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建設有奔頭兒的綠色新農村——記無為縣農村污水治理試點扶貧項目
無為市地處安徽省中部,位于長江北岸,自古以來水網密布,因農林水產豐富而聞名,不僅盛產被稱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刀魚、河豚,無為板鴨更是與北京烤鴨、南京鹽水鴨齊名享譽天下。
2019年以前,農村污水直排、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污水管網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加上農藥、化肥過度使用等因素影響,導致水體水質明顯下降,部分溝渠呈現黑臭現象,原本依水而興、靠水吃水的鄉村,為水污染所困。
魚米之鄉 水環境生了“病”
無為市劉渡鎮沙包地村和月橋村的村民多以養殖螃蟹為生,近年來村落賴以生存的水環境每況愈下,水產養殖受到了不小影響,農村也逐漸變得冷清。
69歲的沙包地村民方勇林,兒女遠在外地,和老伴在村里經營兩三畝蟹塘。“水塘不干凈,打上來的水里面都有綠藻,螃蟹產量也不好。”方大爺無奈地說道。
“池塘水質不好的話,我們就需要加藥調整,養螃蟹成本就變高了。”月橋村村民古宏順養殖螃蟹已經有七、八年時間,打理著十幾畝蟹塘,面對水質問題同樣感到為難。
改變勢在必行。2019年無為市政府與三峽集團以生態宜居為目標,探索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與長江大保護工作相結合,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開展農村污水治理試點扶貧項目。
試點扶貧 污水處理進鄉村
在無為市,項目團隊選擇了7座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村進行試點,為村落沿道路新建污水管收集農戶污水,并在終端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同時將原本接入池塘的污水管接入污水收集系統。根據地形、人口數量,實施“一村一策”,采用不同的管道布置方式和污水處理工藝,共建設8種不同污水處理設備和工藝的12個污水處理站點,出水排放標準為一級A標準。

劉洼村污水處理站點 攝影:韋林余

艾大村污水處理站點 攝影:韋林余

月橋村污水處理站點 攝影:雷蕊菡
為切實解決鄉親們的民生問題,無為項目公司挨家挨戶上門排查管網,將原來直排的管道納入新建污水管網,收集的污水經過統一處理后排至周邊水體,以此改變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現狀。
2020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水產養殖是無為農村的特色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改善當地水環境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三峽集團著手收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改善當地村民生活環境的同時,助力當地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隨著污水處理站點和村內污水管網完成建設并投入運行,短短的一年時間,鄉村環境悄然發生變化。

沙包地村溝渠現狀 攝影:雷蕊菡
水清了,河溝沒臭味,環境好多了……村民紛紛給農污項目點贊。“現在污水就收到后面的那個‘大箱子’里去處理了,我還去看過呢,管子里排出來的水都是清的!”古宏順笑著說到。開啟新一年的養殖經營,古宏順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生活肯定是越來越有奔頭!”

月橋村蟹塘 攝影:雷蕊菡
示范推廣 技術研究添助力
試點污水治理的成效怎么樣,除了看得見的環境變化,還有長達一年的科學跟蹤評估。
無為項目的專業團隊從農村生活污水特征出發,構建了污水處理設備評價的指標體系,通過廣泛調研對遴選出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技術、經濟、綜合特征進行系統評估,并對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技術選擇、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選擇提出了建議。
目前已發表《農村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泥膜復合-MBR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效果》《基于源分離收集-分質凈化-資源化利用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新模式》等論文,可為長江大保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的推廣提供重要參考和指導。
近期,無為市農業農村局牽頭,無為市發改委、住建局、生態環境分局、財政局及泥汊、牛埠、劉渡、開城鎮政府參與共同對無為縣農村污水治理扶貧試點項目開展了工程竣工驗收工作,參加驗收的無為市政府各部門對該項目工程建設、跟蹤評估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
目前,在江蘇南京六合、湖北黃陂等區域,農污項目在長江大保護沿線多處落地,并在持續推廣。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城鄉人民共同的愿景。區域統籌,城鄉一體,三峽集團堅持新時期長江大保護工作“高質量、系統性、可持續”理念,為著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助力。(作者:黃克瑤 雷蕊菡 卜帥賓)

六合區金牛湖街道八百橋社區洼洲村 攝影:張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