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代“醋茅”瘋狂跨界,中國醋業能否造一個“海天醬油”?

這是深氪新消費第811期分享:面臨受限的發展空間,恒順醋業的出路在哪?亦或是國內食醋的出口在哪?作者|沐九九編輯|黃曉軍來源|深氪新消費[ID:xinshangye2016]封面圖|網絡
跨界,似乎成為了企業尋求增長的捷徑。僅今年以來,就有茅臺跨界冰淇淋、老鄉雞跨界做茶飲、就連奢侈品牌Gucci也盯上了雞尾酒的生意……
前段時間,恒順醋業推出“醬油芝士”、“香醋”和“黃酒”口味雪糕,一時引發關注。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半年以來,恒順第三次奔走在跨界路上了。
01
“醋王”不吃醋
今年以來,恒順醋業在追逐風口這條路上毫不停歇。
年初預制菜火熱,恒順醋業進軍預制菜搶食;夏天雪糕爆火,恒順醋業推出冰淇淋;除此之外,在氣泡水這一風口賽道,恒順醋業于今年5月推出“酸甜抱抱”氣泡水,且開設專門的天貓運營旗艦店。

“醋王”不好好賣醋,反倒四處橫跳,恒順醋業此舉被不少網友戲稱“湊熱鬧”。要知道,“湊熱鬧”這事,恒順醋業可不是第一次干。
作為國內四大名醋之一,起源于鎮江的恒順香醋,距今有超百年的歷史,而靠著歷史遺傳和資源整合,恒順醋業更是一舉干翻山西老陳醋、四川保寧醋、福建永春老醋,于2001年A股上市,成為國內唯一一家上市的醋企。
但沒想到,資本加持下,反倒讓恒順醋業的醋香愈飄愈淡。
除上市第一年,恒順醋業收購恒順沐陽調味品有限公司、鎮江恒華彩印包裝有限公司、南京塞爾金生物醫學有限公司等公司部分股權,有意完善調味品布局。
但到2002年,恒順就偏離主業越來越遠。恒順先后跨界到光電、生物工程、汽車貿易、房地產領域……僅一年時間,恒順醋業旗下控股參股的公司數量增至19家。毫不夸張的說,在多數熱門領域皆能看見恒順的身影。
可惜,恒順多元化經營走得頗為慘淡,不僅投資參與的光電、生物工程公司全部錄得虧損,就連看好的房地產行業也在剛入局時遭遇金融危機,市場暴跌。
一番折騰下來,恒順醋業不僅拖垮了業績,連帶著主業也有所下滑。
迫于資本的壓力,恒順醋業于2014年剝離非主營虧損業務,回歸核心業務。當年,恒順醋業主要參股、控股子公司縮減至五家。此后,公司業績才有所上升,2014-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始終呈向上增長態勢。
時隔多年,如今恒順醋業再次出現在氣泡水、預制菜等熱門賽道,很難不讓人將20年前的“恒順跨界熱”聯系在一起。
但20年過去,恒順還是當初的恒順嗎?
02
恒順求變
如果20年前恒順跨界是自信主動出擊,那么在今天,恒順跨界則更多是在承壓下尋求出路的四處亂撞。
2021年,公司經營承受著巨大壓力,不僅在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且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滑明顯,下滑幅度達到62.28%。而在此前的2020年,公司凈利潤也出現小幅下滑。
這并非恒順醋業僅有的狀況,受疫情和原材料上漲影響,調味料企業利潤大多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中國調味品協會大數據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國內16家調味品上市企業,有12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正增長,而凈利潤凈增長的僅6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早在疫情來臨前,恒順醋業業績就出現大幅下滑狀態。數據顯示,2017年-2021年,恒順醋業的凈利潤從2017年的2.81億元下降至2021年的1.19億元,凈利潤增速從增長64.84%,變至下降62.28%。
因此,恒順醋業業績下滑不應該簡單歸類為疫情影響,而是恒順醋業自身品類抵達天花板的結果,亦或是醋這個品類自身存在的不足。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調味品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950億元,其中,醬油600億,食醋160億,足足3.75倍的規模差距。

這一方面在于國內市場對醋的消費需求小于醬油,另一方面則在于地區食醋口味差異,需求難以普遍化,導致食醋在標準化和全球化上存在高壁壘。因此,在上市的企業中,醬油企業有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加加食品四家,食醋企業卻僅有恒順醋業一家。
然而作為“一家獨大”的龍頭企業,恒順醋業在食醋市場里市占率僅超過10%,遠不及海天味業在醬油市場里市占率超過30%。
在這種情況下,醋本身的增長空間似乎并不大,而營收的下滑,也讓恒順醋業迫切尋求第二增長曲線,以解決公司危機。
一般而言,調味料企業在尋求第二增長曲線時,無非兩種路徑:一種是向同類型調味料擴展,例如海天醬油收購部分山西醋企業,布局醋賽道;另一種則是尋求跨界增長,包括但不限于IP跨界、品類擴界等。
然而對于恒順醋業而言,由于醬油、蠔油等調味料市場已有海天、千禾等巨頭占據,想要分一杯羹實屬不易,而跨界看起來是增收的最佳方式。
03
國內醋業如何成就”海天醬油“?
在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下,大批餐飲企業通過跨界尋求出路。但正如品牌專家江品醇所說,品牌“跨界”必須遵從品牌發展規律,一切從企業實際出發,以目標消費者需求和品牌核心價值為核心,品牌在“專、強、大”的基礎上,才會實施品牌多元化戰略,否則,品牌“跨界”將會忽悠了自己。
然而事實上,多數企業是在跨界道路上亂撞。
盡管宣稱將堅守主業,但恒順布局氣泡水和雪糕已明顯屬于非專業跨界,唯有預制菜稍見關聯,但跨界預制菜,也意味著對企業供應鏈具有更高的要求,而自身經營能力是否達標,有效推進品牌多元化,也成為衡量的必要條件。
對此,朱丹蓬表示,“近兩年,政策端、資本端、產業端都利好、追捧預制菜。調味品企業布局預制菜,有一定的紅利,但這一點卻不適用于恒順醋業,因為除了醋,在醬油、蠔油等其他方面,恒順醋業缺失完整的產業鏈。恒順醋業只是看到了“風口”,而沒有看到自身短板。”
那么,面臨受限的發展空間,恒順醋業的出路在哪?亦或是國內食醋的出口在哪?這一切,或許可以從日本醋業的發展中找到答案。
與國內相反,自1973年開始,日本醬油消費量開始見頂回落,與之相對的是食醋消費量卻始終保持著向上增長。1965年,日本食醋的人均消費量還不到醬油的1/6,而在2018年已達3.29L,為醬油的1/2以上。
而日本醋業的崛起,可能是國內醋業值得借鑒的地方。
第一,突出食醋健康化傾向。
近年來國人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提升,而醋在控制血糖、減少食鹽攝入等方面具有保健作用,因此強化食醋的健康屬性,有利于其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
在此基礎上,恒順醋業強化“有機零添加”、“手工陳釀無防腐劑”等理念研發推出了有機系列、十年八度香酯醋等,其中“三年陳”、“六年陳”、有機糯米香醋等產品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
第二,將食醋應用場景功能化。
醋在日常料理中用途有限是其發展受限的原因之一,因此,醋企可以將食醋功能進行再細分,擴大其消費場景。例如,恒順近年來推出的蟹醋、餃子醋、復合的糖醋汁等,都體現了功能的細分化。
這樣看來,恒順已經走在醋業多元化的路上,只是深耕路漫漫,希望恒順能夠耐得住寂寞。
參考資料:
《品牌跨界忽悠了誰》
《醋企亂斗:恒順的盡頭,會是海天嗎?》
《從醋在日本的發展史看,本土醋企能否誕生“海天醬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