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非法貿易120只瀕危非洲灰鸚鵡,嫌疑人被判7年徒刑
2022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發會)國際部工作人員注意到,一名剛果的野生動物走私者在上個月被捕,因為他涉嫌走私122只瀕臨滅絕的非洲灰鸚鵡。近日,此人在烏干達被野生動物法庭判處7年徒刑。
此事可上溯到2022年4月,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120多只非洲灰鸚鵡在烏干達被有關當局在在西部基索羅區截獲。在這起由在警方、烏干達野生動物管理局(UWA)和軍隊的聯合行動發現,嫌疑人把這些鸚鵡塞進了兩個籠子里。當時截獲的時候,現場就發現了已經有3只鸚鵡死亡。被罰沒的其他鸚鵡被送往了烏干達野生動物保護。

來源:網絡

來源:網絡
這起走私其背后,是一個大型國際販運網絡。東窗事發后該團伙已被摧毀,這個團伙的負責人被捕。據透露,他們在走私野生動物中,涉嫌腐敗、并且使用了偽造的CITES文件,用于運輸,想蒙混過關。
非洲灰鸚鵡(學名:Psittacus erithacus)又稱灰鸚鵡或剛果灰鸚鵡,俗稱灰鸚,是較為人熟知的一種中大型鸚鵡,也是鸚形目鸚鵡科的模式種,野外壽命可達40~50 年,已知壽命最長的為70歲。該物種主要原生于非洲中部及西部低海拔地區。因其長得漂亮,聰明,長壽,語言模仿能力也強,頗受歐洲、美國以及中東等地區的青睞,成為備受追捧的“異域寵物”之一。 由此,該物種也是飽受“異寵”市場帶來的毀滅性影響的一個物種,是全球非法交易量最大的野生鳥類之一。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非洲灰鸚鵡的種群數量規模約為56萬-1270萬只。目前,該物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瀕危物種(EN),因為它們今天的種群數量正在減少。

來源:IUCN
綠會工作人員發現,據IUCN紅色名錄2020年的評估文件介紹,布隆迪、喀麥隆、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肯尼亞、利比里亞、尼日利亞、盧旺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拉利昂、多哥、烏干達以及剛果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部分地區已經記錄到該物種的種群數量在下降。
在所有這些下降中,為野生鳥類貿易而進行的誘捕都與此有關,而棲息地的喪失也對整個西非和東非產生了重大影響。數據表明,每年有21%的這種野生鳥類在野外被盜獵,此外,1990-2000年期間,科特迪瓦(31%)和尼日利亞(26%)的森林中種群損失估計特別大。在1982年至2014年期間,從野外抓獲的該種鳥類總數可能是130萬只(根據UNEP-WCMC 2016的數據),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喀麥隆每年可能捕獲約10萬只非洲灰鸚鵡(F. Dowsett-Lemaire in litt. 2012)。
種群衰退的速度盡管很難量化,但考慮到為貿易而捕獲的大量該鳥類物種,以及部分地區森林的高度損失,因此在三代(43年)內衰退的幅度可能在50-79%之間。

非洲灰鸚鵡分布地圖。來源:IUCN
事實上,在2016年,AfricaGeographic曾經發布過一篇圖文并茂的調查報告,報道過非洲灰鸚鵡的殘忍貿易情況?!皠偣裰鞴埠蛧柠W鵡貿易已經發展成為一種虛構的合法性。”真實數據不僅比每年出口的5,000只灰鸚鵡要多得多,而且在捕獲和運輸過程的每個階段,這些灰鸚鵡也是以巨大的死亡率為代價的。AfricaGeographic的報道中,許多鸚鵡死在被販運的途中,成為了垃圾堆、甚至是食物堆中的尸體。
每只光鮮靚麗的籠中鳥背后,可能是你看不到的殘忍和生命的消逝。警惕個別學者用“異寵市場蓬勃發展”宣稱為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讓我們對這類外來異寵說“不”!
對于剛剛被判7年的事件,野生動物保育學者羅文·馬?。≧owen Martin在社交媒體上高興的表示,“很高興看到野生動物犯罪得到迅速、果斷的處理?!?/p>
(消息來源: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BBC,AfricaGeographic,中國綠發會,社交媒體等)關鍵詞:#反盜獵 #野生動物非法貿易 #非洲
整理 | Sally (綠會國際部)編輯 | 綠茵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