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鯨之骨》的拼圖:穿越海陸與時空的答案

2022-06-28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三蝶紀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藍鯨骨骼標本 三蝶紀 攝

2019年,我在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看到了一具長達25米的藍鯨骨架標本。這具保存完好的標本是由1891年在愛爾蘭瓦克斯福德港擱淺的一頭藍鯨制作而成,距今已經130余年。

藍鯨在20世紀初遭到瘋狂捕殺,極度瀕危,又在后期通過保護恢復了種群,逃離了滅絕的命運。這頭藍鯨被命名為“希望”,放置在現有生物和已滅絕生命的骨骼之間的大廳,告訴人們,生命是如此脆弱,人類所做的一切都要對地球負責。

當我拿到這本《鯨之骨》時,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那具藍鯨標本。很多自然博物館里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動物骨骼標本,但是回想一下,比起陸地動物,海洋生物的骨骼標本要少很多,鯨這類體積較大的海洋哺乳動物就更不常見。再仔細想想,比起陸地動物豐富而詳細的生物學、生態學知識介紹,鯨類的信息實在是少得可憐,它們龐大而神秘,在研究上有很多的難點。

鯨的祖先長什么樣?現狀如何?未來又何去何從?我想一般人都無法在第一時間想到答案。如何尋找答案呢?線索就藏在這些巨獸的骨骼里,也就是這本《鯨之骨》要為讀者科普的內容。

《鯨之骨》;[美]尼克·彭森 ;海峽書局 ;2022-5

本書的作者尼克·彭森是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洋哺乳動物化石館的主管。史密森尼學會創建于1846年,由英國科學家詹姆斯·史密森捐贈建設,學會囊括了美國19座博物館(美術館)、9座研究中心、國家動物園以及1.365億件藝術品和標本,是美國唯一一所由政府資助、半官方性質的第三部門博物館機構,同時擁有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系統和研究聯合體。

早在20世紀30年代,史密森尼學會就擁有了全世界最多的早期鯨類化石藏品,這些藏品為鯨類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化石證據。作者挖了20多年鯨類的骨頭和化石,在這些大自然遺存的線索中去探索關于鯨類的一切。這些研究過程在日常生活中是遠離大眾視野的,作者真誠地與讀者分享了自己考察研究的第一手資料,這種真誠的分享難能可貴,本書里的很多信息,我們很難在其他同類科普讀物上看到。

需要提醒讀者的是,這并不是一本鯨類生物學知識介紹,書里也沒有彩圖去說明各個鯨類與它們的結構,書里著重描述的是通過鯨骨對鯨類進行考察和分析的過程和結果,以及鯨類的演化歷史。從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鯨類化石的鑒定主要依靠頭骨和獨特的耳骨。化石證據展示了鯨類5000萬年的演化歷史,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鯨從陸地生活慢慢過渡到海洋,當時的它們還是四腳獸,和其他的哺乳動物類似,這個過程持續了1000萬年不到。此后的4000萬年時間里,鯨就開始了完全水生的生活,直至現在。

曾有600多種鯨生存在地球上,而今它們已經全部滅絕。超乎想象的是,早期的鯨類體型只有現在家養的大型犬那么大,而現生的鯨類體型都很大,尤其是須鯨類的,其中最大的是藍鯨。

藍鯨的下頜骨不僅是海洋中最大的骨頭,也是地球上出現生命至今最大的骨頭。換言之,藍鯨也是這個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和現有的生物里最大的,在看書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一點。想到巨大生物,我總會想到恐龍,卻忘記很多鯨類都比恐龍大,藍鯨更是其中的巨無霸,體重超過100噸。我們有幸與史上最大的巨獸生活在同一時代。但是,人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未珍惜過這些龐大的生命。

在20世紀初期,南大洋的各大港口遍布捕鯨站,300萬頭鯨在這里被獵殺,其中包括325000頭藍鯨,而今這個海域藍鯨已經變得非常罕見。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捕鯨活動,給鯨類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等到這些鯨類數量急劇下降,人類才開始意識到需要停止這些瘋狂的舉動。

古利德維肯南極捕鯨站,曾經有175250頭鯨在這里被捕殺,生產過900萬桶鯨脂,于1966年關閉。

如何研究鯨類是一個有趣的問題。20世紀初瘋狂的捕鯨行為在造成慘痛損失的同時也為后人留下了鯨類的生物學、生態學基礎知識以及在各地區鯨種類、數量、解剖學的數據。擱淺的鯨類為鯨類研究補充了解剖學的天然素材。

研究早期的鯨類則需要尋找和挖掘化石,這些化石在獲得時往往已經不完整了,就像拿到了一小塊拼圖,需要更多拼圖才能拼出事實的真相。為了研究現生鯨類,科學家們采用了生物信標跟蹤記錄的方法,坐船尋找野外的鯨類,設法將霓虹色標記安裝在鯨身上,以便于追蹤它們的各項行為。

還有一些研究是關于鯨落的。死亡的鯨形成了鯨落生態系統,為海洋中其他動物提供了棲息地和食物,有一些特殊的生物只生活在鯨落生態群落中。總而言之,對于鯨類這種海洋中的巨獸,研究方法有更多特殊之處,與我們所熟悉的小動物的研究方法相差甚遠。

在這本書里,我們看到了現代鯨類研究正在走向多領域的跨界合作,正如作者所說:“為了認識世界,科學家們經歷了數年的培訓和研究,最終卻大多把自己困在了知識的谷倉,然而解決科學問題的最佳方法卻出現在了學科的邊緣。”研究古生物的學者也需要去研究現生的生物作為對比。除了生物學本身的方法,還需要動用很多跨學科的手段和技術輔助研究。

在“鯨之陵”化石遺址現場,大群的鯨骨的挖掘和研究工作就是多領域合作而達成的。想象一下,把這些大尺寸的大骨頭們完整地挖掘清理搬運出來,本身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如果用傳統的方法,在挖掘現場包裹分割搬運,很難將骨頭完整地拼湊在一起,還原出本來的面目。

激光掃描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研究人員通過激光掃描創建了遺址里幾十具鯨骨的數字化模型,這樣既不會破壞化石本身,又能高效地還原鯨骨原本的形態,此后還可以用3D打印技術將這些骨架打印成更大的模型。這些工作都需要多個團隊的“破圈”合作,不可能靠一個人去完成。

作為一名科學家,作者在寫作上還是有一些科學家寫作的常見問題,比如說章節里文章的結構零散,部分內容過于專業缺乏注釋和圖示,非專業的讀者讀起來可能會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消化理解,但是不妨礙這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無論你基礎如何,你一定能在書里獲得關于鯨類的獨家信息。本書的譯者是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鯨豚的海洋生物學博士曾千慧,有她的翻譯加持,保證了中文版的科學性。

談及鯨類的未來,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人類活動給鯨類造成的影響是毀滅性的。淡水鯨豚類有一些已經滅絕,剩下的岌岌可危。海洋鯨類要面臨棲息地破壞、海洋噪聲、兼捕、水質污染等等致命威脅。此外,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除了引起全球變暖還引起了海洋酸化,影響鯨類取食的無脊椎動物的種群數量和鯨類的生存環境。

有的鯨類在大屠殺停止之后幸存了下來,慢慢恢復了一部分種群,還有一些并沒有那么幸運。

鯨類中體型最小的小頭鼠海豚因為過度捕撈,全球只剩下不到30頭,它們的窘境給人類留下一個難題:如果什么都不做,它們會走向滅絕;保育工作者嘗試抓捕它們圈養繁殖,進行遷地保護,但發現抓捕和囚禁會刺激它們死亡。

值得肯定的是,現在的人們在鯨類保護的意識上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近些年,通過網絡的科普和傳播,有很多起鯨類擱淺事件都在第一時間受到了關注。單單救助個體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為它們和其他水生生物創造更友好的環境。

(本文作者三蝶紀系科普作家,著有《酷蟲成長記》《常見海濱動物識別手冊》,沉迷觀察記錄生物多樣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园云鼎娱乐平台| 优惠搏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曼哈顿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赌博策略论坛| 德州扑克计算器| 怎样赢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宜城市| 威尼斯人娱乐城可信吗| 百家乐注册就送| 百家乐官网赌博程序| 百家乐官网视频裸聊| 大发888在线娱乐百家乐| 百家乐vshow| 澳门百家乐娱乐城送体验金| 吉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庄闲筹码| 百家乐官网官方网站| 百家乐官网有什么打法| 棋牌娱乐平台| 网络百家乐赚| 百家乐官网平注法到6568| 澳门百家乐官网下路写法| 大发888最新网站| 北京太阳城小区| 威尼斯人娱乐城可靠吗| 国际娱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真人百家乐官网蓝盾| 百家乐官网赌场现金网平台排名| 百家乐官网信誉好的平台| 百家乐官网有看牌器吗| 云博备用网址| 太阳城在线娱乐| 利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好用百家乐软件| 百家乐高额投注| 玩百家乐技巧博客| 做生意发财招财图像| 木棉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轮盘技巧| 新锦江百家乐官网赌场娱乐网规则 | 皇冠现金网提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