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罰100億,全球巨頭被美、英、巴西“圍剿”?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號稱全球“大宗商品之王”的嘉能可,突然被美國、英國、巴西三國聯合調查,涉嫌行賄、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目前,嘉能可已承認相關罪名,并同意支付高達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億元)的罰款。
2022年以來,不斷漲價的大宗商品,正在“收割”全球,這筆15億美元的罰單,對嘉能可的業績或許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此次罰款規模不小,或許在向大宗商品行業發出了一個重要信號,未來對行業的監管力度或進一步加強。
原油,仍舊是大宗商品市場中最敏感的神經,尤其是俄羅斯原油供應更是備受市場關注。
100億巨額罰單
全球“大宗商品之王”嘉能可,突然栽了,會否成為大宗商品的拐點信號?
美國、英國、巴西三國突然聯合出手,對大宗商品貿易巨頭—嘉能可開展了一系列深入調查,并披露了嘉能可涉及的行賄、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
面對雷霆手段,嘉能可已承認了相關罪名,并且同意支付高達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億元)的罰款。
在大宗商品炙手可熱的背景下,嘉能可遭遇美、英、巴西的巨額罰單,瞬間引起市場關注。

當地時間5月25日,英國嚴重欺詐辦公室(SFO)指控嘉能可集團子公司嘉能可英國能源公司,在喀麥隆、赤道幾內亞、科特迪瓦、尼日利亞、南蘇丹的石油業務中,涉嫌七起以營利為目的的行賄和腐敗案件。
在嘉能可高層的批準下,嘉能可代理商、員工向當地政府官員行賄超2500萬美元,以獲得非洲當地的石油開采、貿易業務的優先權。
英國倫敦法院將于6月21日對嘉能可的上述違法行為進行判決。
與此同時,巴西聯邦檢察官辦公室指控嘉能可,涉嫌腐敗、行賄政府官員、國企高層,牽涉到了巴西國家控股的巴西石油公司、巴西國家石油公司。
此外,美國也披露了嘉能可涉及的2起行賄和操縱市場案件,其中的行賄案時間跨度長達十年;而操作市場案件,則是嘉能可美國大宗商品交易部門參與的一項操縱美國石油基準價格的行動。

目前,嘉能可同意支付刑事罰款并沒收相關所得,總計約11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美國司法部針對石油市場的最大規模刑事處罰。
除了美國高達11億美元的罰款,嘉能可還將向巴西政府支付的4000萬美元的罰款,以及英國的罰款還未落定。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嘉能可在2月就為潛在的處罰預留了15億美元準備金。其表示,預計最終的罰款總額與預留資金相差無幾。
全球“大宗商品之王”
2022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可以用“滾燙”來形容,原油持續飆漲,銅、鋁、鎳、鋰等大宗商品也掀起了漲價潮。這樣的背景下,號稱全球“大宗商品之王”的嘉能可,頻頻成為輿論的焦點。
嘉能可,成立于1974年,總部位于瑞士,發跡于原油貿易,已經成為了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其2021年的營收規模達到203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990億元),成為了是瑞士營收規模最高的企業,超過了雀巢、諾華制藥和瑞銀。
因此,對于15億美元的罰單,分析人士指出,對嘉能可的財務業績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尤其是目前的大宗商品價格高居不下。但此次罰款規模不小,已經向大宗商品行業發出了一個重要信號。
截至目前,嘉能可是全球最大的鋅和鉻生產商、第三大礦銅生產商和第四大鎳生產商,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商之一。
具體商品的貿易量來看,在能源領域,嘉能可的煤炭交易量達1.25億噸/年、原油7.91億桶/年、石油制品7.38億桶/年。另外,在有色金屬領域,嘉能可的鐵礦石交易量達5760萬噸/年、鐵合金為850萬噸/年、銅為340萬噸/年、鋅為280萬噸/年、鋁為720萬噸/年、鎳14.9萬噸/年,貴金屬包括黃金200萬盎司/年、白銀6490萬盎司/年。
2022年以來,俄烏沖突愈演愈烈,導致全球能源、有色金屬價格持續飆升,大宗商品市場更是劇烈波動。以國際原油為例,截至目前,國際油價已升至110美元/桶的高位,據紐約商品交易所數據顯示,WTI原油期貨價格已達到110.75美元/桶。

這對于嘉能可而言,無疑是一臺“收割全球”的印鈔機,其給出的2022年業績指引顯示,該公司2022年的凈利潤將明顯高于預期,基于一季度的業績,嘉能可2022年全年的利潤將輕松超過32億美元。
嘉能可的最新預測,國際大宗商品貿易正處于歷史上最豐厚的回報時期之一。其實,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多種大宗商品已經掀起了一輪漲價,幾乎接近歷史高位,而俄烏沖突進一步助推了大宗商品的上漲。
受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飆漲,嘉能可的股價亦持續走強,2022年年內的累計漲幅達48%。

俄羅斯原油“爆賣”
作為“大宗商品之母”,原油一直是市場中最敏感的神經,尤其是俄羅斯原油供應更是備受市場關注。
5月24日,沃泰克薩咨詢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裝載著近6200萬桶俄羅斯烏拉爾原油的油輪正在海上航行,目的地未知。
相比俄烏沖突之前的平均水平,目前的烏拉爾原油海運量是過去的3倍。意味著,俄羅斯原油的出口量仍非常巨大。
能源策略師西格爾(Clay Seigle)分析指出,俄羅斯的原油出口仍然相對強勁,但海運量數據或許并不能說明全部情況,漂浮在海上的俄羅斯石油的去向問題,仍撲朔迷離。

其中,一部分俄羅斯原油或許將流向亞洲,印度可能是最大的買家之一。另外,部分歐洲國家也在加速囤積原油,以備未來出臺的俄羅斯原油禁令。
據油輪追蹤數據顯示,今年4月,俄羅斯已經成為了印度的第四大石油供應方,印度4月對俄石油進口量從3月的66000桶/日增至277000桶/日,達到2018年10月以來最高,印度煉油商希望購買更多打過折扣的俄羅斯原油,尤其是中質含硫烏拉爾原油。
其實,對于印度大量進口俄羅斯石油,美國、歐盟方面早已心生不滿,不斷對其施壓,要求印度減少購買俄羅斯石油。
當地時間5月24日,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伊麗莎白·羅森伯格當日出發前往印度,此行的目的是,與印度官員及其工業部門討論對俄羅斯的制裁問題,并說服他們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進口。
此前,美國總統拜登甚至親自敦促印度配合美國“封殺”俄羅斯能源行動。但,印度并沒有任何明確回應,卻在悄悄大手筆買入俄羅斯原油、煤炭。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