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關注遺傳資源數字序列與2020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內羅畢談判|綠會參加EBP5月份例會
?導語:數字化信息和數據使科學家能夠克服時間、空間和使用方面的許多限制。這也為科學家們提供了許多合作、分享和創新的可能性。
2022年5月5日深夜~次日凌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國際部兩名代表參加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本月工作的討論和總結。并就多個議題與來自全球的近30名專家進行交流。

會議伊始,費德里卡-迪-帕爾馬博士進行發言,總結了過去一個月與世界各地土著人民交流的成果:他們在和土著交流數字遺傳資源序列信息(DSI)的相關內容,他們眼中DSI的定義,他們想要的利益等等。令人驚訝的是,除去土著人民對于DSI的多樣化理解外,他們還渴求參與規則制定。這讓CBD工作組會議上毛利人等土著居民的發聲有了更深一層的重要意義。
此前聯合國CBD各成員國原計劃在中國召開的CBD COP15第二階段會議開幕之前,通過2022年3月份長達16天的日內瓦談判解決《2020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中的問題。然而,這16天的談判并未能解決問題,相反因為對于DSI等議題的激烈爭辯導致了在COP15召開之前,臨時決定再額外召開一次會議——6月21-25日將在內羅畢舉行第四次工作會議,以繼續討論生物多樣性雄心計劃,為今年更晚些時候在昆明的COP15續會做準備。
隨后,EBP聯合主席、美國史密森研究院杰出科學家約翰·克雷斯教授進行發言。他表示,日內瓦工作會議后,CBD框架的很多內容尚未敲定,這些未竟之事將在六月份的內羅畢得到討論,DSI相關內容也在議程當中。他希望看到草案和推薦案在本次會議后能夠成文。日內瓦呈現的非文件固然是進步,但離將DSI及相關機制囊括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中還有幾個步驟。

除此之外,他還很高興能看到針對DSI的非正式專家咨詢組討論每周多次進行,多位EBP專家和土著被囊括其中,玻利維亞,巴西等此前意見不統一的代表也在參與談判。他認為,目前1.信息公開和惠益共享的分開討論;2.非盈利惠益共享的討論(此前提到的土著的參與等);3.能力建設,都是將來談判的重點。
目前,EBP成員們正在撰寫一份涉及到全球數字治理方面的科技倫理方面的文件,文件特點為便于學習,易于執行。未來期待能在該方面的全球治理上成為一個被廣泛參考的文本。綠會代表從年初開始參與了該文本的相關起草工作,在一輪輪的討論中從中國經驗的角度對該文本提出了修改建議,并獲得了采納。在此次會議上表示,非常高興能參與到本次文件撰寫中,為推動全球科技倫理、以及遺傳資源惠益的公平分享方面的相關能力建設和管理方案分享添磚加瓦。
最后,主席宣布2022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大會將在線上進行,囊括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綠會代表提出了兩條建議,可以1.采用綠會提出的《綠色會議標準》,使其生物多樣性友好、氣候友好;并鼓勵更多綠色會議實踐;2、為參會嘉賓種樹,提供碳補償。
此次會議還就即將召開的內羅畢會議交流了意見。綠會代表介紹了即將組建代表團,奔赴內羅畢,期待與其他同樣參加此次會議的成員們在內羅畢相見、形成合力,共同參與到2020后全球生物多樣性議程談判的相關議題的治理中。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是一個龐大的全球大科學計劃,被稱作繼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之后的“下一個生物學登月計劃”。在項目啟動前,人類只完成了極少數復雜生命物種的基因組測序,該計劃可以讓我們及子孫后代,更好地理解和保護地球物種和生態系統。畢竟,地球生物多樣性正在快速喪失,人類總要為改變與自己共存的這些生物的命運做出努力。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一項需要團結協作的工作,各國科學家和科研機構需要精誠協作,長期投入,才能按照既定目標實現計劃。截至2021年12月,EBP項目包括來自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22個國家的44個成員機構的5000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1]
(本文為工作筆記,僅供參考)
文/Stan 審/Linda 編/angel
【相關報道】
新華社官網、科技日報報道:《“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開始全面測序 》(2022-01-19)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