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眾口難調,舌尖英雄還不是消費者的“菜”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面對新晉網紅——預制菜,不少資本家是“跑步進場”,預制菜其實從誕生歷史來說,并不是個新事物。只是疫情使然,讓蠢蠢欲動的生意人盯上了預制菜。
從瑞幸咖啡狼狽退場的陸正耀,此番聲勢浩大地帶著“舌尖英雄”卷土重來。三個月時間,從0到78座城市,210個門店,6千名意向加盟邀約,舌尖英雄看似可以復制之前的瑞幸神話。
舌尖英雄能否成功,正是陸正耀能否東山再起的展現。進入市場后舌尖英雄的市場表現,又是否會令陸正耀更加難堪?
目前來看,業界內質疑舌尖英雄的聲浪不小,因預制菜這個需求被認為是個偽需求,預制菜這么多年一直不溫不火是有理由的,舌尖英雄的產品也未能解決原本存在的行業硬傷。因此舌尖英雄前景堪憂,陸正耀恐怕是得鎩羽而歸。
C端很可能是偽需求
汪曾褀散文里寫道:“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氣”。關于廚房的浪漫是閑暇生活的情趣,但在年輕人996的生活里就是一場兵荒馬亂,一份帶著油膩氣息的疲憊。外賣,速食產品已經是年輕人的生活必備組成。
所謂預制菜,是指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根據產品深加工程度和食用方式的不同,預制菜可以分為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等類別。

在舌尖英雄的APP上可以看到,舌尖英雄目前的產品以即烹食品居多,即食食品和即熱食品都是來自我們常見的思念、正大等品牌的產品。
舌尖英雄的“速烹菜”就是即烹食品,消費者買到手中的會是一個組合型料理包:冷凍腌肉包+調味料包+配菜包。
預制菜原本屬于餐飲企業為了提升后廚效率的產物,過往預制菜基本是供應B端的。但由于隨時就降臨的疫情封控政策,讓預制菜走進了普通老百姓的視野當中,預制菜十分適合用作糧食囤貨,而且均以肉類為主。疫情后的這兩年春節,各大連鎖餐飲食肆的預制菜也火熱了一把。
這使得正在拼個你死我活的生鮮電商紛紛擴充賽道,在自家平臺上增加了不少預制菜商品。疫情防控期間,外賣不便,不能出門堂食的情況下,預制菜的銷量的確可觀。
可這么多年預制菜遲遲未進入C端市場是有其原因的。
一些把預制菜炒作成新風口的人,都是將我國的預制菜的市場滲透率和西方或日韓國家進行對比,認為我國市場有十分巨大的擴容空間。但這當中有個不可忽視的國情,我國幅員遼闊,又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飲食文化有很大的差別,各地菜系的口味和烹飪方法大相徑庭。
把預制菜從B端轉移到C端的硬傷就在于,C端消費者口味無法形成統一。當產品需求無法統一就意味著也無法標準化生產,這也會對舌尖英雄將來的規模化帶來困難和壓力。
對于本身就供應食材給餐廳的企業,以及肉制品、水產品加工企業,添加預制菜項目更像是舉手之勞,而餐廳能夠大大減少洗切配的人工成本和提高效率,因此預制菜從各方面來說都完美適配B端用戶。
而對于離開疫情之后的C端用戶來說,預制菜就如雞肋,食之無趣。
兩頭不到岸的產品定位
長遠來看,拋開疫情的特殊情況,預制菜的受眾面和適用場合其實相當局限。預制菜不適合追求口感的吃貨,也不適合勤儉節約的父母一輩,更加無法和外賣抗衡。
首先,即便利用現代化科技最大限度保持食物的新鮮狀態,速凍腌制肉+料理調味包的組合,也無法和市場上的新鮮食材相媲美。
舌尖英雄的宣傳口號是“人人都能輕松當大廚”,但實際上單利用料理包并不能提供“萬無一失”的美味成品。消費者始終要靠自己的經驗去判斷火候和翻炒技巧。
對于廚房小白來說,翻車幾率依然存在;對于懶人來說,用預制菜解決一頓飯并非那么簡單。廚房設備依然需要全套使用,包括后續整理,清洗。而且舌尖英雄的速烹菜都是冷凍的,當你下班后饑腸轆轆去門店買回家還要等待解凍才能烹飪,便捷性還是不足。
對于會做飯的人,半成品食材的價格比原材料貴了一倍。當然因為半成品是已經經過處理的食材,省去洗菜,切菜的過程。但如果是愛干凈的用戶,買回來都忍不住自己再清洗一遍。
其次,產品性價比低。舌尖英雄為了迎合一人食的趨勢,分量設計上并不算特別大。按照舌尖英雄APP上的菜單,一份580g的番茄牛腩在促銷期間是44.8元,原價是64元。一份350g的黃燜雞是14.7元,原價21元。

另外舌尖英雄的預制菜均不包含蔬菜,這相信是因為蔬菜的折損率太高導致的。因此普通一個家庭購買預制菜只能解決葷菜部分,想吃蔬菜瓜果還是需要另外購買。

從市場調研數據可以發現,客單價在30元以下的用戶占據了61.16%,而愿意購買單價在40元以上一份預制菜的用戶十分少。目前的產品促銷活動是舌尖英雄為了前期快速擴充的手段,補貼取消后的產品原價幾乎和餐廳堂食相差不多,對消費者而言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作為消費者,如果是為了節省時間不下廚,尤其是討厭下廚的人,外賣是個最優選擇。如果是為了健康飲食,自己親手做的怎么也比不清楚添加了什么的半成品要好。因此舌尖英雄的產品是否真的切中了用戶需求,還有待商榷。
槽點滿滿的用戶體驗
食品業和餐飲業的低毛利是人盡皆知的,這一行賺的是辛苦錢,利潤空間并不大。尤其舌尖英雄在前期不斷燒錢補貼做促銷的情況下,只能想辦法留住用戶,培養品牌的忠誠顧客,提高復購率,才能活下去。
那開店三個多月的舌尖英雄表現如何?不少到店復購的消費者表示,“因為還在打折期,店里9.9元的幾款菜式還是十分劃算,所以愿意再購買。但是之后購買的頻次應該不會太高。”可以看得出,目前復購用戶是為了薅羊毛,留存率不高。
另外在美團平臺上可以看到舌尖英雄在北京的門店不多,銷量和評價也屈指可數。僅有的幾個評價當中,也能看到消費者對舌尖英雄的吐槽。而預制菜配送的服務問題,投訴最多,可謂是重災區。究其原因,舌尖英雄的創業故事講得很好,但是如何將其服務進行全方位的覆蓋,依然存在諸多瑕疵。嚴重依賴服務半徑的模式,也注定讓其很難在規模與服務方面達到一個良性的平衡。

可以看出舌尖英雄在門店運營上的各種細節仍然有待完善,門店有三種銷售方式:當天自提、當天派送、第二天派送,以上三種方式都需要用戶通過APP下單。
當新用戶進到門店想要嘗鮮,你卻要讓我下載一個APP才能購買,我一定會當場就離開。
在配送方面,由于需要依賴冷鏈運輸,所以產品配送半徑限制比較大。
舌尖英雄的當天派送僅僅針對三公里以內的用戶,門店會安排快遞當天送貨,運費8元;門店八點就打烊,距離超過三公里的消費者需要在晚7點之前下單,第二天順豐快遞會派送到指定的地點,運費15元。
目前舌尖英雄的門店極少,如果消費看了宣傳想要嘗嘗,大概率會是在三公里外,要等到第二天才能收貨,用戶體驗相比美團買菜、盒馬、叮咚買菜等一小時即達相差非常多。
美團買菜只需要購物滿15元即可免運費,平臺運營時間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十一點。
另外舌尖英雄使用順豐的冷鏈配送也十分簡陋,在炎熱季節肉類食品隔天送到將是個食品安全隱患。
有效的冷鏈物流才能保障預制菜品的新鮮度,要是沒有自己的配送團隊,依靠第三方配送的情況下,比較難以保證良好的用戶體驗,并且也不利于門店擴大銷售半徑。
以上種種的硬傷,都需要舌尖英雄在接下來的時間快速優化調整,否則難以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結語
雖然目前尚未出現全國性的預制菜龍頭企業,但綜合種種因素來分析,陸正耀選擇預制菜這個行業來進行翻盤,或許并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一方面,預制菜業由于行業門檻比較低,因此生產企業眾多、競爭激烈,造成了行業整體毛利率較低。另一方面,預制菜是規模化生意,關鍵密碼在于掌控供應鏈話語權,舌尖英雄目前找大廠代工,而且以目前采購量,對供應鏈的話語權聊勝于無。
更重要的是,用戶對預制菜的消費觀念仍處于培育階段,尚未成熟。當前的舌尖英雄還未能真正解決用戶的需求痛點。至少在現在的狀況下,加上有外賣和各大生鮮電商的勁敵存在,舌尖英雄要想奪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