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冬天你抑郁嗎?抑郁情緒≠抑郁癥,別輕易用藥
這一波降溫,讓上海開啟“冬日”模式。天氣越來越冷,心是否也會跟著越來越冷?
冬季為抑郁癥的高發季節,這不僅是由于抑郁癥的新發病例較其他季節有所增加,而且原本病情穩定的抑郁癥患者也容易在冬季復發。美國國家心理健康協會指出,每到寒冬,抑郁患者人數明顯增加,甚至要比平時多出大約10%。季節對人精神健康的影響已經引起了業界專家的高度關注。有專家稱因季節變換而引發的精神問題為“季節性精神紊亂”。

林國珍主任指出,冬季抑郁的最典型表現包括睡眠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持續的情緒低落,失去活動的興趣。由于天氣寒冷,冬季抑郁的人還會偏愛高糖和高淀粉的食物,體重明顯增加,容易疲勞、易怒,精神難以集中。一般來說,這些癥狀從秋冬之交初露端倪,在次年的1月份和2月份時癥狀最明顯,直至入春后才會緩解。
冬季抑郁時,究竟該如何治療?是否抑郁了,就得吃抗抑郁藥?林國珍主任強調,并非如此。
心情差,做事兒沒精打采,對什么事都提不起興趣,這都是“抑郁情緒”。但是,有抑郁情緒并不等同于得了抑郁癥。人這一輩子,總會有些“郁悶”的時候,這是一種情緒,是人都會有。難過、悲傷、沮喪等等不開心,都是抑郁情緒的一種。這可能是“一過性”的,也就是說,在那個點上,你可能非常不開心,但通過內在或者外在的調節,你可以扭轉這種不開心的情緒。要把這種情況和抑郁癥區分開。
要定性為抑郁癥,那還需要很多指標來幫助協同判斷。比如,抑郁的時長、抑郁的程度等,這些需要專業醫生才能判斷,并非做點“心理測試”就能定性。
“抑郁癥的發病和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也和認知有很大關系,如果有輕度抑郁,最好是通過心理治療及自我調節達到緩解。”林國珍主任解釋,輕度抑郁可能和社會心理因素及應激事情有關,如果通過自身調節或心理醫生的心理治療可以改變看問題的角度、提高適應能力,獲得成長,不要輕易用藥。但中、重度以上單靠心理調節?緩解比較困難,建議同時藥物治療。
實際上,法國健康雜志《TOP SANTE》也有報道,在過去的一年中,約10個法國人中就有一個抑郁癥患者,然而他們僅僅只是依靠服藥來對抗抑郁癥。同時,在大多數醫院,也存在濫用抗抑郁藥的情況。法國健康高級總署(HAS)指出,對于輕度抑郁癥患者來說,服藥并非最好的治療方法。
心理調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冬日如何做好心理調節?林國珍主任建議:
1.適當增加戶外活動以增加冬季光照時間;
2.調整節奏,科學安排好工作和生活,不要將棘手的工作放在這段時間完成;
3.適當增加社交活動,增加人際交往和感情交流,盡可能減輕或避免各種生活應激事件的影響;
4.調整飲食結構,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及礦物質,適當增加甜食;
5.如果以上調節效果不佳,仍有明顯抑郁、焦慮、疲乏、易怒、睡眠障礙,建議心理科就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