更智能之外,還需要滿足一個條件,要有趣。于是和i3一起的還有“磁懸浮滑板”,“阻止人彎腰駝背的芯片”,“讓派對更給力的保冷箱”,“自拍神器”,“女性英雄玩具”等等聽著完全摸不著頭腦的發明,但確實激起了人想要一探究竟的沖動。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科技自然是越來越進步,但人總會覺得少了一些什么勁兒。這大概也是我們懷念i3的理由,是因為有一群人在那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夏天”一起自由地做了一件有趣的事,然后震驚了世界。
如果你有更多和i3的故事想要分享,歡迎在留言里告訴我。下一期,我們可能會聊聊極星或是被吉利收購的魅族,也歡迎在留言里告訴我你更期待的故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