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疆問責卡山保護區生態破壞問題:自治區兩副主席作深刻檢查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報告同時要求,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針對卡拉麥里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為卡山自然保護區)破壞生態環境問題,8月末至9月中,新疆分兩批嚴厲問責追責了一批負有責任的單位和個人,自治區兩位副主席作出深刻檢查;包括阿勒泰地委、行署和自治區林業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在內的單位也被勒令向自治區黨委作出深刻檢查;包括16名廳級、處級官員和多名相關地州和單位工作人員受到撤職、黨內嚴重警告等處分和處理。
根據自治區要求,阿勒泰地區已全面退出侵占的1593.45平方公里保護區面積,并撤銷了喀木斯特工業園區,重新恢復了保護動物的生活通道。
本刊記者了解到,對干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新疆將重拳出擊,敢抓敢管,真抓真管。與此同時,新疆還將加大生態保護建設修復力度,著力在治氣、凈水、增綠、護藍上下功夫。
嚴厲問責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從自治區黨委了解到,今年8月,自治區紀委組成督查問責工作組,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責一致、終身追責的原則,就卡山自然保護區連續“瘦身”為經濟“讓路”等問題進行專項督查問責,并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
在處理決定的通報中,本刊記者看到,被問責的官員中,阿勒泰地委原副書記、行署專員塔里哈提·吾遜因違規簽發并以行署名義上報第6次調減申請;整改工作落實不力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和組織處理。阿勒泰地區行署常務副專員祁崇江,富蘊縣委副書記、縣長葉爾江·卡孜木,阿勒泰地區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張新泰,自治區林業廳黨委委員、總工程師謝軍,自治區林業廳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產業發展辦公室主任史軍,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杜力洪·阿不都爾遜等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處分。
值得關注的是,被問責官員中,阿勒泰地委原書記鄧章武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執意推動阿勒泰地區提出第6次調減申請;整改工作落實不力,未按自治區要求對整改工作進行部署、落實、檢查,負有直接責任和主要領導責任,因其嚴重違紀違法已經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不再處理。自治區林業廳原黨委副書記、廳長尼加提·馬合木提要求下屬采用規避持反對意見專家的方式通過評審,并違規審批同意第6次調減申請,負有主要領導責任,因其已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不再處理。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自然生態處原處長張鵬在第6次調減專家評審中,采用向專家施加“壓力”的方式予以通過,并違規審核同意,負有直接責任,因其涉嫌嚴重違紀正在接受自治區紀委審查,并案處理。
嚴查隱患
新疆卡山自然區保護面積達1.8萬平方公里,涉及昌吉回族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區6個縣市,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普氏野馬、蒙古野驢等共49種瀕危珍稀有蹄類野生動物及其棲息環境為主的野生動物類自然保護區。
采訪中,《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保護區內陸續發現多種礦產資源和旅游資源,阿勒泰地區和昌吉州為了追求GDP增長,自2005年起,連續6次提出對卡山自然保護區面積進行調減的申請,獲批后保護區總面積減少到1.28萬平方公里,減少近30%。其中,昌吉州境內的前3次共調減3764平方公里,境內保護區面積減少70%多;阿勒泰地區境內的后3次共調減2137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屬于核心區。前5次調減均未進行科學考察、調整方案論證和專家評審,也未向有關部門備案;第6次調減,占用核心區面積最大,對生態環境危害也最嚴重。
通過幾次調減,卡山自然保護區內有蹄類野生動物棲息地部分損毀減少,遷徙通道受阻,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擠壓。經調查核實,卡山自然保護區問題是破壞生態環境的典型案例,阿勒泰地區、昌吉州和新疆林業、國土、環保等部門為了追求眼前利益和一時經濟發展,不顧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違規隨意調整自然保護區范圍、改變保護區性質,縱容企業違法違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嚴重破壞保護區生態系統,給生態安全帶來巨大隱患。
據了解,卡山自然保護區的連續6次調減中,除2008年的第3次是建設準東鐵路需要外,其他5次均是為礦產資源開發生產企業建設需要,且均是在企業開發建設形成既定事實情況下調整的。自治區黨委文件中痛批這種做法充分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門和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仍然抱著陳舊發展理念,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和顯績,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顧發展經濟、不顧生態環境保護,最終付出慘痛代價。
據透露,新疆已經開始深入調查卡山自然保護區內新疆東方希望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未經批準、違規建設電解鋁項目問題,并迅速啟動了問責機制,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依紀依規進行嚴肅問責,對相關企業依法依規進行嚴肅查處。本刊記者了解到,廠址設在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違規在建項目已全部停建,違規建成項目已全部停產。
嚴肅剖析
新疆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力低,且破壞后不易恢復,生態環境保護形勢異常嚴峻。采訪中,《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在嚴厲問責追責的同時,新疆還深刻剖析了造成卡山自然保護區環境日益惡化的主要原因。
其一,地方黨政明知故犯,對違法違規開發礦產資源活動提供幫助。地方黨委政府為了追求片面的經濟發展和所謂的政績,明知調減卡山自然保護區面積用于礦產資源開發不符合國家規定,仍然想方設法積極推動調減工作,甚至對未批先建、以探代采、亂采濫伐等問題視而不見,以致一些違法違規項目暢通無阻,自然保護區管理有關規定在當地已名存實亡。還有個別黨員領導干部為了一己私利,利用卡山自然保護區內礦產資源豐富的優勢,與個別企業大搞權錢交易,已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并移送司法機關。
其二,職能部門默許縱容,為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大開“綠燈”。《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禁止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開展任何形式的開發建設活動。自治區林業廳等部門置國家法律法規于不顧,不僅沒有履行好審核把關職責,甚至助推企業違法違規在保護區內從事礦產資源開發等活動。自治區環保廳明知第6次調減距第5次調減時間不滿6年,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仍以組織專家評審的方式,在沒有召開會議集體研究的情況下予以通過。自治區國土廳在卡山自然保護區共核發探礦證173宗、采礦證9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仍續發采礦證4宗、探礦證53宗(其中核心區30宗)。截至目前,保護區內仍有49宗有效探礦權、2宗有效采礦權。
其三,態度消極、行動遲緩,整改落實不力。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對整改工作作出部署后,相關地區和部門并未引起足夠重視,仍然持等待觀望態度,整改過程中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問題十分突出,導致整改落實不到位。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8條整改措施中,6條涉及自治區林業廳,其中4條由其牽頭,但基本沒有落實,特別是將部分調出面積重新劃入保護區工作,遲遲沒有動作,完全沒有發揮出牽頭部門作用。昌吉州對“建設1500畝野生動物救護飼草料基地”的整改要求陽奉陰違,近2年來建成3個面積共計約5畝的飼草料基地,僅完成整改任務的0.3%。阿勒泰地區對“立即停止保護區一切開發建設活動,恢復區域生態”的整改要求置若罔聞,第6次調減占用核心區面積最大的喀木斯特工業園區,至今未在周圍建立生態恢復區和生態走廊,部分廠房仍未拆除。
為堅決守住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切實保護好新疆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新疆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嚴格執行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執行“三高”項目不得進入新疆的要求,嚴格執行能源、礦產資源開發自治區人民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
(原標題為《新疆“重拳”問責生態破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