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電子警察抓拍非機動車后,篩選相似度超9成人員圖再人工識別

電子警察用的主要技術是“圖像比對”技術,這是一項已經相對成熟的技術。而且“電子警察”是警察執法手段的一種延伸和輔助,最后還是由民警來固定證據確定違法行為。
上海公安交警部門9月20日透露,試點利用“電子警察”設備抓拍非機動車逆向行駛,首套設備安裝在中山北路近金沙江路段,從8月底投入試運行至今,已抓拍30余起此類交通違法行為。
數量龐大的非機動車逆向行駛違法行為一直為市民詬病,而僅靠民警現場執法力量捉衿見肘。不少市民對于交警部門使用電子警察管理這一“量大面廣”的違法行為叫好的同時,也擔心這一設備的功能是否真的如此強大。
為此記者走訪了相關部門和業內人士,揭秘這一電子警察的工作流程和“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態勢。
現場直擊電子警察執法:截取三張圖片,篩選相似度90%以上圖片人工識別
這一電子警察究竟是怎么工作的?
9月2日上午7時47分許,這一“電子警察”拍下一段視頻:一名身穿黑色上衣的男子,駕駛一輛電動自行車,緊靠非機動車道左側,自南向北騎行;與之相對的,另兩位騎自行車的市民則靠著道路右側,由南向北騎行。
這時,這一與預設的正常交通流量相反的舉動觸發了路口抓拍非機動車逆行的“電子警察”,“電子警察”自動從視頻中截取出三張圖片,記錄下了黑衣男子從進入“電子警察”拍攝范圍到駛出畫面的過程,并截取了一張男子的清晰正臉圖。
據交警總隊科技處副科長吳晨煒介紹,該“電子警察”設備工作的原理與之前行人闖紅燈設備相同,一旦監測到有非機動車逆向行駛,便會對逆向行駛行為進行完整攝錄,對非機動車駕駛人進行連續抓拍,保留其中三張作為證據。
而這一張面部圖片則成為鎖定違法者的關鍵。吳晨煒展示了這一組比對成功的違法行為人照片:由“電子警察”攝錄的違法視頻中的人臉截圖被放大,后臺系統據此圖像經數據庫搜索,自動比對出多條個人信息,然后按相似度從高到低排序。
據介紹,后臺民警會對相似度在90%以上的信息進行人工核實,最終由人工來確定違法當事人身份,屬地交警支隊將通知相關當事人接受調查處理。
兩天后,這名周姓男子接到屬地交警支隊民警的電話,告知其因騎行電動自行車逆向行駛被“電子警察”抓拍,“請你到交通支隊事故審理科,接受審理、處罰”。
“剛接到電話還以為是詐騙,從來沒有聽說過電子警察抓拍電動自行車的,后來一核對信息,果然是交警打來。”違法人周某在接受處理時對交警表示,今后他會吸取教訓,遵守交通規則。
業內人士揭秘:“帶頭盔墨鏡口罩也能識別”還不算最前沿技術
據公安交警部門介紹,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相對成熟,因此這樣的人臉識別技術很“靠譜”,一般情況下駕駛人戴頭盔、墨鏡或口罩等干擾,也不影響圖像與后臺數據庫比對。當然,“電子警察”應用的人臉識別技術也并非“無所不能”,“如果違法人包裹太嚴實,把整個臉都捂住了,這樣可能將無法識別比對。”
在最近上海舉辦的全國網絡安全周上,“人臉識別”引起眾多與會嘉賓和市民的關注。這一技術究竟有多強大?應用于城市管理又能起到怎樣的效果?記者走訪了部分專業人士。
問:現在“人臉識別”技術發展到什么程度了?
答:這幾天大家熱議的蘋果手機“刷臉解鎖”,以及支付系統的“掃臉付款”,是現在“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相對前沿的階段,這些互聯網公司用的是“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記錄人體“虹膜”等關鍵生物信息,轉換成數據模型,一一比對確認身份。
相對來說,按照公安部門公開的信息來看,現階段“電子警察”使用的人臉識別技術,跟支付寶等互聯網公司“人臉識別解鎖”,其應用場景不同,對獲取圖片的精度、后臺數據建模等要求也全然不同。
問:電子警察的“人臉識別”技術需要使用最頂級的技術嗎?
答:“生物識別”的錄入圖像要保證光線、角度等因素,對圖像的精度要求也很高。采集到的生物信息經過數據化處理后,還要建立多種數據模型,比如10年后的臉部骨骼結構、變胖變瘦后的面部結構等虛擬模型等,確保對應唯一的用戶身份信息。
但“電子警察”設立在公共場所,受到天氣、光線等影響,很難達到這一標準,事實上也不需要達到這一標準。只要拍到相對清晰的人臉圖像,就能通過公安后臺的數據比對,得出一組相似度較高的照片,最后再經過人工核查環節,固定違法證據,確認違法當事人。
嚴格來說,電子警察用的主要技術是“圖像比對”技術,這是一項已經相對成熟的技術。而且“電子警察”是警察執法手段的一種延伸和輔助,最后還是由民警來固定證據確定違法行為。
問:大數據時代,需要識別、確定一個個體,都需要海量的信息庫。這一信息庫從哪里來?
答:利用人臉識別比對技術,最終都繞不開后臺數據庫的問題,任何一個數據庫的建立和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海量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組成一個有機的數據存儲和處理模型,而大數據的應用還要整合不同的數據平臺,這也是我們一直呼吁和希望的。
其實數據信息的來源并不神秘,比如公民的身份證信息,就是最基礎的數據信息來源之一。此外,諸如實名購買車票機票、出入境登記信息、登機視頻信息采集等,都可以成為大數據的基礎資源。
業內有一個觀點,個人數據不僅和你有關,而且和公共有關。它不是一個單純個人可以支配、控制的問題。現在國際社會對于個人數據認知比較準確或者正確的方向,個人數據不僅僅關系到你個人的利益,而且也關系到公共利益。
(原題為《揭秘上海抓拍非機動車違法電子警察工作流程:系統篩選相似度90%以上圖片再人工識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