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畢業季|同濟大學校長陳杰:不要質疑“我是否真的已經畢業”
6月30日,同濟大學畢業典禮上,校長陳杰以《踔厲奮發啟新程 同舟共濟向未來》為題,發表講話。
在2018年的開學典禮上,他曾對大家提出希望:在變化的世界中堅守理想、情懷與責任。變化是世界的本質,不確定是生活的常態,如何在變化的世界中尋找確定的自己,是人生永恒的主題。
畢業之際,陳杰有三點囑托:一是要心懷“國之大者”,用堅定和執著守護理想。請相信,你的每一個堅定和執著,都將匯聚成國家前行的底氣;二是要牢記“行之要者”,在堅韌不拔中踔厲奮發。請相信,你們的每一次堅毅與挺身而出,都將化作民族復興賽道上奮勇爭先的光芒;三是要不忘“心之所向”,在慎思篤行中追求卓越。請相信,你的每一次奔跑與超越,都將譜寫出現代化強國征程中激昂的樂章。

同濟大學畢業典禮上,校長陳杰致辭。 同濟大學 供圖
以下為陳杰致辭(節選)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親友們:
大家好!
盛夏的同濟,驪歌聲起,青春飛揚。2022屆的同學們,在特殊的環境下,圓滿完成學業,迎來畢業盛典。
同學們,這一季的再見有些突然,來不及拍下畢業照,來不及鄭重告別,未來的接力賽已躍然眼前。不要質疑“我是否真的已經畢業”,不要遺憾告別了學生時代,校園生活的所有經歷都是我們人生重要的積累與財富,要善于在順境中執著追求、在逆境中堅守信念,要善于把艱難當作磨礪、把壓力化為動力,要善于在充滿挑戰的世界中扛起責任、奮力奔跑。
還記得在2018年的開學典禮上(那也是我到同濟工作后參加的第一個開學典禮),我曾對大家提出希望:在變化的世界中堅守理想、情懷與責任。變化是世界的本質,不確定是生活的常態,如何在變化的世界中尋找確定的自己,是人生永恒的主題。今天,同學們即將奔赴新的征程、迎接新的挑戰,我有以下幾點,與大家共勉:
一是,要心懷“國之大者”,用堅定和執著守護理想。
青年的命運,從來都同時代緊密相連。同濟青年是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棟梁,是引領未來中國發展的專業精英,要堅定理想信念,心懷“國之大者”,把個人追求和國家發展緊密結合,才能行穩致遠;要練就過硬本領,勇挑時代重擔,把腳踏實地和執著堅守緊密結合,才能經受考驗。人生多關卡,擔大任者,唯有百折不撓、心無旁騖,才能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全國道德模范汪品先院士,86歲高齡,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在潛心治學的同時,投身科普,入駐抖音、B站,為我們的星辰大海而步履不息。數學科學學院本科畢業生張鏹從軍服役期間多次受到嘉獎,退伍后不僅學習成績位列專業第一,斬獲中國高校SAS數據分析大賽全國亞軍等獎項,還投身“數學外賣”志愿服務隊,義務為數學學習困難的同學指點迷津。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18級化學工程與工藝班,全體同學自入學起明確目標、相互鼓勵,實現全員保研。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碩士畢業生王鴻雁,秉持初心、執著求索,投身航天事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畢業生鄭雪瑩,專注科研鍥而不舍,在能源清潔化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在他們眼里,“國之大者”是利民為本的科普,是投筆從戎的保家衛國,是扎扎實實的研究與探索。
請你們相信,心中有理想,腳下就會有力量,你的每一個堅定和執著,都將匯聚成國家前行的底氣。越過山丘跨過河流,你的每一次努力都會拉近與夢想的距離,你的每一次跨越都將是成長路上的美麗蛻變。
二是,要牢記“行之要者”,在堅韌不拔中踔厲奮發。
同濟青年要爭做攻堅克難的時代先鋒,成為扎根中國大地的民族脊梁。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我們帶來大有可為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用一步一個腳印的奮斗為創造奇跡鋪路架橋。世事多磨難,擔大任者,須知行之要務,才能在正身直行中杜漸防萌、在堅韌不拔中踔厲奮發。
一代又一代的接續奮斗,鑄就了同濟人“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情懷。今年的畢業生中,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博士畢業生熊明亮,研發紅外隔空充電裝置,實現遠距離移動無線充電,破解智慧物聯的供電難題。設計創意學院博士畢業生金小能,設計賦能智能制造,作品攬括德國紅點獎至尊獎等在內的工業設計國際三大獎。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本科畢業生李博文,錄制了世界上首個無人機黑夜追蹤數據集。來自非洲貝寧的本科畢業生羅克,熱愛并積極傳播中華文化,將繼續深造,立志成為一名世界一流的建筑師。來自內蒙古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阿畢亞斯,將滿懷對家鄉的深深眷戀,投身新能源產業,扎根邊疆艱苦奮斗。助力鄉村振興實踐的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本科畢業生李思穎,8項設計作品在國家級競賽中獲獎。還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畢業生楊旭、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碩士畢業生李新、汽車學院本科畢業生何彥池等獲得揚帆獎。百余位2022屆畢業生成為選調生,奔赴基層……奮斗,是新時代的“行之要者”,奮斗者的姿態,是青春最好的模樣,是時代最美的景象。
新時代的同濟青年要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用青春的力量激蕩起民族復興的浪潮。希望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會有同濟青年奮戰的身影。請你們相信,你們的每一次堅毅與挺身而出,都將化作民族復興賽道上奮勇爭先的光芒。
三是,要不忘“心之所向”,在慎思篤行中追求卓越。
實現中國夢是一場歷史接力賽,當代青年要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同濟青年要以民族復興為己任,在各自的崗位上展示時代新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要以殷殷愛國之情、拳拳赤子之心,將小我融入大我,把個人理想融入強國夢想,以“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定去奮力開拓創新。時代永向前,擔大任者,須不忘“心之所向”,才能在克服困難中超越自我,在慎思篤行中追求卓越。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是同濟人不滅的情懷。法學院碩士畢業生李蕓舟在志愿服務中留下青春足跡,帶領同濟青年連續三年服務保障進博會等大型活動,并主動服務于疫情防控一線,獲評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本科畢業生劉佳琦帶隊摘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本科組唯一最高獎,捧獲“高教社杯”。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本科畢業生陳司瑤,致力于講好中國故事,所遞交的00后人民建議備受關注。外國語學院本科畢業生郭磊,組建“紅色濟譯”團隊,構建“中國紅色文化翻譯術語庫”,形成20萬余字紅色百科詞條。土木工程學院本科畢業生譚澤穎,聚焦綠色建筑投資風險量化評估,跨界保研至北京大學商學院。醫學院本科畢業生汪洋,主動向同學公開自己的33門課程筆記,“汪洋出品”的學習秘笈,好評如潮、人人傳閱,保送直博的路上灑滿了他與同學們互助同行的暖陽,那也是一片充滿善意的汪洋。
時代向前、青年向上。有民族復興的責任在肩,有豐厚積養的學識在胸,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在懷,請你們相信,你已經擁有了戰勝前行路上一切艱難困苦的力量源泉,你的每一次奔跑與超越,都將譜寫出現代化強國征程中激昂的樂章。
同學們,今日撥穗正冠,明日奮楫揚帆。希望你們秉同濟之魂、承凌云之志、做擎天之柱、成濟世之才,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中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疫情雖無情,母校有牽掛。最后,我再一次向無法現場參加典禮的2022屆畢業生發出誠摯的邀請:母校歡迎你們返校參加未來任意一年線下舉行的畢業典禮;其他時間如果你們回母校,也可以通過學院預約,方書記和我愿意穿上學位服與你們一起合影留念,補上我們的畢業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